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你 無關性別

關於同性戀的話題,早就想寫了,又怕寫不好,會因此傷害到一些人。但最近刷到一條抖音,一名教師因爲同性戀身份被學校開除,無端遭受無數家長的譏笑和謾罵,言語極其惡劣。暫且不論消息的真僞,就此談談同性戀問題。

關於同性戀,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在上大學之前,我並沒有切身的經歷過,因此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可自從認識阿享之後,纔算瞭解得深入些。阿享是一個自由的女孩子,也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我曾經總覺得那些和我觀點不一的人難以理解,後來才發現,不是他們不可理喻,而是我過於狹隘,狹隘到我容不下別人的觀點和看法,容不下別人與我的不同,漸漸地才愈發明白鬍適先生所說的容忍與自由。

同性戀是歷史悠久的文化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種基本行爲模式,從古至今,同性戀案例不勝枚舉——春秋戰國時期的衛靈公和彌子瑕,魏安釐王和龍陽君,楚共王和安陵君…… 到魏晉時期更是興盛,歷朝歷代層出不窮,更有流傳甚廣的“斷袖之癖”的由來,《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有詩云: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明清詩人張岱在《自爲墓誌銘》中自謂:少爲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板橋自敘》中,大膽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風弄兒之戲……


古代風流名士尚敢公開承認自己的龍陽之癖,歷史演化進步了數千年,如今對同性戀行爲依舊不夠寬容。突然想起網上看到的那句話:日本人有一顆 只要你不影響別人,隨便你怎麼變態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如何變態都不會影響別人的責任感;中國人有一顆 只要你和別人不一樣就覺得你需要指導的溫暖愛心,和不管自己多麼平庸都要影響和教導他人的責任感。這句話沒有絲毫崇洋媚外之意,國人對於“特立獨行”的確缺乏一顆包容之心。

王小波和李銀河從1989年開始一項社會學研究,發現中國存在着廣泛的同性戀人羣,並且有同性戀文化。當時他們認爲這個發現很有意義,於是報道出來,結果不但自己倒了黴,還連累了一家社會學專業刊物受到市內相關部門的警告。計算機之父圖靈、張國榮等很多同性戀者受到來自這個世界的惡意太多了,網絡世界,想摧毀一個人真的很容易。某大學出版社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內,將同性戀劃分爲了心理疾病; 《奇葩說》同性戀題材的辯題被迫下架……


關於爲什麼國人如此反對同性戀,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因爲我們的文化裏,把生育當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愛情,應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僅僅只是因爲屬於少數羣體,就喪失了本該獲得的權利和尊重,這非常不公平,這樣的思想也非常狹隘。同性戀和異性戀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愛上的人恰巧是同性罷了。李銀河還曾寫過一篇名爲《世界上沒有一樁愛情是錯誤的》的文章。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理解同性戀的呢?大概是遇到阿享或是看了《棋魂》同人短篇集之後吧。該小說出自網友續寫的《棋魂》後續,文中將兩位男主,進藤光和塔矢亮寫成了同性戀,是我和小植認爲續寫版本里寫得最好的一部,甚至遺憾沒有續拍的動漫,我堅定的認爲進藤和塔矢是棋逢對手更是靈魂伴侶,沒有誰比他們更適合在一起了。


如今已有超過30個國家將同性婚姻合法化,這是歷史進步的趨勢,也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思想和文化的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即使不做那個支持理解的人,也不該潑冷水,孔子云:觀危牆即倒,既毋扶,然則毋推甚善。

一個內心善良思想獨立的人,他們很少表現出攻擊性,因內心強大而生出一種體恤式的溫柔,也更能包容和理解這世界的“格格不入”。

期待有那麼一天,這樣的對話能出現在一個尋常家庭的飯桌上:

“父親,我有喜歡的人了”

“那你帶他來家裏喫飯呀”

“可她是女孩子呀”

“女孩子也要喫飯啊”

願你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

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丟。

世事洞穿,天真不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