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去做—用emacs的org-mode做時間管理(2.規劃、執行)

原文地址:http://blog.chinaunix.net/uid-342902-id-2416124.html



一個大學講師在上課的時候帶了一袋沙子、一袋小鵝卵石、幾塊大石頭和一個木桶,問有沒有人能把這幾種不同形狀的東西都裝進木桶。一個熱心的學生自告奮勇走上講臺隨手抓起沙袋就往木桶裏倒,然後把小鵝卵石也放了進去,但是輪到大石頭的時候,他發現木桶裏的空間已經不夠了。講師遺憾地搖了搖頭。他把木桶清空了,先把那幾塊大石頭放進木桶,再把小鵝卵石放進去,然後倒入沙子。最後他搖了搖木桶,只見這三種不同形狀的東西配合得天衣無縫,把木桶擠得滿滿的。
我們做規劃的第一個原則是優先放置大石頭,每週前把一週要做的重要事情在org-mode中將其優先級設爲最高(shift+上下鍵設定每項的優化級),但設定的事情儘量要少,因爲這些事情是必須完成而且應儘早完成的。至於要不要一開始就設定日期,就看個人喜好了,有人在時限壓力下工作更好,有人則會產生焦慮,但一般GTD不建議一開始將日期都定好(當然一些本身具有時限性的事情除外)。

然後是每天的規劃了,同樣是應當確定大石頭,一般是兩到三件最重要的事,在org-mode中C-c C-s將其規劃到當天,並且優先級設爲最高(shift+上下鍵設定每項的優化級),事情應該描述得儘量具體,且保證當天能完成(完不成就細化)。然後就是儘早搞定你大石頭了,一定不要找延誤的理由,做完後表揚一下自己。至於其它事務,你一高興當然會多少順便做一些的,不是麼?等一段時間後回頭你就會發現不少事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特別是重要的事都沒延誤。

如果你有定力地全神貫注投入工作幾個小時,一定會比不斷分心的工作一天取得更多的成果。

一般進入專注狀態需要15分鐘時間,所以能保持專注狀態的外界環境和心理環境十分重要。

進入專注狀態前花幾分鐘清空頭腦中縈繞的瑣事(寫到org中),總比你進入專注狀態後再被幹擾要好。
至於執行,不用說,當然越專注越好,一次只做一件事,而做事時頭腦中的瑣事已經被事先清理出去了。另外,儘可能改善你的工作環境。

做完一件事後,C-c C-t改成DONE,然後表揚一下自己,再掃描一下清單,找出下一步要做的,記得應該是真正可執行的下一步。所有事情被延誤就是因爲沒想好具體的下一步做什麼,而不是因爲時間不夠,所以要對任何看着不具體的事情花一分鐘想想下一步做什麼,這一分鐘絕對花得值~~~

至於掃描清單,因爲列表太長了,自然org-mode會貼心地提供一系列幫助你查找的方法:
  • C-c /: 在當前org中按關鍵詞查看,比如你可查找某個tag如office:C-c / <ret> office <ret>
  • C-c a a: 日程表,在日程表狀態下,d或w爲按日或周查看,.爲跳到當日,左右鍵爲前後一天(周)
  • C-c a t: 列出所有TODO,每項上按中鍵可跳到對應的org,至於其中的操作也很方便,自己看菜單瞭解一下吧
  • C-c a m: 根據tag來查找,這就是一開始每件事都要用標籤定性的原因,這時候查就方便了,比如你要辦公室就查office,要外出就看看trip中有什麼可順便完成的事,覺得頭腦發脹要換思路就查查有什麼easy的事,如果想氣使頤指一下就看看wait中別人有什麼事沒給你做完,正豪情萬丈中就看看future中有什麼偉大的規劃....
  • c-a a M: 根據tag來查找,但只針對TODO項
  • 另外C-a a C可以自定義一些查找方式,自己試試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