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庭.社會

  每一年的高考季,是千萬個家庭,千萬個孩子的——是她們希望的季節,也是他們失望的季、傷心季甚至於她們自己認爲是絕望的。於是乎就有了很多的考生跳樓事件、跳河事件……。不光如此,我們每一年接收到的還有初中生、小學生的諸多生命的和自棄輕生的事件。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要走上不歸路啊?

  我們常常說“今非昔比”,是拿事實說話。我們就每一個人感知自己身邊過去的和現在的諸如此類輕生事件來作比較,因爲這些方面國家還沒有過統計或者說沒有公佈過。但是我們每一個的自己的感知應該是很科學的事實的依據。很顯然是過去的這類輕生事件少,近年來的這類事件多。這就是學生羣體的此類“今非昔比”!

  想想這應該是對孩子從小的挫折教育和抗壓訓練的缺乏吧?

  2000年以來,我們的校園裏傳開了“掌括”“體罰”等等詞語,後來我們的“專家”就研究了、制定了,教育部也出臺了明文,嚴禁對學生“體罰”。於是老師們過去是“膽大包天”現在是“膽小如鼠”。於是乎我們的學校過去多半是廟宇改爲學校,現在就“返璞歸真”的把學校還原爲“廟宇”,我們的老師就成爲了這些“廟宇”裏只動動嘴唸經的主了。以前校園裏是免不了“掌括”“扯耳”“腳踢”之事,現在不敢了,不敢“犯上”了。

  教育部還規定了學生成績“A”“B“C”劃分,不予公佈。西方就這樣嘛。這樣做減少了孩子心裏對低分的對不如人的影影,尊重了學生人格,是不是保障了學生的“人權”就不得而知了。

  學生們的“人格”“人權”似乎得到了尊重。學生壓力也“沒有了”,競爭力也少了,這好像不符合人類要進步的思想體系。

  於是我們的學生就真的成了“嫩芽”真的成爲了“溫室裏的嫩芽”,這與我們的期望孩子能成長爲“參天大樹”也不相符啊!

  近日,有達州校園將“戒尺”迴歸校園,將“戒尺”還給老師。說明了我們的社會還在注重教育,注重國家命運,關注孩子成長。可喜,這種注重讓我們沒有徹底失望!更不至於絕望!

  又有專家學者、人大代表和校園呼籲,“家庭教育”纔是教育的根本,以家庭教育爲基礎,提倡陪伴教育,陪伴讀書,讓父母等擔起對教育的重擔。我想父母等是不是天底下最苦最累的一羣人呢?又要掙錢養家又要陪讀陪作業等。在以時間跟金錢成正比的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是不是太嚴苛了些,是不是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呢?別忘了對國家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工人羣體,都把時間精力花在孩子教育上,那又誰來做工人的這一塊呢?是不是與國家建設要求和實情也不相符呢?

  學校是專職和專門的教育單位,那她應該做些什麼呢?既然是專職,那就應該盡職。盡職盡責就不應該退責,推責就不專職。

  我們的教育是社會的教育,是爲國家和社會服務的,是一個綜合體,是要有社會氛圍的。在家,父母教育好孩子、樹立好榜樣;在社會,我們也要把別人家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影響好,做模範;在校園,我們要教育好每一個孩子,德智體美學負全責。以學校教育爲主,以家庭教育爲輔,以社會教育爲助。形成一個好的局面。

  我們的教育太過針對於學校而不是太過針對學生。只顧打造品牌學校,只顧打造知名學校。而不是去因材施教,不是去因人而塑造,不是去發現人材打造人才。沒有針對特長去教育。沒有針對特長去選擇學生。

  試想,在競爭力的情形下的我們的孩子每個都足夠優秀考試分數都足夠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在形成既定分數線的情況下),但清華北大等名校容積就那麼大,於是清華北大等又再次提高分數,築高門檻。於是就形成了以學校建設爲主,不是以注重學生才華爲主,不是以培養人材爲主的教育!

  是該扭轉的時候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