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父母如何应对焦虑:请把孩子视为“薛定谔的狗”!

今天有一个新话题,你认为孩子是“薛定谔的猫”?还是“薛定谔的狗”?大家可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猫啊狗啊的,跟教育孩子有啥关系,那就请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想象出一只充满暗黑能量的盒子,里面关了一只无辜的猫。这只盒子里有放射性元素,有一半的可能会触发一个机关,把猫杀死。这只猫现在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呢?


不知道。

如果一定要问,答案是“既不活也不死”,或者说“既活又死”。

但如果你打开黑盒子,你会看到这只猫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去碰(观察)这只猫,它有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但如果你去碰(观察)它,它的状态就坍缩为一个了。

那这和我们今天要说的“焦虑”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怎么就慢慢长成了那个淘气鬼?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稳重、负责、努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薛定谔的狗”就是育儿中最神奇的一点——你的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未来可以成为各种狗(销售狗、程序狗、护士狗、科研狗、创业狗......),但最终,他只会成为一种狗。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条“斜杠狗”(斜杠青年,拥有多种职业或多元身份的人)。

以上翻译成人话就是: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但最后在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之路。

你要面对的只是一个薛定谔的狗,而不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面对的是生死问题。

薛定谔的狗要面对的,不过是方向问题。

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不喜欢金融、计算机,却喜欢画画?这些问题都不影响其人生的本质。哪一种更好?真的很难讲。

也许在你眼中,猎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宝宝也许不这么想。无论哪一种人生,都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欢乐。而这些选择,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沉重。

更何况,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那么,为什么不拥抱这个不确定性呢?

所以,请放下你的焦虑,让孩子去做一只薛定谔的狗。让他们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奇,让他们去感受在不断地试错与校正中完善自我。

相信不少父母常常处在这样的焦虑中——我要是教育不好我的孩子怎么办?我可不能耽误了我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殊不知,孩子在出生的一刹那,很多事情就已经决定了。父母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改变”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样的陪伴最有力量?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个个都无比焦虑。暑期更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找不到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的规则变来变去,越变越怪异;“中考”之后,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们开始准备高考,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中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太累。

现在虎妈、怪兽家长、全能父母等等新兴的词汇不断涌现,形象地描绘出现代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身为父母,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缓步前行的蜗牛;巴不得孩子是上了发条的兔子,急性旋转、永不停歇。可父母面对的并不是机器,是有血有肉、有思想、会厌倦、会怠工、会反抗的孩子。而当所有的付出得不到预期的反馈时,父母的挫败感和焦虑感会直线飙升。

我自当也不能免俗!

儿子六年级面临“小升初”择校考试,我这个从没“焦虑”过的妈(连儿子三年级转学到四川,因家庭创伤、语言、环境、教材不同而开始无法适应,学习成绩退到中等时,我也没太焦虑过),“小升初”期间也开始焦虑了。

我想让他去到最好的初中,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业有成,人生的一步步能顺利行进。但我发现,关心则乱,当焦虑心升起,我们就不再会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小升初”这件平常事了,我的情绪变化导致言行举止产生了或小或大的偏差,影响了儿子的情绪变化和日常行为,亲子关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挑战。

那段时间我一直徘徊在“去成都上初中”还是“进嘉陵南高初中部”这二者之间。跟儿子说不到两句话就会提起“小升初择校考试”,也“破天荒”在老师面前训斥了儿子成绩不稳定(如果留在南充,我一直希望他能考进嘉陵南高初中部,他也感觉到自己没有第二种选择的可能,感觉妈妈对他期望很高,压力陡然增大,所以情绪也有波动,成绩就自然不稳定)。

我的焦虑传递给了儿子,他也焦虑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一度紧张。

儿子对我不管是消极抵抗还是明显反叛,都带给我深深的挫败感!那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孩子在自暴自弃,后来逐渐明白那只是表象,我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一直存在并逐渐严重。

后来我无意中看到了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量子物理实验“薛定谔的猫”,以及它所隐含的哲学思想,这带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要面对的只是一个薛定谔的狗,而不是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猫面对的是生死问题。薛定谔的狗要面对的,只不过是方向问题。

过后,我深刻地反思过自己的焦虑: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本身就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巨大回报,对于孩子的焦虑更是较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曾听在大学教书的同学讲:只要孩子将来上985、211,基本就能保障中产了。”其实作为知识分子的我们,心里对阶层跌落怀有深深焦虑,因为一场大病,一场突变,就足以倾家荡产。

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滑向底层的机率就大大增加。但更大的焦虑不是小升初没有考好,也不是高考的失败,而是你安排的生活并不是孩子想要的,甚至他们全部的努力,就是不断摆脱你的焦虑所强加于他们的枷锁。

教育的本意是启迪,不论家长如何进行干预,孩子终究会走上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轨迹,家长在其中的干预最后都会呈现无效状态——我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兜了一大圈,花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还是回到了阅读和教育行业(小时候的爱好与理想)

想明白了这点,我心中卸下了负担,逐渐放下焦虑,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而不是去要求儿子一定要做这个做那个,儿子也逐渐恢复平静,成绩也趋向稳定。后来,他似乎很轻松就考上了心怡的初中,那段焦虑的时光也成为了“生活的小插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如果不能做到放下,那就弱化。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因为我们能决定和控制的仅仅只有自己而已。带有功利心的功利化教育只在短期内有效,对于长期无益,它让我们焦虑、急躁、失去判断力。

我觉得“无为而治“才是王道,“无为”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顺应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有界限和限制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而不是控制与逼迫。我们只需做好自己,孩子自然能看得到、学得到。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首先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请把孩子视为“薛定谔的狗”,而不是猫!

期待伙伴们的反馈,下期再见!

最后说一句:正面管教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的处理。当我们感受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的情绪、修复自己的伤痕、跨越生命的阻碍,将会收获生命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更加笃定的面对未来!


文章来自讲师团队向日葵讲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