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約的典型應用場景

去中心化組織不僅僅是信息公開

dao

數字共識空間(我正在測試中的加密貨幣2.0的新術語)中最熱門的主題之一是分散的自治實體的概念。現在有許多團體迅速涉足這一領域,包括Bitshares(也稱爲Invictus Innovations)開發“去中心化自治公司”,BitAngels的David Johnston具有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我們自己的去中心化自治公司概念,此後轉變爲更爲普遍且不一定是財務的“權力下放的自治組織”(DAO);總而言之,可以肯定地說,“ DAOism”正逐步成爲準網絡宗教。但是,潛伏在空間下面的一個隱藏問題是一個相當公然的問題:沒有人甚至不知道所有這些個體術語的含義。到底什麼是去中心化組織,組織與應用程序之間有什麼區別,以及什至首先使某些事情變得自治?我們中的許多人對這裏缺乏連貫的術語感到沮喪;正如Bitshares的Daniel Larimer指出的那樣,“每個人都認爲DAC只是將您的集中式公司IPO的一種方式。”本文的目的是探究其中的一些概念,並看看我們是否至少可以對所有這些東西實際上是什麼有一個一致的理解。

contract

智能合約是去中心化自動化的最簡單形式,並且最容易且準確地定義如下:智能合約是一種涉及數字資產和兩個或多個參與方的機制,其中一些或所有參與方將資產放入其中,並且資產是自動進行的在發起合同時未知的某些數據的基礎上,根據公式在這些各方之間重新分配。

智能合約的一個例子是僱傭協議:A想要向B支付$ 500來建立網站。合同的工作方式如下:A向合同投入500美元,資金被鎖定。當B完成網站時,B可以向合同發送一條消息,要求解鎖資金。如果A同意,資金將被釋放。如果B決定不完成網站,則B可以通過發送一條消息以放棄資金來退出。如果B聲稱自己完成了網站,但A卻不同意,則在等待7天后,由J做出判斷以對A或B表示滿意。

智能合約的關鍵特性很簡單:只有固定數量的參與方。各方不必在初始化時都知道;賣單(A願意將50單位資產A賣給任何可以提供10單位資產B的人)也是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可以永遠運行;對沖合同和代管合同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永久運行的智能合約仍應具有固定數量的當事方(例如,整個去中心化交易所不是智能合約),並且並非永久存在的合約是智能合約,因爲存在有限的時間必然意味着有限數量的政黨的參與。

請注意,這裏有一個灰色區域:合同的一側是有限的,而另一側是無限的。例如,如果我想對沖我的數字資產的價值,我可能想創建一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的合約。因此,合同的另一方,即以2倍槓桿率對資產進行投機的當事方,擁有無數的當事方,但合同的我方則沒有。在這裏,我提出以下劃分:如果一方數量有限的一方是打算接受特定服務的一方(即消費者),那麼這是一個智能合約;但是,如果一方數量有限的一方只是爲了牟利(即是生產者),則不是。

自治代理

自治代理在自動化範圍的另一端。在一個自治機構中,根本沒有必要的特定人類參與;也就是說,雖然可能需要某種程度的人工來構建代理運行的硬件,但不需要任何人知道代理的存在。今天已經存在的自治代理的一個例子是計算機病毒。該病毒通過在不經人類故意干預的情況下在機器之間複製自身而得以生存,並且幾乎作爲生物體存在。更好的實體將是去中心化的自我複製雲計算服務;這樣的系統將從在一臺虛擬專用服務器上運行自動化業務開始,然後一旦其利潤增加,它將租用其他服務器並在其上安裝自己的軟件,並將它們添加到其網絡中。

完全自主的代理人或完全人工智能的人是科幻小說的夢想。這樣的實體將能夠適應環境的任意變化,甚至可以擴展以製造其自身在理論上具有可持續性所需的硬件。在這兩者之間,以及像計算機病毒這樣的單一用途的代理,在規模上可以有很大的可能性,或者可以將其描述爲智能或多功能。例如,以最簡單的形式進行的自我複製雲服務將只能從一組特定的提供商(例如AWS)租用服務器。但是,一個更復雜的版本應該能夠弄清楚如何從任何提供了網站鏈接的提供商那裏租用服務器,然後使用任何搜索引擎來查找新網站。從那裏開始的下一個階段將涉及升級自己的軟件,可能使用進化算法,或者能夠適應服務器租賃的新範式(例如,爲普通用戶提供安裝其軟件並通過臺式機賺錢的機會),然後倒數第二個步驟是能夠發現並進入新行業(當然,最終步驟是將其完全推廣到完整的AI中)。

自治代理是最難創建的東西,因爲要獲得成功,它們需要能夠在不僅複雜且快速變化且充滿敵意的環境中導航。如果Web託管提供商想要不道德的行爲,他們可能會專門定位服務的所有實例,然後將它們替換爲以某種方式作弊的節點。自治代理必須能夠檢測到這種作弊行爲,並從系統中刪除或至少中和作弊節點。

去中心化應用

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類似於智能合約,但是在兩個關鍵方面有所不同。首先,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在市場的各個方面都有無數的參與者。第二,分散的應用程序不一定是財務上的。由於第二個要求,分散的應用程序實際上是最容易編寫的東西(或者至少是在通用數字共識平臺出現之前最簡單的東西)。例如,BitTorrent,Popcorn Time,BitMessage,Tor和Maidsafe都可以視爲去中心化應用程序(請注意,Maidsafe本身也是其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平臺)。

通常,分散式應用程序可分爲兩類,兩者之間可能有很大的灰色區域。第一類是完全匿名的分散式應用程序。在這裏,誰是節點都沒有關係。每個參與者本質上都是匿名的,並且系統由一系列即時原子交互組成。 BitTorrent和BitMessage就是示例。第二類是基於信譽的分散式應用程序,其中系統(或至少系統中的節點)跟蹤節點,並且節點通過純粹爲了確保信任的目的而維護的機制來維護應用程序內部的狀態。身份不得轉讓或具有實際貨幣價值。女僕安全就是一個例子。當然,純度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類似BitTorrent的系統也需要讓對等方維護其他對等方的信譽類似的統計信息,以達到防DDoS的目的。但是,這些統計信息僅在後臺起作用,作用範圍非常有限。

分散的應用程序和“其他”之間有趣的灰色區域是比特幣和Namecoin之類的應用程序。它們與傳統應用程序不同,因爲它們創建了生態系統,並且存在虛擬屬性的概念,該概念在該生態系統的上下文中具有價值,在比特幣案例的比特幣以及Namecoin案例的名稱硬幣和域名中都具有價值。正如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的那樣,我對權力下放的自治組織的分類涉及了這些概念,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確切位置。

去中心化組織

通常,人類組織可以定義爲以下兩種情況的組合:一組財產和一組個人的協議,可以或可以不將其分爲具有不同條件的某些類別,以進入或離開該集合。彼此互動,包括有關個人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財產某些部分的規則。例如,考慮一家經營連鎖商店的簡單公司。公司有三類成員:投資者,僱員和客戶。投資者的成員資格規則是固定大小(或法定人數可調)的虛擬財產。您購買了一些虛擬財產以進入,然後成爲投資者,直到出售股票。員工需要由投資人或由投資人特別授權的其他僱員(或由投資人授權的其他僱員授權的其他僱員,以此類推)聘用,也可以以相同方式解僱,客戶是開放的-會員制,任何人都可以隨時以明顯受到官方認可的方式自由地與商店互動。在這種模式下,供應商等同於員工。非營利性慈善組織的結構略有不同,涉及捐贈者和成員(慈善接受者可能被視爲或不被視爲成員;另一種觀點認爲接受者福利的正增長是該慈善組織的“產品”)。

分散組織的概念與組織的概念相同,並且將其分散。去中心化組織不是由一組人親自管理並通過法律系統控制財產的分層結構,而是涉及一組根據代碼中指定的協議彼此交互並在區塊鏈上實施的人。一個DO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利用法律制度對其物產進行某種保護,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DO還是次要的。例如,可以將一家股東擁有的公司拿到上面,然後將其完全移植到區塊鏈上;一項基於區塊鏈的長期合同保留了每個人所持股份的記錄,而區塊鏈上的投票將使股東能夠選擇董事會和員工的職位。智能財產系統也可以直接集成到區塊鏈中,使DAO可以控制各種高財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