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帮助你开启图形思维的大门

彩图镇楼


一. 中心图

这幅图画的是涂画叔思维导图写作班的第一堂课。

从“洞”字引发联想,我想到山洞、水井、窗口、钥匙孔等关键词。

这些“意向”能够表达“洞见”么?

洞见,指明察,清楚地看到;更是指独到的见解。我认为以上的关键词都无法表达洞见。


在搜寻途中,我找到了上面这幅图。

这幅图冲击力极强,我的目光深深地被中间的孔吸引。

我脑海中浮现出“引人联想”的字样,所以决定在这幅图基础上延深设计。


最近去山西旅行的经历给我一些灵感,如果从洞中飞跃出一辆火车,效果一定很棒。

这样的场景大多数人都见过,可以引起共鸣。例如,联想到去外地上学,第一次坐火车、穿越隧道。

遗憾的是:在画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整幅图调整45度角画成立体就更好了。

现在中心图只有长和宽,是幅二维平面作品;调整角度后,就会是幅三位作品啦。

思维导图的构造其实不利于展示3D效果的中心图,因为分枝不太好延伸。这方面如果开始探索也许会是一个新的方向。

二. 分枝

思维导图的分枝有很多种画法,我所采用的画法是“艺术型”。

这类的画法提倡将中心图和分枝进行有机融合,分枝所采用的元素就是中心图的一部分。刘艳老师的作品典型案例。




我的这幅图分枝是“藤蔓”和“铁轨”。藤蔓和洞口对应,铁轨和火车对应,分枝和中心图浑然一体。

三. 颜色


从上图的色盘中可以看出,我使用了几组近似色和对比色。

火车的机身橙红、橙黄、绿色是一组近似色,近似色搭配在一起虽然有层次,但是相对稳定、和谐。

铁轨、烟雾用了蓝色,蓝色和橙色是一组对比色,他们在色盘上位置相距比较远。铁轨和火车的对比强烈,使用对比色可以很明确的区分不同的物体。

在这里,铁轨还使用了蓝——紫、蓝——红的渐变,两种色彩的叠加会形成一定的过度区域,即灰度区域。灰度区域可以作为画面的“稳定剂”,缓解对比色产生不适。

四. 思考

学习思维导图半年,再一次重温第一课,感受最多的就是我的思维方式在转变。

读文章、想问题的时候,会无意识的考虑如何把信息划分成模块。

更加喜欢提炼信息,这可能是经常想关键词带来的。好处是归纳总结能力的增强,坏处是如果周围的人啰啰嗦嗦,就会觉得厌烦(无奈中......)。

接下来,我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呢?

我认为第一是学习力,第二是阅读,第三是记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经验、小思考”咯。

如果带着问题画导图效果会更好,我正在尝试,你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