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太極拳勁展示的是一個人的功力和修養

文 / 睛明曉夢

養足精氣神是爲了修煉,而不是享樂和表演。


太極拳首先應明中定之力。領頭,虛襠,順脊柱。

頭頸豎直,肩軸靈活,鎖骨平正。尤其要注意頸椎的提綱領契的作用和感覺。感覺撐筋拔骨,筋如細韌,極細但是極富彈性。

骨關節與韌帶螺旋擰翻,胯骨沉墜坐住,命門撐開,肚臍放鬆,似以胎息,後背要整,前柔後剛。

肩要活,膝要堅,有些人練拳的時候膝蓋喜歡晃動,這個和膝蓋超過腳尖一樣是致傷的。

前胸要虛,後背要圓,肩甲帶動肱骨。沉肩平鎖骨,肘要撐也要裹,總之要有相反相成的力,使腋下留有餘地夾得住饅頭。

襠部也是一樣,要開要圓,像一個拱橋一樣。很多人站樁站不出功力來,因爲不明白撐襠開胯是怎麼回事。你找一個有彈力的塑腹帶綁在膝蓋上,然後按站樁的姿勢去站,把膝蓋撐開,然後胯骨前面也有感覺開闊了,感覺臀肌也在顫抖那就對了。


頭腦要靜,感覺要細,不要胡思亂想,意識關照自身關節百骸,或者默唸拳訣,不使意識散亂。不是一心多用,而是一心多觀。

身體太累或者睡眠不足都容易影響練功情緒,首先站樁就站不住,應該先休息好,把陰養足,因爲陽從陰來。精氣神不足的時候不要硬逼着自己練功,但是也不因爲這個故意懈怠,養足精神是爲了修煉,不是爲了享受。

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練功不是給人看的,應該找清淨無人打擾的地方,不要表演,不要讓人看到。凡有人的地方,你就開始心不靜,開始演戲,在意自己的形象和表演是不是能打高分,這都是障礙。而且別人的能量場也會打擾到你。


功夫深了之後,當然又不一樣了,時時處處都可以練拳,但表現的形態肯定不是拳的形態。比如喫飯、娛樂都是行拳的狀態,或把拳的哲理融入到生活中。走路按照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撐筋拔骨、老神在在去走,所以時時刻刻都可以稱之爲練拳了。



尤其注意感覺的培養,松、柔、靈、活,全身都要鬆開,不光是胯骨和腰勁,肋骨和肩膀也是要大大的鬆開。這樣練出來的就是沉勁,而不是僵勁和硬勁。有些人打拳看起來有使不完的力氣,生龍活虎,或者表現得神氣活現、嬌柔做作,這都是不合太極拳的理法的。好的太極拳勁展示的是一個人的功力和修養:老練、謙卑、低調、樸實無華、氣象萬千又非常內斂,看起來沉滯無力但又靈動精妙,松靜中蘊含着力量,總之是一個充滿了反差值的太極體。你看一個人如果有這樣的修養,會這樣說話的人,那誰都不敢招惹他,大家看一眼就知道這個人具有殺傷力,或者他把這種氣質隱藏起來被人試探的時候,你還是碰不到他的軟肋。那如果太極拳能能達到這種境界,他的拳就會富有殺傷力——一種松靜空虛到極致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