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豆瓣9.5分家庭美劇,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惑|Have fun & the ultimate truth

已經忘了是什麼機緣巧合而發現這部美劇的。

《This is us》,中文譯名,《我們這一天》,或《我們的生活》。直譯過來——這就是我們,似乎更貼近整部劇的精髓,它事無鉅細地展示着五個人的生活。


對我來說,Friends 是部epic的美劇。如果說Friends講盡現代美國年輕人的友情、愛情、性愛、家庭、事業的個人選擇,This is us則涉及到美國更多實際的問題及現象:種族、酗酒、越南戰爭、階層、同性戀小孩、領養、肥胖、家暴、政治、明星,當然也涉及婚姻、親情、性愛等等。

而每一個切面的涉及,都讓我內在湧起些許溫熱的情愫,許是這些問題確在美國有所目睹。和豆瓣上的很多評論一樣——我也幾乎是每集都落點淚。不要誤會了,這不是悲劇,淚水都是因感動而出。

其實,這部劇到了第三、四季已經不如第一、二季那麼打動我時,我仍然忍不住把劇追完,迫切想要知道劇中人的下落,因爲我曾被他們每一個人的脆弱和閃光點而打動,但也有看不慣他們作爲而產生厭惡情緒的時候。他們是真實的,有血有肉。嗯,這就是這部劇的魅力。

此外,整部劇也充滿着人類種種情感的思考。仔細看,也是在看人性的複雜性以及人生如何被內在信念所深深影響着。

Right. This is life and life is complicated.

劇的開始,由四個分別過36歲生日的人展開。四個人看似毫無共同點,分別展開着自己的生活,一集下來匯成一個圈:他們是一家人。加上母親,整部劇講的就是這五個人的故事。

整部劇繞着父母的成長、相識再到孩子們的出生到現在而展開,時間線頻繁地穿插,把不同年代的故事編織在一起,卻毫無突兀感,不得不佩服這部劇的剪輯師。複雜的時間線,不用借用字幕來說明時間,人物的裝扮,畫面的色彩已經說明一切。不得不說,這纔是精良的劇作。

Jack和Rebecca是一對人人羨慕、地球愛情典範的夫妻,相愛且甜美,誠然也經歷過吵架與危機,但地球上最好的婚姻關係莫如是了。其中有一幕是,晚上他們吵架,早上起來後,R發現J在房門外睡了一宿,因爲即便吵架,他也不願離她太遠。

Jack是這個家庭的核心,是劇中神一樣的人物。作爲breadwinner,精神層面更是家裏的每位成員的堅實靠山。其實Jack出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父親是個常常家暴的酒鬼,成年後J爲了保護弟弟而主動參加越南戰爭,卻在戰爭中失去了弟弟。回國後,絕口不再提戰爭的經歷,完全沒錢,幾乎有了上頓沒下頓,命運卻讓他在此時遇見最美的女孩兒Rebecca.

R的舉手投足都極美,生於衣食無憂的中產家庭,父親視之爲明珠。不得不囉嗦一句,和父親關係好的女孩兒,最終婚姻都有好的歸宿。雖然父母並不贊同這樁婚姻,R勇敢又敢愛,義無反顧地選擇與Jack結婚,可以說,他們婚姻的每一天都是美滿的,即便也有過危機,即便也有爲孩子們而抓狂的時刻,但我還是無法想象地球是否還有比他們更美滿更令人豔羨的婚姻。

說回到Jack,普通工薪階層,從來把家庭看成第一位,當然他有他的掙扎和黑暗——酗酒,戰爭的創傷,但對待家人總是不遺餘力的關心與愛,所以對Rebecca來說,還是三個孩子,Jack是完美的丈夫與父親,是山,是天。

三胞胎在生產時,一個孩子夭折。同時醫院出現了一個被拋棄的黑人孩子。夫妻決定收養這個黑人小孩,因爲接生醫生說了那個酸檸檬和lemonade的梗——如果生活給了一顆酸檸檬,那就把它榨成甜檸檬汁。

同個家庭的三個孩子,有着迥異的人生,而他們的個性塑造和生活軌跡都與青春時代父親Jack的意外去世有關。在他們的人生中,一直懷念着父親生前帶給他們的愛與教導,同時又逃不出父親忽然離世帶給他們的創傷與掙扎。

Kevin,帥氣高大的白人小孩,好萊塢明星,有着帥氣的面孔,魅力可以讓他睡到世界任何一個女人,渴望真愛卻總是傷害真愛。永遠深愛着小學時就相戀的初戀女友Sophie,上演與其結婚又離婚,又把她追回,再次傷害的橋段。K和父親一樣,有酗酒的問題。


Kate,白人女孩,從小敏感,和媽媽一樣喜歡音樂。小時候看着自己加大碼的衣服,和媽媽M號的裙子,至此和母親的關係變得乖戾與敵對。但母親永遠不知爲何及何時她愛的小公主對她產生敵意,這種敵意父親死後的青春期更甚。有時,人和人之間隔閡的產生是如此突兀。相反,K和父親的關係一直很好。只是父親忽然離世,她覺得自己失去了唯一懂得欣賞她的人。Kate愈加放縱自己,一直和肥胖問題做鬥爭,像一隻小刺蝟。

Randall,被領養的黑人小孩。聰明,極其上進,關愛家人。長大後進入公司高層,家庭圓滿,後參與政治成功競選city councilman。成功的Randall因爲長期太過緊繃,經歷過幾次嚴重的精神崩潰breakdown. 他似乎總在不斷證明自己,不知是跟爲了得到愛有關,還是爲了填補對於身份迷失的空白。後來費盡心思找到生父,卻說到:外面是我的梅賽德斯奔馳,我用現金買的,只是因爲我喜歡,但這一切與你無關。當然這是他負氣時的說法,善良的他轉瞬又帶着第一次謀面的生父回他的家。


這部劇的妙,在於講述了三個孩子從幼年、青年、中年時期的整個家庭故事,時間線不斷穿插,觀衆也乘坐時光機看着他們的故事和成長。

那麼,這樣的一部劇解答了我怎樣的靈性困惑呢?

做事認真是我的優點,但我發現自己太過「精進」。更年輕的時候,我也是個有事業心及上進的人,我的目標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追求更好更多更快;進入靈性世界後,這份上進依然伴着我,大量讀書、學習、更新自我、做內在功課……成長是很明顯的。但卻總不滿足,有着永遠無法填補的空白與空洞。不僅外在無法settle,內在也如是。

問題出在哪兒了呢?

在一次次的自由書寫中,答案逐漸顯現。問題就在於太過於精進,而不懂得放鬆。彈簧若是一直繃着不反彈,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反彈的能力。

太過精進的原因是,我一直想要變得「更好」,而再往深處看,這內在的根本信念是「我不夠好」。因此每一個想要「更好」,都在昭示自己「我不夠好」。

說回到劇情,三個孩子進入40歲,生活也逐漸理順,Rebecca卻顯現出有帕金森病的症狀。一個分歧由此開始。

誠如前面所說,R具有美妙的歌喉,年輕時想要做歌手,遇到J後滿心投入美滿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勇敢選擇自己所愛。這樣的她,在面對病症時,R選擇與家人度過最後的時光,不願把寶貴時間浪費在醫院接受治療。因爲她是那麼願意看到並享受生活的美好。

對於這一決定,三個孩子中,Kate沒有什麼意見,Kevin非常支持。Kevin喜歡演戲,Rebecca喜歡唱歌,他們骨子裏是自由隨性的人。Rebecca做出決定後,K開車帶R去看她最喜歡歌手的故居,開心地去餐廳喫飯,可以說,他們在一起seize the moment.

而Randall卻堅決不同意母親不治療。最後,他用情感勒索的方式祈求母親去醫院接受治療,因爲他不能接受自己對家人不曾全力以赴,怕自己日後後悔。Randall的堅持,導致這個家庭第一次真正的破裂。因爲他無法忍受“失去”,以及“失去掌控”,而對自己、對家人都帶來了傷害。

即便如此,Randall也並不可恨,R的內心缺失與空洞,是愛他的白人父母無法填滿的。

同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的Randall學習極認真,即便暑假一家人去泳池玩耍,R也帶着書;Kevin從小就喜歡fun,隨意逃課,竄改試卷分數,想要的東西會想辦法得到手。記得一次,小Kevin想要去收集球星卡片,Rebecca因爲碎事太多而拒絕,K泄氣道:you are not a fun mum(你不是個有趣的媽媽)。後來R帶K去,他們一邊吹着泡泡糖,一邊刮卡片,是一段fun moment.

反觀Kevin和Randall,我忽然對於自己的困惑有了解答。

我在自由書寫中寫下: Relax and have fun, 這是線索。可是如何才叫Have fun呢?

Have fun , 翻譯過來是,玩得開心。在美國,如果你要出去玩,家人會對你說have fun;即便是高中生出去約會,家長也會對孩子們說have fun. 中文裏似乎沒有這樣的語境和文化。

回到我自己,怎麼樣才能have fun呢?還是不知如何下手。於是,我在內在智慧的幫助下,寫下:

How to have fun:

> Be humorous 

> Worry free

> Show your vulnerability, don't hide it

> Make fun of yourself

> Learn to appreciate small things

> Don't make a big deal of yourself

> Do what you truly enjoy

> Do something stupid

幽默一點、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懂得嘲笑自己

我把這三點放在一起,提醒我自己Don't be so serious! 一直以來我就非常嚴肅認真。在美國的時候,不吸大麻不抽菸喝酒不超過兩杯不去夜店不紋身沒有不良嗜好。如果沒有做些“有意義”的事,我便覺得自己在浪費光陰。

對於任何事情我都極度認真,尤其是工作。因爲這在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記得2014年暑假剛到美國,還沒到開學,我就去學校的career center開始着手改簡歷。

說實在的,我總在想,如果我當時不這麼serious, 應該會有更多的fun moments!!

多些幽默,多些放鬆,不要總是那麼緊繃着,不苟言笑。尤其是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不擔憂

emmmm.... 我們總是在擔心這擔心那,擔心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錢不夠用、別人不夠喜歡自己等等。放下,放下,通通放下。

一旦覺察到自己在擔憂,把擔憂甩出去,迴歸當下。

展現你的脆弱,而不是隱藏它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好強。它當然幫助我達成外在的成就,但也阻擋我快樂的能力。此外,關於脆弱,從來不袒露,希望展現給外在的都是最好的一面。其實外在的生活看上去再好,作爲一個人,怎麼可能沒有煩惱脆弱的一面呢?

在脆弱之上築起的圍欄,也擋住了快樂與愛的能力。

做自己真正享受的事情

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對我來說,從小我都做對自己成長有益的事,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自己truly enjoy的事情。

其實我仍十分喜愛看書、寫作、看電影,但當我爲了功利的原因而逼自己做這些事,久而久之,喜愛的感覺淡去了。

做事情如果能少一些目的性,專注過程,就會有真正的享受及熱愛。

做點傻事兒

我們都在忙得變得聰明,變得聰明以獲取更多。誰想做點傻事兒呢?

我喜歡的作家Natalie Goldberg說,下雨了人們都在往屋內跑,想着還有健康保險才放心,只有傻瓜作家才讓自己淋個痛快。若干年前,還記得一個朋友說,他在意大利旅行的時候,所有中國遊客都在mall血拼,他在公園裏觀察螞蟻一整個下午。

聽上去挺傻,但有趣!

一直以來,我還受困於——無法找到那個終極真相,我知道真相有很多個層次,但我一心只要體悟the ultimate truth! 內在爲此而焦灼,無法滿足於當下的狀態。

阿瑪斯在《自我的真相》一書說,

弄清楚我是誰,這件事對“真我”沒有任何好處,它無法爲真我帶來任何改變。但是對你的頭腦而言,這件事卻會帶來很大改變,因爲除非能找到答案,否則你的頭腦是無法安歇下來的……疑問會繼續存在,直到沒有任何疑問爲止。

劇中,Randall的大女兒Tess發現自己是蕾絲後,本就在青春期的她變得更加困惑,對於終極問題「我是誰」有着更深的焦灼感。有一天叔叔Kevin來訪,Tess對他吐露心聲:

"I thought coming out to you guys would be the hardest part, but instead, I just have a million more questions about myself. Like what clothes make me feel like the real me? What books should I be reading? What movies should I be seeing? When will I finally decide to tell my friends?"

我以爲向你們出櫃是最難的事情,但其實,我還有一百萬個關於我自己的問題,比如什麼衣服穿起來讓我更像我自己?我該讀什麼書?我該看什麼電影?我什麼時候該告訴我朋友真相?


沒想到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的K對Tess說了也讓我極爲受益的話:

"I've never been through what you're going through right now . . . so I'm not gonna sit here and pretend like I know how you're feeling, OK? Because I don't," he said. "But this whole idea of not really knowing who are you are deep down inside? That's my life story . . . One thing that I have learned? I don't think we figure out exactly who we are all at once. I think it happen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like piece by piece."

He continued: "Take me for instance: A couple years ago, I get close with your dad and I find a piece of myself. And then I meet your aunt and I find another piece of myself. Honey, I think that's sorta how it works, you know? I think we go through this life slowly but surely, just collecting these little pieces of ourselves that we can't really live without until eventually we have enough of them we feel whole."

“我從來沒有體驗過你此刻的經歷,我不會坐在這裏假裝我懂你的感受,因爲我不懂。但是,關於我們不知道我們內在深處的自己到底是誰,我有自己的故事,我學到的事情是,我認爲我們無法一次性地瞭解到我們到底是誰。我覺得,它發生在很長的時間段,就像拼圖一樣一片一片地(找到)。

比如,幾年前,我和你爸爸關係更近了,我找到自己的一個碎片。然後我又遇到你的阿姨(K當時的約會對象),我又找到一個碎片。親愛的,我覺得事情就是這樣運作的,你懂嗎?

我認爲,我們十分緩慢地經歷着自己的人生,但總會一片一片拾起關於自己無法割捨的碎片,直到最終,我們感覺到完整。

~The End~

photos from Unsplash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