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 楊家太極槍:舊式軍隊中最後輝煌的冷兵器

楊家太極槍:舊式軍隊中最後輝煌的冷兵器

作者:李通國

中國武術中的器械大多數都是從古代軍隊戰陣兵器中演化過來的,只是在民間演練中逐漸增添了一些民間武技以及雜技、花法等雜耍技巧,使它們在脫離實用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但是楊家的太極槍是個例外,楊家流傳下來的槍術沒有個人演練套路,只有新中國成立後由傅鍾文編排的對練套路。這源於楊健侯大師是最後離開舊軍隊的武術家,楊家槍也是古兵器槍在舊軍隊中最後一次成建制地訓練使用。其時,清朝軍隊開始編練新軍,刺刀作爲制式武器引進。

一  舊式軍隊中最後輝煌的楊家太極槍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京畿一帶戒嚴,守衛北京的神機營被派遣到通州、山海關等地駐防,京師防衛力量驟減。戰事起,正是用兵之際,載漪奏請在滿洲火器營、健銳營、圓明園八旗槍營、八旗漢軍槍炮營等營內挑選精壯兵丁擔任保衛京城的重任並執行一定的特殊任務。1898年這支隊伍成爲“武勝新隊”,1899年3月,清政府將“武勝新隊”賜名“虎神營”。

歷過洋務運動之後的清軍,大多都裝備了火器,但是當時的火器發射效率還不是很高,所以冷兵器在軍隊中還廣泛存在着。即便同時期西方軍隊在長槍上仍然安裝了刺刀作爲最後的防線,這種火器加冷兵器的戰術結合方式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在軍隊中還大量存在。甲午戰爭中與日軍作戰的“淮軍”雖然擁有毛瑟槍、克虜伯炮,卻沒有刺刀裝備,對全盤歐化的日軍發起的刺刀衝鋒,淮軍沒有裝備抵抗,只能節節敗退。所以自由喜愛耍槍弄棒的載漪在自己掌控的軍隊中也招募一些武術家來到軍營爲他訓練冷兵器的刺殺功夫,楊健侯就是在載漪創建的大營任職。

作爲一代太極拳大師楊健侯在軍營中做武術教官,這讓我們今天熟知太極拳的愛好者頗爲詫異,太極拳體系中的兵器原來也可以做戰陣使用。許禹生記述了楊健侯的軍中之事“當中年時,與全佑庭先生出教萬字隊(即虎神營)團體練習之槍法,並太極十三刀法,不三日而成軍,端王等頗異之,以爲何神速若是也。”[1]

1902年虎神營解散。楊家功夫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幾年裏經歷了中國傳統武術在軍隊中最後一次輝煌。甲午戰爭後,清朝軍隊開始編練新軍,廣泛引進刺刀,冷兵器槍逐步退出軍隊序列。

二 楊家槍由誰傳?

楊家槍術後世稱爲“太極十三槍”,楊澄浦第一次在他的著作《太極拳使用法》編入,這是楊家軍營中教習的槍法公諸於世的發端。不過他稱槍術的名稱爲“太極黏黏十三槍”,與實際的槍法有所出入,因爲十三槍法中除了黏黏四槍,其它九種槍法並非“黏黏”槍法。

“太極十三槍”爲十三種槍法:開、合、發、崩、劈、點、扎、撥、撩、纏、帶、滑、截等。槍法基本技術,突出“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的太極拳技術特色,成爲太極拳體系中獨有的對練器械。武家、楊家傳人均擅長此術。

楊澄甫在《太極槍得傳歷史序》中述說太極槍的來歷,“有清溪洞,至洞口,內出兩條金蛇閃目來奔,真人(張三丰)將拂塵一拂,金光隨落,視之,原來是兩根長條槍,約長七尺五寸,像藤非藤,似木非木,其性刀劍不能傷,綿硬如意,內生寶光。進內細尋有書一卷,題曰‘太極黏黏槍,有緣傳世上,得了書中理,奧妙去推詳。’”[2]。仍然是異人張三丰在奇異時刻得到的武術祕籍,這種杜撰張三丰的故事今人當然不會相信。

楊家所傳的太極十三槍沒有單人習練套路,其技術與武家槍術技法基本一致,說明了兩家一脈相承,但是它們與今天陳家溝所傳的槍法不同?楊露禪當年受教於陳長興,陳氏槍應該與楊家槍相似纔是。不過正如楊氏太極拳不同於陳氏太極拳,楊家槍不同於陳家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楊家終究有將近六十年在清朝軍隊中任職的歷史,不同於陳家纔是正常的。今天見到的陳家太極拳已不是陳長興時代的功夫,它同樣吸取了楊氏太極拳的一些特徵,這在以後文章中論證。

三 民間傳承“槍”化爲“杆”

楊家槍術雖曰槍法,但是在平時的演練中卻是使用去掉槍頭的“杆”,這種練習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據說,楊家練的太極槍,本來是有槍頭的,只是因爲楊露禪的二兒子楊班侯年輕時驍勇好鬥,他的母親母擔心他惹出禍端,就把家裏練功用的槍頭卸掉,從此以後太極槍就變成了太極杆,杆法就是槍法。今天從流傳下來的“杆譜”中使用的名稱使用的都是槍法名稱,練習方法也完全是槍術方法。

另有一種說法,杆法包含槍法和戟法,裝上槍頭即爲槍,裝上戟頭則爲戟,因此“杆”有更爲廣泛的使用途徑。陳炎林在《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中說:“斯種扎杆,練法用法,含有畫戟與大槍二種。近人若以之全爲大槍者,實誤。”[3]戟,最早是由矛和戈組合而成的一種兵器,後來形制有所變化。曾昭然在《太極拳全書》中,介紹了楊澄甫對於戟優缺點的論述,“澄甫師常答餘問,謂戟之長處在易於纏敵之武器,且易佔便宜,而對盾尤能發展其效用,因其有回鉤,使盾無法防禦也。然其短處在頭部頗重,如秤砣雖小,可抵衡秤頭方面甚大之重量,故兩臂膀勁力非甚足,極難使用之並臻於靈活也。太極戟之式及攻守方法大致與太極槍同,所異者纏戟方法耳。其法甚簡,只一回鉤、一鏟戟及一橫擺而已。”[4] 楊澄浦這樣解釋,楊家太極杆可能真包含了槍法和戟法,其技法也許超越了槍術的範疇。爲了證明楊澄浦說法的真實性,曾昭然還在書中介紹了纏戟的三式動作。如此來看,這種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道聽途說,卻有真憑實據。

還有人猜測,清政府對民間習武多有禁忌,槍是軍中兵器,亦當在禁習之列。楊露禪、武禹襄等醉心於武術的前輩們爲槍爲武器之嫌,棄用槍頭,從而易“槍”爲“杆”,一直沿襲使用。這種推測可能是有根據的推論,至少我們確切地知道,楊健侯就在“虎神營”中教習士兵練習槍術的事實。

歲月久傳說多,真實的情況已經無法在歷史足跡中尋找端倪。無論是稱爲楊家槍法或是杆法,它們都是槍術的基本技法,表現爲楊家槍法的基本技術特徵,一如楊家拳術長於“拋摔”技巧,許楊家槍術也有自己的“絕招”。

四 楊家太極槍的形制與技法

楊家槍是什麼樣子?楊澄浦在書提到過“歷代用武莫不以槍爲先,有銅槍、鐵槍,自古名稱甚多,長短不一,長有一丈餘的,八九尺的,惟太極槍長七尺五寸。”[5]明清後長度換算關係與今天已經相似,算來太極槍長度應當是兩米五左右。

楊家太極槍動作歸納爲十三種。這些動作,是技法,也是練法。這則見於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一書。

太極粘黏十三槍,包括四散槍、粘黏四槍、擲摔四槍、纏槍一路。

太極散槍:第一槍 怪蟒鑽窩;第二槍 仙鶴搖頭;第三槍 鷂子擒雀 ;第四槍 燕子穿簾。

太極散槍解:第一槍 分心就刺似怪蟒;第二槍 仙鶴搖頭斜刺膀;第三槍 鷂子撲雀刺足式;第四槍 飛燕投巢刺面上。

“粘黏四槍”,《太極拳使用法》中沒有名目,只有對動作技術的圖解演示,由圖解可見,“粘黏四槍”與“四散槍”類似,都是以“刺”爲主的雙人攻防練習。

“擲摔四槍”,其名稱爲“採、挒、擲、鏟”,有圖解,它主要是對於“刺”的防禦反攻之法。以 “採槍”護胸,“挒槍”護腿,“擲槍”護肩,“鏟槍”護喉。

“纏槍一路”取粘黏連隨之意,以不丟不頂,輕靈纏繞爲用,乃千變萬化之總理。

楊澄浦在書中說:此槍更有輕靈變化內有萬千變化,總歸一理,爲纏槍。外人看是一路式,不知裏藏八卦,內含五行。散槍內可用,粘黏槍亦可用,擲槍亦可用。知八卦五行十三槍,天盤地盤內裏藏。[6]“纏槍”類似於槍術中的重要技術“攔拿槍”,是防守的技法,貫穿在進攻性技法中,這裏對左右纏槍的重要性給予了一再的強調。

五 楊家太極槍傳統的訓練手段和方法

那麼,這些槍法是怎麼訓練呢?是否如我們今天一樣,是以完整的套路形式進行練習嗎?楊澄浦在書中給了明確的回答。“此四槍皆二人單練使用的要法子。甲乙無論先後,皆可一式一式單練,各不相連。”顯然,楊家槍法在楊澄浦傳授時仍然是兩個人的對刺槍的槍法攻防訓練,一式一式單練,各不相連的實戰演練。

槍法技術攻防嫺熟了,如何通過訓練提高個人功力和實戰性呢?楊家自有一套自己的訓練體系。

單人用功法。預備式:雙手持槍,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兩足成騎馬式。

第一式:右手以意會氣,將槍直搠向前斜上方,前足作弓式。右腿直線,足跟不可欠起。此練習,有馬步持槍,蹬腿成弓步的刺或扎槍,古時的實用性兵器練習中,弓步馬步都不像我們今天武術套路中要求那麼規範,而是重心較高。“足跟不可欠起”就是今天要求的“弓步不掀起腳跟”,武術動作的要求來源實用性要求自不必說,因爲足跟掀起蹬腿用力就不充分,古人從實踐中總結出的規矩,我們今天必須遵從纔不至於脫離武術的軌道。

第二式:將槍合勁抽回,往下扣。身法往下坐,提頂、懸襠,爲太極之練勁。然後換勁,左手亦可練二百式。左右之力可以平均身體一樣發達。

第一式第二式一搠一回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回合。強調左右練習可以平均身體一樣發達,楊澄浦的思想也可能是世世代代的武者的思想,他們是從身體發展角度的思考。從戰場使用說可能不分左右同樣練習可能會使一個軍人具備強大的競爭優勢;從現代技術訓練角度看,左右同時練習也有助於優勢方能力的提高。無論是什麼原因,我們的前輩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思想。

可以找一茂盛樹林內,每天練一次。練法:騎馬式,雙手持槍,粘靠樹上,直去一百式,亦可上下刷勁一百式。左右皆可練習,不可用剛勁,可用粘勁,工久樹枝可以搖動。

這裏所說的練習方法可以概括爲單人練功法和雙人對練法。

單人練功法。最基本的就是“抖杆”,或稱“扎杆”、“捅杆”。楊澄甫《太極拳使用法》所傳,僅有二式,一搠一扣,都要發勁。要求周身之勁直達杆頭,發出之勁,使杆身從尾部起,直抖動至杆頭。功力強着,可將對方近身器械抖掉,或將對方連人帶槍逼出丈外。這似乎是神話般的誇張之說,楊澄浦也怕人不相信“人重有百斤,如何能擲出丈餘?此非邪道迷信,功久自知,人人皆可練到,方信非說謊言也。”楊澄浦的父親楊健侯就在兵營裏做教練,我們今天所說槍術的實戰性自不必說,或許古人用於切身實戰的槍法真有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我們常常以我們狹隘的見識揣測古人的功力了!

太極杆之雙人對練法。亦稱“黏杆”、“扎杆”、“纏槍”等。主要練習粘黏勁,爲杆法應用之基礎。分“雙人平圓黏杆”“雙人立圓黏杆”、“雙人活步沾黏四杆”、“雙人活步沾黏十三杆”等,雙人用杆子互相攻防,互發互化,連續不斷,類似太極拳的推手散手練習。黏杆功夫練習愈深,兩杆相遇圓圈愈小,兩杆接觸,毫無聲息。功夫淺者,則圓圈大,且有棱角,兩杆常有相擊有聲。

單練對練用功純熟,又變化出多種組合方法和隨機應變的使用方法。

有三轉九花金雞亂點頭(身前後合勁);遇敵必勝回馬槍(敗中取勝);八步趕船追命連環槍(足尖點地);拔草尋蛇槍(兩膀左右分勁);紛紛瑞雪梨花槍(練此不易);絞龍擺尾掃地槍(在腿腕);太上壓頂槍(此槍自上而下);圓轉如意槍(從心所欲)。十三槍外變出八槍,用功日久自得之。”

“你槍扎,我槍拉,你槍不動,我槍發。你槍來似箭,我槍撥如電。你槍金雞亂點頭,我槍撥草尋蛇也不善。”

楊澄浦提出的這一槍術訓練法,可以稱之爲模擬訓練法,作爲一種輔助練功方法,儘可能地接近實戰,以冀訓練能夠事半而功半的目的。楊澄浦父親楊健侯尤其擅長槍術,在自己的絕招訓練中也使用了相似的訓練方法“其練習法,常以槍桿黏貼青蕨(植物名)身,扯斯其皮,久之遂能以槍貼敵槍而擲之矣。”[7]總之,古人爲提高槍法的實戰能力也是想盡辦法,因爲那正如戚繼光所說,是殺敵保命的勾當,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和懈怠。

六 董英傑繼承楊家槍

董英傑是楊澄浦的直系弟子,深受器重,參加了楊澄浦《太極拳使用法》一書的編寫。他的槍法繼承了楊家原汁原味的槍法,至於能夠練習的何等高度,全在個人的勤奮和造化,當然還有大時代的環境。在民國時期習武的董英傑已經不可能在楊家槍術的實戰上能有多大的作爲了,古兵器槍已經遠離了戰場,純粹成爲個人的興趣愛好,只有在同樣志趣的武者中較技以娛樂了。在《太極拳釋義》中董英傑對於太極十三槍的敘述爲:

第一槍刺心,第二槍刺腿,第三槍刺膊,第四槍刺喉(以上爲粘黏四槍)。

第一槍刺心,第二槍刺膀,第三槍刺足,第四槍刺面(以上爲四散槍,總上八槍爲體)。

第一槍採槍,第二槍挒槍,第三槍仍槍,第四槍鏟槍(以上四槍爲用)。

第十三槍爲纏(即如司令,萬法可用)。

董英傑沒有改動楊家傳授的槍法,在理論的敘述中根據自己的經驗習武感受描寫得更爲細緻具體。粘黏四槍和四散槍的描述方法是否妥帖,可以比較楊澄浦所傳悉心體會。與董英傑同代的李雅軒也是楊澄浦的直系弟子,所傳“太極槍十三法”在名稱上稍有改動,把“平刺胸口,斜刺膀尖,下刺小腿,上刺咽喉”稱爲“四粘槍”,把“怪蟒鑽心刺心窩,仙鶴擺頭刺膀尖,鷂子撲雀刺腳背,飛燕投巢刺面門”稱爲“四離槍”。可能如董英傑所說“自古拳術名稱本無一定,多數以形取名,以義收其功效”,名稱爲象形取義,本質纔是重要的,他們在槍術形式和訓練方法上似乎沒有做出太多的改變。出生於1894年的李雅軒和出生於1897年董英傑在清末民國初年中亂世中長大,可能還有強烈追求拳術實用之心吧,也可能是對師父的技藝的尊重或者出於實際的需要,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揣測的。

七 傅鍾文編排楊家槍對練套路

至傅鍾文所傳“太極槍十三法”,十三槍由單一的槍法已經改編成爲連續的雙人對練套路。這是楊氏太極槍一次重要的轉型,由單個動作的訓練向連貫練習的套路邁進,楊氏太極槍實現了套路化,但是還僅僅限於雙人的對練套路。

傅鍾文是楊澄浦的侄外甥女婿,14歲到上海後一直跟隨楊澄甫學拳。楊澄甫在廣州、南京、蕪湖等地授拳時,傅鍾文都作現場示範,足見楊澄浦對他的器重,也說明他的太極拳功底不凡。傅鍾文在新中國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是一般太極拳家所不能比擬的,他把楊家太極槍套路化,是時代需求。

結語

楊家太極槍,從楊健侯—楊澄浦—董英傑、李雅軒—傅鍾文,形成一個脈絡清晰的演變歷程,楊家槍法由槍變爲杆,由沒有套路的槍法演變爲套路化槍術,其名字、形制與方法悄然地發生着變化,而這一切都與時代政治文化生態的變遷息息相關。

在軍隊中使用過的楊家槍法,是中國武術傳統兵器中最晚退出使用冷兵器軍事序列的兵器,楊健侯也是舊軍隊中最後的武術家,他多桀的命運演繹了武術家在軍隊中最後的輝煌,他們流傳下來的文獻資料尤顯得彌足珍貴。

我們不能以今日所能夠見到的楊家槍法去揣測楊健侯時代,甚至於更早的楊露禪時代的楊家槍法。

註釋

[1] 許禹生.健侯先生傳.《體育月刊》1938年第5卷第4期(北平市國術館發行)

[2]楊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極拳使用法.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369

[3]曾昭然.太極拳全書[M].香港:香港友聯出版社1987

[4]陳炎林.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上海國光書局出版1949

[5]楊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極拳使用法.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387

[6]楊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極拳使用法.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382

[7]許禹生.健侯先生傳.《體育月刊》1938年第5卷第4期(北平市國術館發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