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保持高效与专注的行为法则,你值得拥有!

伦敦奥运会中,英国获得的10枚奥运金牌中,自行车队占据了惊人的7枚。车队的总教练戴维·布雷斯福德被问及这一成功背后的原因时,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整个团队必须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那些方法上。

他说:“如果你把能够想到的与骑自行车相关的所有事情都拆解开来,然后再把它们提高1%,那么当你把它们合并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
他做了很多微小的改变,提升自行车的抗风性能、改善团队的卫生、为了便于发现灰尘,把卡车内部的底板涂成白色……就是这些微小的改变,让英国自行车队在2012年获得了惊人的成绩。

英国自行车队的成功虽不可复制,但成功的方法绝对可以模仿。

当人们信誓旦旦的为自己定下目标,并朝着目标进发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干扰、压力、陈规陋习偏离轨道。因为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计划是如何被自身的力量和习惯所摧毁的。

生而为人,“本能”并不能让我们走出多远,它只会驱使人们试图搞清楚,是什么驱使人们在做,如何更好地去做。

所以,达成目标,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方法,而《小逻辑》就是可以帮助你将大目标分解成小行动的葵花宝典。

《小逻辑》提供了21个黄金的行为法则,搭建了一个“设定目标——制订计划——承诺机制——奖励机制——分享机制——反馈机制——连接纽带”的行为脚手架。这是一个有着行为心理学理论基础的科学体系。当你了解了行为背后的各种谬误,才能避开行为陷阱;当你用科学的规则将目标与自己的生活点滴联系起来,才能让选择变得简单。

《小逻辑》的作者欧文·瑟维斯和罗里·加拉格尔是英国政府行为观察小组的核心成员,该小组成立于2010年。在针对数百万人行为助推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方法:把大目标拆分为一系列小行动的方法。这种“从小处着手”的理论可以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职场和生活、追求自我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教你用整体框架达成目标。虽然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这两点请参考书籍)是进步的基石,但是很多的计划半途而废,目标无法达成,还与个人、他人、外界环境、事情本身四个方面相关。

一、当自己很难坚持时,使用承诺机制

人们总是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办了健身卡也总有千百个不去健身的理由;买了书也总有看不下去的借口。当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时时,人的思想、行为、心情……都会因为周围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而改变。

行为学家将这个现象称为““现时偏向”——比起明天的巨大收获,我们更喜欢今天的奖励。

人们倾向于选择当下的回报,因为比起此时此刻的高要求,先放纵自己得到的回报更大。

承诺机制是建立在一个人人都知道,却最容易被遗忘的基础之上的:人的未来是由无数的现在累积而成良好的未来需要对当下行为的约束

想要让自己持续的坚持目标,《小逻辑》中提到了三个黄金法则:

1、做出一个有约束力的承诺。2、写下你的承诺,并公之于众。3、指定一名承诺裁判。

当孩子承诺按时完成作业时,能够得到玩具奖励;当员工承诺全勤出勤时,会得到全勤奖励。想要坚持做下去,需要的是对自己的目标作出承诺,并将其与奖惩措施相关联。当你把承诺发布在朋友圈,内心的压力就会提升,你更有执行下去的动力,因为你需要维护自己的人设形象。如果旁边有一位挚友,对你的行为进行监督,你更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因为这位挚友不会偏袒你,对你公平公正的执行奖励或惩罚。

做事的动机足够强烈时,甚至一些电子设备都可以兼任承诺裁判,比如智能药瓶可以按时提醒人们该吃药了,运动APP可以按时提醒人们该运动了,闹钟可以提醒人们该早起了。

履行承诺,这是自信建立的方式,也是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途径。

二、摆脱外界环境干扰,使用奖励机制

给自己定了要跑步200Km的目标,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睡大觉,你就心安理得的躺下了,但如果你想着跑完步能够得到一个自己一直想买却舍不得买的耳机,做事的动力是不是就瞬间升上去了?

奖励一直以来都被用来激励自己和他人来完成某些事。海洋馆的动物完成表演后会得到食物奖励、APP用的多会得到优惠券或免运费的奖励。奖励机制被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在制定目标时,人们常常忽略了奖励自己。

小的奖励可以督促自己养成好习惯,大的奖励可以诱导人们做出大改变。只有把大的奖励和小的奖励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当你的目标是一年读50本书时,拆解目标,一周读一本,那么就可以每读完4本书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

奖励是什么很重要,因为内心对奖励的渴求会影响做事的动力,所以奖励必须是你自己非常想要的。完成了50本书的计划,可以给自己一场期待已久的体验奖励,比如音乐会、拓展项目等等,因为人们在体验中得到的幸福感更强烈。

如果做不到就会有相应的惩罚,善于利用人类“损失厌恶”的心理特征,能够更好提升做事的动力。

很多人将金钱当做奖励,很多时候往往会事与愿违。当人们做事的动机足够强烈时,金钱的奖励有可能降低人们做事的意愿,比如不能按时送孩子上学,就惩罚50元钱。在人们心中,会坚定的认为按时上学是正确的事,而且也是家长责任范围内的事,当你将其和金钱作为交易后,人们心中的道德基石就会崩塌,不再将其作为责任,而是一项交易,所以很多人会理所当然。

善用奖励,养成好习惯、促成大目标。

三、处在社会环境中,离不开分享机制

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离不开和周围人的社交和互动。可是,很所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这种影响。

“社交烟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如果周围的人不抽烟,自己就很少抽烟;很多人为了社交的需求,开始抽上一两口,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还有那些人们常说的:别人都做……,你不去做的话,就融入不了这个圈子。

社交在给人们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正面价值。两个一起减肥的人,更容易成功;同学之间相互辅导更容易提高学习成绩,增进同学感情;所以找一个能够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人来分享目标很重要。

人们往往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个人行为,完全不知道借助周围人的力量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美国经济协会的主席曾说:“所谓纯粹的经济人实际上接近于一个社会白痴。”

社交的本质是互惠。肯尼迪总统1961年的就职演讲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套用到社交场合中最合适不过:不要问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别人做什么。

当你不断的给周围人分享自己的目标和经验时,就会吸引一批和你有相同经验、爱好、兴趣或是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会提高自己;当自己提高后,也会结识比自己厉害的人,形成互惠社交。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觉得自己牛逼的人,都是因为圈子太小了。所以,将自己的经验、目标、分享出去,结识新朋友。也看到周围人的成绩,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步。

四、防止偏离轨道,使用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是对当下行为与目标的差距做出即时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的结果调整行为。尤其是当我们重复着单调又平凡的任务,与既定的大目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时,这种反馈非常有效。

偏离轨道时,需要即时调整;方向正确时,需要反思进步。反馈必须是即时的、具体的和可行的。育儿的理论中经常提到:当孩子表现好时,不要夸奖他们聪明,而是要表扬他们的行为、态度。因为这些都是具体的可量测的,相反聪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是无力改变的。

自我检视目标时的反馈也必须如此。如果有人对你评价太糟了,你很难找到自己改进的地方,如果有人明确给你指出色彩对比不够鲜明,你能够立马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所以这种反馈更容易取得进步。

这四种机制在制定目标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经常被忽略。很多时候不是目标有问题,而是因为不会横向分析,导致计划失败。仔细回想不能坚持的原因是什么:自我意志问题、外界环境影响、不会自我分析和反馈……。

制定目标并坚决执行,离不开刻意练习和试错迭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大目标,也有属于自己的小愿望。这些都可以运用《小逻辑》的7个核心概念,拆解成一系列的行为清单,将小目标与生活中的点滴结合起来,实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