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答】留學期間,該和中國人住?還是和外國人住?

好久沒有寫關於在德國學習的文章。最近有朋友準備前往德國學習,問及住宿的問題,到底是和中國人住?還是和外國人住呢?好糾結啊!下面講講我的個人看法。

在選擇室友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考慮:生活品質,個人能力和發展,人際關係

1. 願不願意和此人做朋友?一個讓你連做朋友的慾望都沒有的人來做室友,比較尷尬。當然,如果井水不犯河水,大家互不相干。

2. 是否有助我語言能力(英語/當地語言)的提升?

3. 是否對我的日常生活習慣,學習生活,居住舒適度有嚴重影響?

4. 是否能發展長期的友誼,並幫助自己適當拓展人脈網絡和社會網絡?

5. 是否能提升我的個人軟性能力,比如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解決問題和矛盾的能力,爲自己未來工作做準備。


下面聊一聊我個人對不同同住對象的看法及一些建議。

和外國人住:

其實外國人也分成好多種:

1. 以德國爲代表的歐美髮達國家的外國人。

好處是:鍛鍊德語/英語,瞭解風土人情,學會和當地人交流合作,深入社會羣體。優點還是很多的。

因爲大家在留學將近結束後,最經常問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工作。找工作的過程以及工作過程,考察的重點其實:你能不能解決問題。第一最基本層面,作爲外國人,你是否有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別人理解和了解你的工作。第二個層面,你能否和外國人共事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摩擦,你能否協調矛盾,解決問題。當然,還有就是你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和外國人同住,能夠幫助我們從細微處去了解他們生活/想法/價值觀等等,爲我們未來找到好工作並融入社會的奠定良好的基礎。雖然是優點很多,但是是經常被留學生吐槽:因爲不容易。

中德文化和生活習慣真的是天差地別。所以和外國人同一屋檐下,需要做好充分的認識和準備,理解並適度接受。同時,也需要讓對方瞭解中國的文化,讓他們理解和適度接受。大家都是需要公開開放的交流。這裏分成兩個層次:a. 認識和理解  b. 摩擦解決。

瞭解生活習慣:比如西方人一般早上起牀才洗澡,而中國人基本睡覺前洗澡。中國人做飯油煙大,西方人受不了這個味道和刺激。西方人喫冷涼食物,中國胃難以適應。

這裏介紹一本淺顯易讀的漫畫書,中文好像是【漫畫印象——德國和中國】。大家稍微在網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很多相關的信息。這是一本讓你在短短十幾分鍾就能瞭解到中德文化不同的地方。我每次翻開,都不由得會心一笑,有些篇幅總結得實在傳神。當然,隨着中國不斷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有些印象已經開始轉變,不再那麼明顯。作爲80後,看了還是很有感 :)

摩擦解決:大多數的外國人,還算是通情達理。對於不同的生活習慣,儘量去討論,努力尋找一個大家都相對可以接受的方式。不少留學生害怕尷尬,不好意思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其實歐美髮達國家的人比較利己主義,他們會比較直白,對於自己不喜歡和看不慣的,經常會馬上指出。所以,我們在遇到讓我們內心不爽的情況,要避免有意見想法而不說,應該馬上說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協調一個彼此結束的方案。比如外國人不容易接受中國的大油煙烹飪。其實可以通過開窗通風/採取蒸煮等烹飪方式(營養又健康)/結束後做好清潔工作等等,將這種摩擦頻率降低。也可以適當嘗試一下西式飲食。比如外國人喜歡開派對。可以開門見山地說出你的意見,將派對的頻率降低,或者主動配合組織戶外活動等等。偶爾參加他們的派對,也能增加你和外國友人的瞭解和認識。

問題和矛盾都是相對的,如果大家都秉持着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態度,很多問題還是可以妥善進行協調的。這種在生活中處理和協調摩擦和矛盾的方式,對你未來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積極地影響。當然,也會有遇到外國人渣,蠻不講理的,遇到這種人,不論在哪裏,轉身離開就好,免得浪費精力。

2. 和其他外國人住:其實除了歐美那些典型的西方人,外國人也分成好多種。(下面只是我個人的體驗和經歷。具體還是要看個人。中國也有喜歡每天派對狂歡的人, 德國也有追求詩和遠方的人。不論來自哪個國家,重點是臭味相投。)

德法人和同爲發達國家的美國人,加拿大人,澳洲人,他們因爲受到的文化和教育,宗教和價值觀相似,容易打成一片。德國人是一方面看不起美國人,覺得他們沒文化,一方面又很崇拜美國,唯美國馬首是瞻。發達國家內部其實還是有很多複雜情誼的,有機會再表。

歐洲其實內部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南歐人(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更容易和與他們語言文化相近的南美人(西班牙語爲溝通基礎)混成一片。他們是散漫樂觀的民族,整天喜歡玩樂,聚會,享受。他們非常熱情好客,好友成羣,經常碰頭。東歐人並沒有廣泛被西歐人所接受,他們更加容易和俄羅斯人,中東人,亞洲人在一起相處。

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多數是家境富裕並有良好的個人素養,而且大多數都具有開放和國際化視野,其實是很不錯的交友對象。

其中,亞洲人,由於在文化上的相近和價值觀上的認同感較高,相對容易相處在一起。

中東人,大多數都是虔誠的信徒。信仰致使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關心的話題和我們有所不同,他們和中國人一樣,喜歡和其他中東人羣居。其實中東人內部,也是很不河蟹或有着很大區別。所以,相處起來並不容易。需要花時間去了解他們。

非洲留學生,他們喜歡運動和派對,活躍氣氛。邀請他們和南美人蔘加你的派對,絕對加分。作爲朋友也是不錯,相對比較仗義,而且相當多數對中國的印象比較正面。他們組織紀律性較差,和南美人類似,比較懶散自由,比較吵鬧。

上面所說的各個國家地區的人,其實都比較友善,相處都不太難,難的是發展進一步的私人友誼,共同話題。這需要大家有話可聊,玩得到一塊。我個人到現在,發現居然還是和印度人比較投契。可能一方面是印度留學生羣體龐大,也是比較優秀的留學生羣體。我身邊的印度人,張口閉口都是中國威脅論,求同存異,也能找到幾個不錯的發展私人情誼。

和中國人住:

中國人在異國他鄉,友誼發展迅速,很容易抱團和形成小羣體。好處自然是彼此溝通容易,相互照應,彼此支持。 所以這是很多中國人在國外選擇居住的一種方式。

中國人住在一起,一開始的時候,在異國他鄉,會特別的親近,但是很快就會產生內部的小摩擦和小矛盾。畢竟中國地大物博,留德華也來自祖國各地,文化背景和飲食習慣不同。而且每個人的目的和想法不一樣,總要羣體活動,或限制部分的個人自由,所以和國內上大學的情況會很不同。

這裏也說說部分的黑心中國房東。看準了部分留學生語言不通,社會規則不通,經常將房子改造成極小的豆腐塊,別人一套100平方的房子,租給3個人住,他們硬是能隔出5-6個房子。每個人收的租金還不少。我最近還聽說,有些留學生不滿意,卻又只能喫啞巴虧,爲了省事,連定金都沒拿回。讓這些無良房東,更加囂張。我自己在斯圖加特的時候,就有見識過這類特別喜歡坑新來的留德華,大家還是要帶着眼鏡,看仔細。在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時,要大膽說不。而不是以【破財擋災,不了了之】這樣的態度來姑息這類不法行爲。

自己一個人住

自己住會很舒服,想怎樣就怎樣。但是很容易,慢慢就陷入自己的個人圈子。不愛積極主動去交朋友。很容易變成獨行俠。

我一直都是一個人住。剛剛到德國第一天,大家經過艱難的申請,闖關,終於在德國落地。第一時間,大家彼此親如兄弟姐妹。到德國的第一天,雖然大家住同棟宿舍樓的不同房間,但還是決定每天一起喫飯。搭食進行不到第三天就散貨了,因爲大家南北的飲食習慣不同,食量不同。在第三頓飯,大家就很難喫到一塊了。潮汕人嫌四川妹子做菜太辣,節食女神抗議大胃王飯量大,要多出錢,等等。第三天,我就決定不再搭食,自己做。

在一個小團體裏,要做出這樣的決定並說出來,是需要勇氣的。意味着你可能永遠被踢出這個華人羣體。後來證明也正是如此,大家君子之交淡如水。現在回頭看,其實也挺好的,背水一戰,沒有其他人投靠,只能找外國人做朋友。

當然,一個人住,有自由自在的好處。但對於那些不熱衷於社交活動的朋友,會更加陷入人際孤島。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哪種方式,更加合適自己。

*一個人住,在小城市(Schweinfurt)並不貴。我當時選擇住在學生公寓的單人間。每個月暖租(2013-2015)大概是270歐(有獨立衛生間,廚房,臥室和寫字檯,衣櫃和裝飾櫃)。

-----------------------------------------------------------------------------------------------------------------------------------

對於那些留學時間長,比如來讀本科,讀博,要在國外呆個3年5年的,或者有着更長留學計劃的同學,可以適當選擇和中國人住。因爲你們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其他渠道和方式,去提高語言,和當地人相處的機會。

對於那些短期留學的同學,比如短期交換項目,1-2年的研究生項目,我強烈建議大家,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嘗試和外國人住。因爲時間緊迫,學習壓力大,瞭解和適應新環境,多種任務需要解決,容易讓人自動選擇和中國人住,因爲這能大量緩解你的焦慮,省去了試錯成本。但對於只有短期居留計劃的人,難道去國外是讓自己舒適安逸的嗎?那呆在家最好了。

每個選擇出國的人,就是在選擇一條艱難的道路。出來就是要看看,別人是怎麼生活的,怎麼學習的,社會環境如何,人文環境如何,如果連和當地人接觸,共同生活這樣的鍛鍊方式,都不能接受,何苦出來呢?

我一直都認爲,不論我們最終是留在國外還是回國,我們都需要具備,和各國人溝通合作的能力。中國正在以一種積極的姿態,擁抱世界。這需要我們作爲個人,不論在哪裏,都需要具備這種全球視野和開放溝通的軟性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