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人於無形之間——追尋“凌空勁”蹤跡 一 、最早言及“凌空勁” 二 、講述者吳圖南 三 、作傳者於志鈞 四、結語

文/李通國

我們日常能夠見到的所有有形的格鬥都實在是太low了,你拳來,我腳往,甚至纏鬥在一起,好似兩個潑婦打架。一場格鬥結束,不是你鼻青,就是我臉腫,甚至於兩人身上沾滿了鮮血。實在是太有失體面、有失斯文!

有沒有一種格鬥,擊人於無形之間,又體面又文雅,就能讓對手俯首稱臣呢?這似乎也不算是天方夜譚。看看大師是怎麼說的。

吳氏太極拳傳人吳圖南說:“太極拳接手的時候,大體上分兩種接手:一種是兩隻胳膊跟對方接觸,就像一般的打手。如果兩個人還沒有接觸就能夠一方戰勝另一方,就屬於太極拳的高級部分,就是凌空。”【註釋1】

神奇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凌空勁”。既然吳大師能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他並非信口開河,空穴來風。我們從歷史上追尋一下“凌空勁”的蛛絲馬跡。

一 、最早言及“凌空勁”

最早提到“凌空勁”一詞的可能是陳炎林,至於用“可能”,也許還有更早的文獻沒有被我們搜尋到,那就要遍佈四方、無所不能的讀者朋友補充了。

陳炎林在《太極拳刀劍捍散手合編》中介紹凌空勁時寫道:

“此勁異常奧妙,近於神祕,而非目睹者所能信,實乃一種精神上之作用而已。”

此勁如此神祕,所以我堅信我和大多數像我一樣平凡的人們,也一定會質疑這種近乎神祕的力量。

它是何等的神祕?

文中繼續寫道:“藝高者發此勁時,僅須口中一‘哈’,對方即雙足離地,而後退。

是否像是神功,我們也只是在影視作品中才能見到的現象。當然了現代的閆某芳大師也有如此功夫!

不過,作者接着說了,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是需要條件的。

“蓋引被髮者已爲發者所吸引,無可抵抗。然被髮者必須明沾黏等勁,故一‘哈’之後,即由感覺而後退,否則發者仍無效。”【註釋2】

發放“凌空勁”要起到效用,必須針對的是那些同樣通曉太極拳功夫中“沾黏”的人,如此被髮者才能爲發放者所吸引,感覺到後不自覺地後退。不過,所有不會太極拳功夫的平凡人無須在意,你什麼都不會,這種功夫對你也就不會起作用。

儼然是閆某芳大師功夫被人揭穿時,對自己功夫振振有詞的註解版。我們的前輩看待這種功夫還是比較客觀的,有一說一,並不想欺騙世人。

我們的大師身在21世紀,這本《太極拳刀劍捍散手合編》首次出版由上海國光書局1943年6月分冊出版。

作者陳炎林是個隱祕的人物,出版了這本風靡一時的著作後,其人就銷聲匿跡,不知所終。太極拳名家吳文瀚介紹他,“作者陳炎林,名公,中醫傷科醫師。他的太極拳是根田兆麟先生學的,書中介紹的太極拳行功拳式,刀、劍、杆套路,都是田兆麟壯年時期的功架,拳理部分大半源於楊健侯贈與田兆麟的《太極拳譜解》,圖例是按照田兆麟的弟子石煥堂等人的拳照勾描出來的。”【註釋3】

這個介紹把陳炎林著作各方面的來歷說的一清二楚,陳炎林是田兆麟的弟子,而田兆麟是楊家弟子。田兆麟1891年出生於北京,十三歲那年,也就是1904年進楊家學拳,受到過楊健侯教誨,正式拜師在楊少侯門下,在杭州工作時又拜在楊澄甫名下。田兆麟是楊家入門弟子,在楊家七年,盡得楊家技藝真傳,據說是楊家最正宗的弟子。

按照這種傳承關係,陳炎林所言“凌空勁”還真是出自楊家了。作者所舉實例還真是這樣,“相傳昔時楊健侯、楊少侯父子能吸引燭火近尺,一手隔之,火光遂熄,即凌空勁中之一法。”楊健侯、楊少侯父子果然精通“凌空勁”也!

但是作者卻說“惟此功夫今已失傳雲”,只是這種功夫今天已經失傳了。楊澄甫沒有學會這種功夫,田兆麟也沒有,所以陳炎林自然也不會這功夫。陳炎林談及凌空勁也就是聽自己師父說說吧。或許,正是因爲作者瞭解的楊家傳人有限,纔會說出這樣的話吧,不然,這種絕技也就不會在後世重出江湖了。

如果陳炎林說的是真的,“凌空勁”還真沒有斷線,它被另一個滿是爭議的人物學到了。

二 、講述者吳圖南

此人是吳圖南,吳家太極拳正宗傳人。

他在1984年香港出版的《太極拳之研究》一書中載有一首《凌空勁歌》:

“露禪班侯夢詳間,三世心傳凌空難。

我今道破其中祕,洞徹全豹反掌間。

只因傳工皆口授,未嘗公開告世人。

且幸恩師多奇重,教我其中步驟全。

我今說明其中義,節省時間又便傳。

先須啄勁練到手,再練蕩勁不費難。

離空諸勁都學會,哼哈運氣亦練全。

彼此呼吸成一體,牽動往來得自然。

此時再學凌空勁,堅持工夫一二年。

手舞足蹈隨心意,至此方叫工夫完。”【註釋4】

從此歌中可以瞭解到吳圖南先生的“凌空勁”是從楊露禪、楊班侯、楊少侯(夢詳)一脈承傳而來的,更重要的是三代人都是口傳心授,所以普通人難以知曉其中的奧祕,但是吳圖南因爲是楊家倚重的門生,師父們詳細教給了他“凌空勁”的全部技巧。“凌空勁”還只能有吳圖南來說解,也難怪楊澄甫、田兆麟、陳炎林等人,不知其然了。

學習“凌空勁”步驟先是練“啄勁”,及至成熟再練“蕩勁”,然後練“離勁空勁”等諸勁,等到“哼哈運氣”掌握後纔算是練習完全。這時候“彼此呼吸成一體”,運用各種勁力能夠渾然一體。在這樣的基礎上就可以學練“凌空勁”了,堅持學練一、二年,“凌空勁”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了。

只有練習到如此境界,太極拳功夫才真正完成了,這大概是“太極拳論”所說的階及神明吧!

吳圖南自述出生於1884年,九歲開始學拳,“我跟鑑泉先生學了8年,後來由鑑泉先生介紹又跟楊少侯先生學了4年,前後共學了12年”。【註釋4】倘若這都是真的,楊家頂級功夫“凌空勁”,跳過了年輕時不思進取的楊澄甫,直接由楊少侯傳授給了吳圖南

吳圖南不僅習得“凌空勁”,而且親歷了楊少侯用“凌空勁”戰勝宋書銘的全過程。事情的前因後果被吳圖南的親弟子於志鈞在文章《楊少侯‘藝折’宋書銘》記述下來。

三 、作傳者於志鈞

此處僅選取與“凌空勁”相關的一個片段:

宋聞聽少侯來訪,親自迎出門外。把少侯一行讓到室內,寒喧過後,少侯表明切磋拳藝的來意。宋書銘對少侯久已聞名,能與少侯接手,就是一份殊榮,何況登門造訪。當即到室外,接手。宋與少侯一搭手,竟然空如無物,就感到遇着對手了。少侯也覺得宋的全身沒有實處。

兩人似乎靜止,少有動作。只見少侯像是在練氣功,頭懸、身正、氣沉、體舒;宋則相反,運功、提氣,不敢稍有鬆懈。突然,少侯擡手,一拉一放,就見宋書銘像被風颳跑了一般,倒出三丈開外,連退數十步,才慢慢停下來。過了一會,連聲說:“好厲害的‘凌空勁',我領教了。【註釋5】

頂級高手過招,我們外行人看不到兩人的身手,原來兩個人楊少侯和宋書銘都是“凌空勁”的好手,只是楊少侯技高一籌,其手只在一拉一放之間,宋書銘就像被風吹跑似的,退出三丈開外。

通過於志鈞的傳記,借吳圖南之口,把許禹生著作中提到的北京宋書銘擊敗衆多太極拳好手的故事續圓滿了。

宋書銘擊敗衆多武術好手,這故事拋給觀衆一個謎團,楊家是太極拳在北京的開山鼻祖,京城習太極拳者,多出自其家。而當時風頭正盛,代表楊家最高水平的楊少侯在故事發生時也任教於許禹生的體育講習所,許禹生文中竟然隻字未提。這多麼讓後來的追隨者難堪。於志鈞給後人一個圓滿的答案,楊少侯戰勝了宋書銘,而且勝的高明,勝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是世紀的對決!

於志鈞1931出生吉林,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在北京科技大學任教,據說教授的是西方科技史,最高職稱是教授,退休後從事太極拳歷史研究,出版了《中國太極拳史》《中國傳統武術史》等幾部武術著作。一個現代學術體系培育出的高級知識分子,研究起了傳統武術,也許傳統的功夫該插上了現代科技的翅膀吧!

他追隨師父吳圖南習太極拳近四十年,正是因爲此緣故,他成了吳圖南太極拳的積極鼓吹者和作傳者。在《中國傳統武術史》中,他專門劈出一節講述“三世七”太極拳的來龍去脈,在《中國太極拳史》中也不忘介紹太極拳“凌空勁”的神奇力量。

吳圖南的“凌空勁”功夫,要比陳炎林書中所述及的楊少侯的“凌空勁”功夫,在更高一個境界上。

“吳圖南先生有一種‘美人醉’的功夫,與對方接手時並不實際接觸對方身體,只擊彼之所必防和擊彼之所必救。對方則搖搖晃晃如美人之醉,故稱之爲‘美人醉’。”【註釋1】

這比陳炎林講的楊家“凌空勁”高明得多,楊家功夫成功使用還要那麼多條件的限制。於志鈞接着上文說:“如何練就凌空功夫呢?”顯然,“美人醉”是凌空勁功夫的一種,是高級版的凌空勁。

後代的功夫脫胎換骨地進化了,這是後世人智慧的結晶。

四、結語

世之有“凌空勁”自楊家始,傳之吳圖南一脈,得到豐富發展。

如果真有吳圖南所能達到境界的“凌空勁”,於志鈞差不多也應該達到他師父的境界,畢竟四十年的追隨,什麼樣的功夫不能練會!而他本人理應是太極拳理論絕對集大成者,因爲他太極拳著作等身,誰人能比?

一個現代學術培養的學者爲世人創造了多少神奇!

註釋:

【1】於志鈞.吳圖南太極拳精粹.當代中國出版社2013.P:119

【2】陳炎林《太極拳刀劍捍散手合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P:48

【3】吳文瀚.太極拳書目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P:128

【4】吳圖南講述,馬有清編著.太極拳之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1984

【5】見於志鈞《楊少侯‘藝折’宋書銘》一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