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究竟戳痛了誰?

2020年5月4日,一個關於年輕人的演講《後浪》刷爆了朋友圈、微博以及今日頭條等諸多當前最熱門的一些平臺。

我翻出視頻觀看了兩遍,第一遍看完,額血沸騰。對嘛!這纔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心中有火、眼裏有光,正能量爆棚。

隨即我又翻了翻評論,看到大家熱血討論的同時,卻又聽到了另一個不同的聲音:我也是年輕人,但我不是視頻中的年輕人。我每天送外賣、我在工地幹活,我眼裏除了灰塵和不多的工資,沒有他們說的光!

輿論這東西就是這樣奇妙。在這五四青年節之際,原本想以這樣的方式以“前浪”的角度向年輕人表達一些敬意。可是有一些“被代表的年輕人”並不買賬,歸根結底,這個視頻所表達的東西,戳痛了這些人的某根神經。

有人說,看了這個視頻感觸較深且轉發最多的,並非年輕人,反而是父母、老師、領導等所謂的“前浪”輩分的人。因爲他們擁有着前浪的視角,他們看到的是曾經自己已經經歷過的年輕。年代不同,社會不同,但不可否認,他們也都年輕過!

隔了一天時間,我又將這個視頻看了一遍。同樣的,我再次翻看了評論。這時候人們關於這個視頻討論的火熱成都已經超出了我的想象:兩個分化的觀點開始針鋒相對,一部分人覺得,視頻中所表達的的東西本就是正能量,年輕人文化多元化,學習更多東西,擁有更多興趣,這根本不應該被嘲諷!而另一個觀點則表達的是,如果我像視頻中的年輕人一樣“去旅遊去衝浪、去跳傘,去發現更大的世界!”那麼我下個月的飯錢在哪裏?

不難看出,兩種觀點代表的是兩種人羣。一種是生活優渥、經濟上並沒有太大壓力的年輕人。而另一種則是朝九晚五,扛着房貸車貸的工薪年輕人。其實我身邊也有這兩種人,都是同一個單位的同事,拿着同樣的工資,卻真的同時有這樣的兩種人。同事甲出生農村,師範畢業考上編制做了一名教師,每個月的工資用來買房結婚花光了家裏幾乎所有的錢,婚後的日子,夫妻工資僅夠還房貸和孩子的奶粉錢。同事乙父親一個政府高層母親有自己公司,從小自是不愁喫穿,房車父母早已備好,一到寒暑假,馬爾代夫、泰國、韓國輪流去。

我並非貶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的生活,出生不由人,能力各自有限,幸福感誰強誰弱也不一定好說。但是社會上就是存在着這樣的現象。回到我們《後浪》這個視頻,有人提出看完之後想到了一個詞,叫做階級。可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大清早就亡了,何來階級一說?雖然如此,但是我們要認清的一點就是,任何社會,任何羣體,對於資源分配的問題都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公平。

如果你覺得視頻中的年輕人不是你,那麼,你需要努力。如果你覺得現在努力也來不及了,那麼你就要更加努力,好讓你的下一代成爲這樣的年輕人。如果有的人任憑如何努力始終沒辦法改變現狀呢?那麼我相信下一個五四的下一個視頻裏,也會有人站出來感謝每一個默默奉獻發不了光,但是缺少不了的社會的“螺絲釘”的。

千萬不要被一個短短是視頻所戳痛,哪怕“被代表”的年輕人啊,你覺得不公,你覺得這個時代不好,你的強大不至以讓你被輕易戳痛。

《後浪》在五四當天被推上了很多官方媒體頭版頭條,我相信,如果轉換時空,那些“前浪”還是當年的“後浪”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的相信那裏面的每一個標點符號。但是如今的“後浪”中,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這在我看來,其實是一種進步。我們在看待如今的哪怕是最官方的內容,也會加入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去推崇、去炫耀!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痛,當它戳痛我的時候,我能做的不也只是寫這樣一篇文章,來蹭一點點熱度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