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化:自相残杀与伤口缝合

历史车轮滚出的种种人为灾祸,无非是利益引发的冲突、工业发展导致的污染。不过污染的恶果没有冲突那么严重,而且是从19世纪才开始的,才持续了两个世纪左右。

                    利益引发的冲突

洛克菲勒曾对这种人类活动作出形象的描述:“利益似乎无坚不摧,本来彼此相安无事的人、种族、国家,因为利益关系纠缠杂糅在一起,彼此尔虞我诈,乃至刀枪相向。在那些冲突中,总会发现利益的影子。”

从古至今,冲突的发生都无一例外地源自利益,部分冲突的原因还有意识形态差异、宗教差异。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局部出现了正义,比如盟军夺宝队(追回艺术品)、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紧跟盟军,向已被解放的国家提供救济)。

冲突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战争,其次为界限隔离。

战争的发起需要进攻者具有足够的自信(包括盲目自信),以及对被进攻者资源的渴求。若被进攻者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他们往往很快就被征服,伤亡人数较少,如二战期间纳粹对法国的占领。若交战双方实力相当,消耗性战争会夺走很多人的性命,如一战期间凡尔登战役。战争的结局是拥有较先进武器或较灵活战术的一方胜出,如蒙古人在战争上对宋帝国的胜利。

战争是政治手段的极端,其代价是交战双方实力的削弱和生命的集体性殒灭。

比如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斗人员死亡约850万,非战斗人员死亡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战场,腐臭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呻吟与呐喊交织,鲜血混着泥浆,四处流淌。一不小心就踩到战友的尸体:断裂的手脚、糜烂的肚肠、散架的头颅……士兵们一咬牙,在冲锋途中,任由呼啸的子弹、横飞的弹片撕裂躯体。

冲突的另一种形式是界限隔离,它表现为不断的镇压与反抗,如南非的种族隔离(白人害怕黑人会到来竞争压力,用武力隔离他们,足足长达四十三年之久)、三十八纬度线对南北朝鲜的隔离。这种界限隔离很不稳定,容易上升为战争,比如在五十年代的越南,南方北方在背后两大强国的嗾使下,向自己的同胞举起了枪。

冲突过后,人们不得不在精神和建筑的废墟上重建家园,违反和谐的暴力带来的只有一片焦土和支离破碎的情感。幸运的国家可能从此安居乐业,不幸的国家所面临的将是下一场流血牺牲。

              工业发展导致的污染

其实工业发展一定会伴随着污染,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国家向先进过渡的明显标志。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河水被染得乌黑,蓝色的天空也变成了灰色;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雾霾使得人们难以外出,土壤被电子垃圾所酸化……

如果加强对污染的处理和管控,污染的危害可以显著降低,其治理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带头作用和民众的积极响应(由于污染相较于冲突,影响过小,因此不过多赘述)。

                  对历史的思考

冲突的始作俑者往往是缺乏理智的极权主义者(多为上层阶级,因为他们有权力发动一场冲突),他们似乎不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他们给群众作出错误的引导,他们似乎只关心自我的、眼前的利益,以致不必要的流血。而杰出、理性的领导者能带领群众走向富强与幸福。

事实上,当国家这种社会结构刚诞生时(约七千年前),冲突就随之而来,只需要其中一小部分的史实就足以支撑人类维护和平的理由了。可是就是这种套路,人类重复了无数次:一次又一次的自相残杀,一次又一次的伤口缝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这种情况的解释最为恰当:人类的智慧无法赶上人类日益增长的知识。

也许,由于这种原因,人类也只能被历史无情地嘲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