SaaS、雲計算、傳統軟件——一場危險的三角遊戲

今天,SaaS、雲計算、雲安全、雲服務有如巨浪,洶涌而來: 幾乎所有的軟件企業都在向SaaS轉型; 所有的IT服務商都準備轉戰雲計算; 所有的軟件創業公司都要在雲裏創業; 所有欲投資軟件的風險投資都瞄準了SaaS和雲計算。
我們經過大量調查,發現業界認同的趨勢是,隨着新型軟件服務模式的興起,SaaS和雲計算將全面取代傳統的軟件開發和交付模式。 

所有這些,都預示着軟件和IT服務行業即將發生一種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SaaS究竟是傳統軟件的拯救者還是終結者?雲計算是SaaS的黃金搭檔嗎?雲計算和SaaS能攜手再造軟件世界嗎?我們看到的事實是,SaaS、雲計算和軟件這三者之間尚不穩定的三角關係,必然給它們的前景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
SaaS VS 傳統軟件 終結者還是拯救者?
SaaS衝擊傳統軟件業
“SaaS是軟件通過互聯網來交付,向用戶收取月服務費。用戶通過互聯網來使用軟件,不需要一次性購買軟件、硬件,也不需要維護和升級。SaaS運營商將統一安裝、升級、維護軟件和硬件。”阿里軟件總裁王濤如此解釋SaaS與傳統軟件交付方式的不同。
而正是這種特殊的軟件交付模式,讓SaaS一經出世,就備受業界關注,尤其得到了爲數衆多的、缺乏資金和人才的中小企業用戶的支持。在一次專門針對SaaS應用情況的調查中,86%的用戶表示,他們將利用SaaS來節省費用。也正是因爲用戶的認可,才引得包括IBM、甲骨文、SAP等軟件巨頭在內的企業紛紛調整產業方向,以求分得SaaS的一杯羹。
早些時候,IBM推出的Lotus Notes已經擁有了衆多企業級粉絲。近期,IBM又以 13億美元收購了互聯網安全系統公司IIS,旨在強化其SaaS業務的開展。而甲骨文CEO Larry Ellison也於日前公開表示: “SaaS將是未來軟件交付方式的潮流。”
到目前爲止,SaaS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國的Salesforce.com,其高級營銷副總裁Phill Robinson曾說過: “SaaS是計算領域中即將發生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傳統軟件業將前所未有地被撼動。”
我們看到,傳統軟件業確實正面臨着諸多困境。傳統軟件業市場環境還不夠成熟和完善,社會層面對軟件價值的認知度不高,從而造成軟件價格被壓得很低,發展不利; 除此之外,很多軟件產品還經常會遭遇到盜版軟件的困擾; 此外,在市場秩序方面,軟件企業存在同質化現象,價格戰直接導致了利潤率下降。在此形勢下,傳統軟件業如果不向服務轉型,無疑是極其危險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軟件轉向互聯網,將爲軟件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傳統的軟件生產模式儘管會受到巨大的衝擊,但是互聯網將是軟件企業“再見青山”的一個有力渠道; 同時,軟件產品也將爲互聯網帶來新業務、新模式和新的生產方式。
SaaS也可能再造軟件世界。如今,Salesforce公司的下一目標,就是建造自己的網絡應用軟件平臺Force.com,這一平臺可作爲其企業自身軟件服務的基礎,又可以供企業的程序員在上面開發應用程序。
Salesforce的發言人表示,一開始,開發人員都利用Force.com來創建Salesforce客戶關係管理軟件的附加程序,而如今,與Salesforce產品無關的軟件研發日益增多。比如,遊戲開發商電子藝術公司(Electronic Arts)就在Force.com平臺上開發了一款員工招聘應用軟件,而軟件廠商蔻達公司(Coda)也在該平臺上創建了一款總賬應用程序。
SaaS模式尚待成熟
儘管SaaS模式鋪天蓋地,很多人也認爲它是大勢所趨,但是從用戶角度來看,有些人還是對它心存疑慮。把自己企業的各種數據交給互聯網公司來管理,這樣安全嗎?
據Gartner公司的調查,在307家美國中小企業中,有45%表示,他們不放心把資料交給諸如SaaS供應商的第三方。只有7%的中小企業堅信SaaS適合他們的企業,還有17%表示願意考慮SaaS,但要等它的應用更加普遍。
但王濤指出,其實沒有必要太擔心SaaS模式的安全問題,這就好比在銀行裏存錢一樣,把錢存在銀行裏也要面臨像SaaS模式一樣的風險,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要把錢存在銀行中,因爲在某種程度上,銀行還爲用戶起到了保障作用,它可以給人們帶來利息,同時提供保護服務。SaaS也一樣,它會在基礎軟件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增值服務,來保障用戶更好地使用該軟件產品,比如在企業辦公軟件的基礎上,給用戶開發一些企業內部通信的功能。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SaaS在爲用戶提供共享和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用友集團副總裁鄭玉林認爲,目前的SaaS模式還存在着三點不足: 第一是複雜業務流程不能給以滿足。很多企業有個性化需求,這些SaaS目前做不到; 第二是安全問題。人們需要知道自己的一些保密信息,比如財務、機密數據等交由SaaS服務商保管的資料是否安全; 第三是技術問題。因爲SaaS與傳統軟件業相比還屬新興業務,在互聯網上的編程技術比在桌面上編程技術要簡單,從而造成很多網絡軟件的界面並不是很友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將會得到改進。
雲計算 VS 傳統軟件 顛覆還是改變?
雲計算改變軟件開發模式
在近日召開的VMworld 2008會議上,VMware做了一系列宣佈,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VMware將通過改造自己的基礎設施產品與技術,積極進軍雲計算領域;前不久,Google也發佈了Chrome瀏覽器,Google希望通過Chrome,可以將原有服務器端的工作轉移到客戶端來實現,將用戶的電腦加入到“雲”中,實現計算能力的大幅提高。 

Google的意思很明確,它將通過Chrome瀏覽器來部署雲計算,將用戶引向SaaS模式,以此來挑戰微軟的傳統桌面軟件模式; 9月22日,甲骨文也宣佈,授權自己的幾款軟件產品在亞馬遜的雲計算環境中執行。
自此,無論是硬件公司還是軟件公司,抑或是平臺技術公司,幾乎所有的IT廠商都在努力向雲計算靠攏。
最近,比爾·蓋茨在微軟亞洲研究院10週年創新論壇上的言論,更是足以讓軟件業感到興奮。他說:“軟件行業永遠令人興奮,因爲軟件的邊界一直在不斷地改變, 雲計算將使軟件用在很多互相聯網的電腦上,這會大大降低計算的成本。”在蓋茨看來,人和軟件的互動正在發生改變,當軟件用在很多互相聯網的電腦上時,就是“雲計算”,它會降低計算設備和計算的成本。
“所有的軟件都可以連接起來,可以說這是互聯網的革命。”比爾·蓋茨說,“當你需要寫一個程序時,只需要呼叫其中的一個服務器,而不需要拿到所有的計算資料,這會大大提高人類的生產力。”比爾·蓋茨所提到的,正是雲計算的魅力所在,它不僅改變了軟件交付模式,更加改變了軟件開發模式。
爲了讓這種趨勢發展得更快些,早在去年,IBM就聯合Google開始了對這方面人才的培訓。IBM和Google表示,兩家公司均將各自出資2000萬~2500萬美元,爲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教授和學生提供所需的電腦軟硬件和相關服務。
IBM和Google先期將提供400臺左右的計算機,並計劃最終在多個地點裝備4000臺計算機,這些計算機與6所美國大學相連。兩家公司將投資建設多個大型數據中心,通過數據中心,學生們可用互聯網進行遠程編程和研究,這種方式被稱爲“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在新模式下,計算業務將日益遠離個人桌面和公司計算中心,成爲一種通過互聯網處理的服務。
兩家公司提出了“雲計算”編程技術。“其實雲計算編程技術不難理解,就是編程人員將在互聯網所提供的軟件、硬件上寫程序,或者是通過互聯網上提供的計算資源進行協同研究,而本地的主機好比你進入這個互聯網的界面。”IBM的工程師這樣解釋道,而此時的互聯網資源即雲計算。
這一計算模式頗受高校學者們的歡迎,因爲它帶來了計算設備成本的節約。不僅僅是學術界,連企業界也早就接觸了類似的變化。只要稍加觀察各雲計算巨頭的下一步計劃,就可以發現,Google、Salesforce等企業都在倡導“平臺及服務”,即他們搭建雲計算平臺,企業可以在“雲”裏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並把它推向最終用戶。
IBM的創立人托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臺電腦。世界上所有的軟件都將裝載在這5臺電腦裏,其他人呢,只需要一根網線,連接上,“享受”就好。比爾·蓋茨在一次演講中則稱,個人用戶的內存只需要640kb就足矣。
據云計算的推崇者們解釋,在日後的軟件開發中,程序員不必在本地安裝軟件,也不必在本地配置多大的內存,只需要打開網絡,在“雲”上租用合適你的CPU、存儲以及軟件就可以了。
雲計算難以顛覆軟件商業模式
“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雲計算會讓傳統軟件產業經歷一場陣痛。”一位雲計算推崇者這樣說道,其中受影響最爲明顯的,當然是軟件界“執牛耳者”微軟。據有關媒體報道,由於受到在線辦公軟件的衝擊,自去年秋天始,微軟選擇性地降低了其辦公軟件的價格。在限定的時間內,學生購買辦公軟件office下載版,價格僅爲60美元,而在此之前,普通版的價格約爲460美元。
然而,與SaaS的情況頗爲相似的是,今天的雲計算並不足以推翻傳統的軟件商業模式,畢竟對於資格老道的傳統軟件來說,雲計算還是一個尚不成熟的“少年”。
而最近一系列影響較大的網絡故障,讓人們對雲計算的可靠性產生了實質性的擔憂。今年2月和7月,亞馬遜的“簡單存儲服務”(Simple Storage Service,簡稱S3)兩次中斷,導致依賴於網絡單一存儲服務的網站被迫癱瘓。今年7月,被認爲將要取代微軟Office等傳統應用程序的Google Apps(在線辦公應用軟件)服務中斷,用戶的文件只能“呆”在“雲”中; 8月,Google的雲計算服務出現嚴重問題,Blogger和Spreadsheet等服務均長時間宕機,Gmail服務兩週內3次中斷,不滿的用戶紛紛到TwITter網站上發出抱怨。
對這些處於初創期、公司的用戶黏性還不大的企業來說,網站癱瘓的損失以及服務的中斷極易動搖他們的信心——這也是雲計算不成熟的表現。
“在雲計算模式下,所有的業務處理都將在服務器端完成,服務器一旦出現問題,就將導致所有用戶的應用無法運行、數據無法訪問。”一箇中小企業的用戶這樣向記者表示,畢竟這些雲服務的規模十分龐大,在出現問題之後,很容易導致網民對於雲計算模式的懷疑,動搖用戶對雲服務的信心。
針對雲計算的合理成本、可靠性以及安全性,Google Apps業務開發經理Jeff Keltner反駁道: “人們認爲駕駛自己的汽車要比乘坐飛機更舒適,但是統計數字顯示,乘坐飛機更加安全。當我們想到雲計算的時候,應該把雲計算的風險與現有業務環境的風險做一個對比。”
但美國利福尼亞州公用事業委員會的CIO Carolyn LaWSon顯然不同意這一觀點——“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我們不會將所有的數據信息都遷移到‘雲’中,因爲我們的數據包括個人社會保障號碼、駕駛執照,以及子女信息等,公衆把他們的個人信息交給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很好地保護這些信息。如果我們將這些信息交給一家雲計算公司,而這家公司非法將這些信息出售的話,我們該怎麼解決?我們要承擔這個責任。”
在現階段,雲計算模式似乎更加適合那些因爲新項目,而緊急需要計算處理能力的用戶,他們可以調動雲環境中的所有計算實例,而且在不需要的時候關閉這些應用。
對用戶而言,在使用雲計算時,更重要的是在雲計算下增強安全意識,清楚地認識到風險,並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來確保安全。Gartner諮詢公司副總裁兼分析家David Cearley表示: “使用雲計算的侷限是,企業必須認真對待敏感問題,企業必須對雲計算發揮作用的時間和地點所產生的風險加以衡量。”企業通過減少對某些數據的控制,來節約經濟成本,意味着可能要把企業信息、客戶信息等敏感的商業數據存放到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手中,對於信息管理者而言,他們必須對這種交易是否值得做出選擇。
儘管IT廠商們進攻雲計算的手段各異,但他們都不得不承認的一個道理是: 在互聯網上開發、部署和交付軟件服務是大勢所趨,而云計算在其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而隨着技術和服務的進步,雲計算與軟件的關係將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雲計算 VS SaaS=黃金搭檔?
“雲”托起SaaS
雲計算與SaaS是怎樣的關係?
在“雲計算”時代,“雲”會替這些SaaS供應商們做存儲和計算的工作。 

“雲”就是計算機羣,每一羣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雲”的好處還在於,其中的計算機可以隨時更新,保證“雲”長生不老。Google的工程師谷雪梅則認爲,PC時代好比每個人要用電,都得自己購買發電機; 而“雲計算”時代,每個人不必擁有發電機,直接從大型發電廠買電就好。Google就有好幾個這樣的“雲”,其真正的競爭力也在於有這些“雲”,他們讓Google有了無與倫比的存儲和計算全球數據的能力。而其他IT巨頭,如微軟、雅虎、亞馬遜也擁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雲”。
事實上,雲計算可以對SaaS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 SaaS強調最終的應用,雲計算則側重對底層架構和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幫助SaaS提供商解決硬件或帶寬等資源不足的問題,並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SaaS廠商如果能和雲計算廠商攜手,必將能促進產業的進一步繁榮。
而SaaS在國內的風生水起,或許能讓雲計算真正找到用武之地。IBM大中華區雲計算項目總監朱近之在提及雲計算對SaaS的好處時說: “雲計算對於支持SaaS發展有着天然的優勢,通過靈活支配硬件資源,可以滿足SaaS提供商的各種應用需求。”她還介紹說,IBM已經開始嘗試和SaaS提供商在雲計算方面開展合作。
  SaaS廠商 靜觀“雲”變
雖然雲計算和SaaS的珠聯璧合,被看成是傳統軟件的終結者,但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業界目前的分歧卻很大。從國內現狀來看,SaaS廠商雖然對雲計算表現了濃厚興趣,但因爲沒有成功的案例,多數廠商仍持觀望態度,等待出現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金算盤公司劉古權博士告訴記者,金算盤也在嘗試開展SaaS業務,也希望未來能和雲計算廠商能有更多合作,不過目前並沒有具體的合作計劃。他還估計,像阿里軟件等實力比較雄厚的SaaS廠商,或許會成爲雲計算最早的嘗試者。而近期在阿里軟件聯合微軟召開的共推SaaS的會議上,阿里軟件總裁王濤也告訴記者: “SaaS要進一步發展,必須依靠雲計算的支持。”而在雲計算方面,他們也正在積極地建設中。
這兩家廠商的觀點或許代表了國內多數SaaS廠商的看法,對他們來說,雲計算還是一個新事物,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還不足以抵消他們心中的種種疑慮。
有很多用戶就提出疑問,雲計算廠商和IDC有什麼區別?(受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限制,目前國內SaaS廠商多數沒有自己的數據中心,而是租用IDC。)
對此,IBM的一位雲計算專家解釋了兩者之間的區別: “IDC只是將機器租給用戶,並不保證當用戶的負荷量突增的時候,可以馬上增加機器或調配其他可用資源,操作不夠靈活; 而云計算是將軟件和硬件結合起來,可以很快滿足用戶需求,這是IDC做不到的。”
“在中國,SaaS模式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因爲中國中小企業數量巨大,他們在IT方面的需求,實際上以前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王濤對SaaS在中國的發展顯得非常有信心。
不僅是阿里軟件,自打SaaS誕生以來,它就受到了互聯網公司的青睞。SaaS的多種便利,讓更多的中小用戶開始選擇SaaS。根據IDC的統計,去年全球在線軟件服務總收入超過40億美元,而且到2009年可能達到107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令人咋舌的21%。
看到這個大蛋糕的何止互聯網公司。在傳統軟件業中,不僅是微軟、IBM、甲骨文等國際公司不斷向SaaS發起攻勢,就連國內軟件廠商金蝶、用友等也絲毫沒有懈怠。早在2000年初,金蝶發佈友商網、用友推出偉庫網等一系列的舉動,就可以看出,傳統軟件行業已經在紛紛發展SaaS。
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傳統軟件公司在經營SaaS業務時,並沒有像他們在經營傳統軟件時來得順手。“比如微軟由於在中國的網絡用戶羣的限制,SaaS還沒有發展起來,而其他軟件巨頭的聲音也不是很大。在國內的情況也是如此,許多國內的傳統軟件廠商儘管一直在跟進SaaS,但卻一直沒有太多的作爲。”某業內專家如此表示。
“主要的原因在於: SaaS供應商更專注於軟件的開發,對網絡資源管理的能力較弱,而SaaS模式要求供應商必須有一個好的互聯網計算環境,否則隨着這種模式的發展,往往會導致供應商花費大量資金購買服務器和帶寬等基礎設施,但提供的用戶負載依然有限。”該專家表示,後出道的“雲計算”提供了一種管理網絡資源的簡單而高效的機制,其分配計算任務、工作負載重新平衡、動態分配資源等功能,可以向SaaS廠商提供不可想象的巨大資源,滿足用戶的海量需要。
鏈接:各式各樣的“雲”
出於對自身能力以及優勢的考慮,每家廠商所倡導的雲計算並不相同,這也導致了業界在理解雲計算時產生了一些混亂,以下介紹幾種規模較大的雲計算。
亞馬遜
亞馬遜的”雲“名爲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目前主要由4塊核心服務組成: 簡單存儲服務、彈性計算雲、簡單排列服務以及尚處於測試階段的數據庫服務。換句話說,亞馬遜現在提供的是可以通過網絡訪問的存儲、計算機處理、信息排隊和數據庫管理系統接入式服務。
要提供這些服務,需要建造龐大的IT基礎設施,而這些都需要亞馬遜強大的數據中心做支持。用戶只需按照他們所消費的服務付費。
Google
Google公司圍繞因特網搜索創建了一種超動力商業模式。如今,他們又以應用託管、企業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業開放了他們的“雲”。
今年4月,Google推出了Google應用軟件引擎(Google App Engine),這種服務讓開發人員可以基於雲計算環境編寫應用程序,並可免費使用Google的基礎設施來進行存儲。Google雲計算的優勢在於,所有的應用程序都可以存在於雲計算中,用戶永遠都不需要安裝任何東西,不需要管理軟件升級和安全補丁。
Salesforce
Salesforce是SaaS廠商的先驅,它一開始提供的是可通過網絡訪問的銷售自動化應用軟件。而如今,在雲計算熱潮的蔓延下,Salesforce在總結了自身“網絡+軟件”的優勢之後,開始建造自己的網絡應用軟件平臺Force.com,這一平臺可作爲其他企業自身軟件服務的基礎。Force.com包括關係數據庫、用戶界面選項、企業邏輯以及一個名爲”Apex“的集成開發環境。程序員可以在該平臺上,對他們利用Apex開發出的應用軟件進行測試,並提交完成後的代碼。
微軟
很多廠商都認爲,未來絕大部分的IT資源都將來自雲計算,但微軟卻並不這麼認爲。微軟表示,微軟的宏偉計劃是“提供均衡搭配的企業級軟件、合作伙伴託管服務以及雲服務”。簡而言之,微軟將其稱爲“軟件+服務”。
不可否認的是,在雲計算當中,微軟有着別家不具備的應用軟件優勢。然而微軟也有缺點,那就是沒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做支持。多年以來,微軟一直都是在租用大型的數據中心,但現在公司已開始設計、構建並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
Sun公司
讓雲計算變得簡單易用是Sun目前的核心研發方向,它已推出了兩種相關的服務,其中之一是Network.com,它集合了大量網格化的在線應用軟件,按使用次數進行收費; 另一個則是Project Caroline,這是一項提供雲資源的計劃,主要面向從事網絡應用軟件和服務研發的專業人員。
而如今,Network.com正在逐步演變爲“虛擬按需數據中心”,用戶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變化來實時地調整對它的使用; Project Caroline的目標則是成爲SaaS供應商的託管平臺,這一點和Salesforce的“平臺即服務”計劃頗爲相似。
IBM
2007年、IBM公司發佈了藍雲(Blue Cloud)計劃。用IBM自己的話說,這套產品將“通過分佈式的全球化資源讓企業的數據中心能像互聯網一樣運行”。藍雲包括虛擬化Linux服務器,並行工作負載日程安排和IBM的Tivoli管理軟件。IBM的雲計算幾乎包括了它所有的業務和產品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