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见》:敬“守一方净土”的书店业者们 01 涅槃 02 公益 03 深情

我喜欢阅读书籍,闲暇的周末时光,大多数都是在书店或图书馆度过的。书店,尤其是熙熙攘攘的繁华都市中的书店,就像巨大社会洪流中的一个小小的港湾,带给人宁静和祥和。

小的时候,市中心有一家很大的新华书店,从1楼到7楼满满的都是图书,琳琅满目。每逢周末,我都要去逛一逛,在书架间浏览,看到一本感兴趣的,就拿下来仔细翻阅,要是很喜欢就请爸妈让我买回家。后来,那间新华书店渐渐压缩,1楼变成早教机,4楼以上变成各种儿童娱乐设施,于是也去得少了。

大学以后爱上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高大伟岸,省图书馆和市图书馆也各有千秋,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书籍更新得也快,再有的就是像西西弗这样的新式书店,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宁静的下午。

后来,我又迷上了旅游时到当地的特色书店“打卡”,有时候时间紧迫,只能在书店待上一小会,感受一下书店的气氛;有时候时间充裕,可以在书店流连大半天。

书店的经营远没有看上去的简单,如今大部分特色书店人流虽然不少,人均驻留时间长,但人均消费想必远远比不上餐饮娱乐,去掉成本,很难说能依靠单纯售卖书籍,支持书店正常运营。

虽然现在新式书店越来越多,其中不乏“网红书店”利用各种各样新颖的方式打开局面,但说到底,经营一家书店更需要的是经营者们打从心底的热爱,就像雅倩主编的《书见:30位独立书店者说》这本书里的些书店人一样。

雅倩,一位书店行业观察者,她在《书见》里呈现了二十六座城市的三十位书店人“不忘初心,守一方净土”的故事。

在书店店主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一种共同的,对自我和对生命的珍视,对存在价值的思考,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对心灵的自我历练。虽然他们的经历、初衷、喜好各不相同,但书店的理想是每一位店主的“诗和远方”,是他们生命皈依的所在。


01 涅槃

《书见》中的30家书店,几乎没有哪家没搬过家,历史悠久的独立书店大多从一间小小的铺子开始,经历了起起伏伏,又纷纷在网络书店全面兴起时走到关乎书店未来命运的岔路口。

南昌大学张国功教授在提到南昌老牌独立书店青苑书店时曾说:

“青苑曾经三迁,虽说一直围绕在彭家桥、师大一地,但十余年间,距离大学校园越来越远,离闹市大街越来越远,直到遁入生活小区。这种撤退的路径,几乎就是当下文化生存的象征。”


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受到挤压,但却有一些不甘心的独立书店者们逆流而上。

1992年开业的南昌青苑书店走过26年,以书店为基础构建起一个巨大的文化学术交流空间;同时结合江西本土的文化资源,打造了景德镇陶瓷系列、海昏侯、八大山人和南昌老照片等特色文化品牌。今天的青苑已经由夫妻店发展成拥有近50名员工的民营书店,可以被称为南昌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1997年开业的无锡百草园书店在2010年被迫离开缱绻相依的故址,店主开通了自己的网络主页,无论晴雨每日不间断的8条推送,涵盖朗读、早读、赏读、美文、音乐等多类内容,将百草园书店与300多万读者联系在了一起。

1998年开业的重庆精典书店,店里只卖真正的好书,保持文化上的纯粹性,书店受市场影响从略有微利到不挣钱,到亏损,店主中途曾数次犹豫,最终还是坚持了整整20年,书店在坚持只卖好书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摸索创新,成为重庆市的文化地标和文化客厅。

《书见》中的书店者们对书籍和书店的深厚感情,促使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经营尝试,帮助他们走过寒冬,涅槃重生。

每一个书店的故事背后,都有一段不常为外人道的百味人生,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无比地动容。



02 公益

日本的松浦弥太郎在写他的书店COWBOOKS时,说过一段话:

“这里一带晚上人少,所以我们打烊后也会留着灯,这样这条路上就有了安全感。现在在东京说到key station,大家只能想到便利店,这样就太没意思了……书店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卖书,更重要的是跟周围产生关联,努力成为社区所需要的一份子,让自身具有社会性。”

著名的企业和名人相对会比较积极参与慈善,在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之外,这同时是通过社会性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的一种途径。

书店和图书馆因为其浓郁的文化特质,在这一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在《书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独立店主自发地承担了一部分相关职能。

几乎每一个书店有会举办主题讲座、书友会、读书分享会等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性质的活动。

南昌青苑书店举办过数百场主题广泛、参与者众的公益书友会,并将每期讲座活动进行录制、传播。书店作为一个信息中枢,可以收集、整理、整合很多的不同信息,帮助读者互相引荐,促进读者间的合作。让书店的空间充分发挥社交的作用,使店面显得更有人情味。

桂林众目书店设有免费阅读区,供读者阅读和休息;重庆精典书店放置了很多椅子,方便读者阅读,甚至鼓励他们抄书;西安万邦书店打造“城市阅读空间”;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坚持用周末黄金时间举办文化沙龙……


公益性质的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收入,但高品质的文化氛围会提升书店的格调、气质,以及在读者们心目中的分量。

读者的喜爱、流连忘返、不遗余力的推荐、积极地参加活动甚至参与活动策划,令书店朝气蓬勃。

03 深情

真正的书店人,大多非常感性,他们会在一些温暖的场景中获得力量,也会让自己的温情感染他人。

荒岛图书馆发起人刘琼雄,说他最喜欢天色临近打烊的书店:

“暖黄色的灯光安静地照亮零星几个读者手上的书本,他们坚持到灯光渐熄了,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书,再回头反复确认是哪本书的哪一个页码,在哪一个书架。

每每这样的时刻,我都会在最后一盏灯下目送最后一位客人的背影。”

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创始人朱锦绣曾在没有健康、没有经验、没有资金的时刻有了一个做书吧的愿望。


桂林众目书店曾经一度休业,店长和几位店员忙里忙外,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去联系老读者退还押金,其中不乏多年前办的卡,花费大量精力只为让老书店体面地正式休业,为保留珍视多年的好名声。

宁波枫晚林书店苦心经营,像孟母三迁一样在迁徙中成长,在最艰难的入不敷出的日子,夫妻俩几乎都要放弃了,这个时候书店的女主人获得了一个小宝宝,小两口惊喜交加,并希望孩子能在书店的氛围里成长,书店再也无法割舍,幸好多年的用心经营赢得了很多愿意帮助他们的真朋友。

那些深刻的感情溶于书店的血脉之中,让书店的氛围祥和,让书店令人愿意亲近。

对于这些独立书店店主们来说,书店不仅仅是一家售卖书籍的和相关产品的店铺,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雅倩主编的《书见:30位独立书店者说》中呈现的那些独立书店们,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经营理念、不同的生存方式,但也有相同的对阅读,对分享,对书店的挚爱。

敬“守一方净土”的书店业者们,感谢他们的坚持,才让作为读者的我们如今还有这么多可爱的书店可以逗留。

-The 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