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其實選擇在你手中。

      建議在別人嘴裏終究是別人眼中的風景,選擇還是在你自己手裏。



        高考期間,我的朋友圈裏每天都在被兩張圖片刷屏:第一張,一排身穿“白大褂”的醫務工作者各舉着一張紙,拼起來是“高考加油,別學醫。”每個人的臉上都貼着哭臉的表情。

        第二張,一個人,一摞比人還高的書,穩妥妥的“藍色生死戀”。坊間傳言:醫學生“聰明絕頂”,在大學中名列前茅的脫髮專業,醫學首當其衝。蟬聯各種獎項“搶座位最快獎,佔前排最勤獎,殺牛蛙最多獎,抓兔子最猛獎,過道讀書最大聲獎,自習時長最感人獎”。事實真的如此嗎?

                  01.課本在心,考試不愁

        進入醫學院的第一天,領取屬於自己的白大褂,穿上之後,一股神聖感油然而生,美滋滋地拍照發給了爸媽。我正在看學校各社團的相關介紹,糾結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報名參加呢。團支抱着一摞書興奮地走進宿舍,“快來看看咱都學什麼書啊。”

        我走過去,拿起《系統解剖學》,只翻了幾頁目錄,頓時覺得我與這個專業無緣了。介紹骨頭也就算了,206塊骨頭,還詳細地介紹,怕不是要全部記下來。高中在理科的海洋中浸泡已久的我記憶力接近負數,讓我背書,我情願做套數學卷子壓壓驚。

        事實證明,醫學生的課本都是重點,畢竟病人不會按照重點生病,一書記心間,考試何須愁。以至於期末考試前老師聲稱“這節課給大家畫一下重點”,結果老師就用了兩節課的時間帶着我們把書上的黑字體讀了一遍,接着又加上一句非加粗黑字內容也可能考。

        於是,期末考試當你走進醫學院時,你將聽到教室裏、樓梯上、操場上、餐廳裏瀰漫着此起彼伏的讀書聲。由於考試經驗不足,不懂如何複習,大一的期末考試,系統解剖考試前夕整個宿舍集合熬了通宵。在背書時,經常是“馬冬什麼”“什麼冬梅”“馬什麼梅”的狀態。所以惜命養生的“醫學喵”也不得不爲了期末通宵背書,難怪醫學在各專業中爲“禿頭專業”了。

        學醫會讓人發現之前的很多知識誤區,或者說,是漲了知識。原來感冒是不能治癒的,吃藥只是爲了減輕症狀,感冒好轉是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結果。比如,在系統解剖課、生理課,老師興致勃勃地對着最後一排的小情侶們講“吻頸致死”的案例,嚇得我急忙翻開書尋找頸動脈竇的生理作用。又比如在寄生蟲課上“寧爲日本血吸蟲,此生纏繞合抱永不離,你若垂死我亦絕命”的愛情誓言讓我見識了雌雄合抱的日本血吸蟲。再比如,微生物課上老師在講到腸道微生態時提及糞便可以賣錢治病時,我們都驚呼找到了發家致富的好辦法。

        這只是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醫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需要能按捺住性子,在圖書館穩若泰山地將書本翻個萬萬遍,同樣也需要時時關注疾病研究的發展動態。關於醫學學習,我的老師經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得學會學以致用,既然學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不妨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師教會了學以致用,而同學卻教會了我實踐出真知。由於是醫學院校,學校有很多醫學類社團,學校裏的社團會在暑假跟醫生一起去社區或下鄉進行義診。我的一個同學沒課時就在學校臨牀實踐中心學習一些臨牀實際操作。五一假期時,出去旅遊遇到一位老大爺突然暈倒地,用學到的心肺復甦上前救治,直到救護車到來才悄然離開。

                  02.被嚇“大”的醫學生

        都說學醫需要膽子大,殊不知,這膽大,是從一聲聲慘叫中慢慢練大的。

        課堂上老師爲了形象具體,通常會拿食物打比方。“腦實質質地柔軟就像豆腐腦一樣。”、“當你下次喫奶酪的時候想想幹酪樣壞死。”、“牛帶絛蟲長得像燴麪”確實讓我們只此一次,永生難忘。最令人難受的是上午最後一節課肚子餓得咕咕叫的時候,老師在邊放視頻邊講囊蟲病,視頻裏不忍直視的內容直接“橫掃飢餓”。但凡學醫的都害怕寄生蟲,肉要煮熟了才肯喫,尤其是水產品。“學寄生蟲的人都有潔癖,所以喫不好,玩不好”,老師把困擾轉移給我們,“煎餅果子的蔬菜如果沒洗乾淨沾上些泥土,也可能有寄生蟲啊”。

        學着學着,我們聽習慣了,覺得沒有什麼比飽餐一頓更重要了。《歡樂頌》裏,趙醫生帶曲筱綃喫蛔蟲面告訴曲筱綃他喫的面裏面可能有做麪人的皮膚角質層。趙醫生跟魏渭開玩笑燒烤裏面可能有很多寄生蟲,但他自己卻喫的很開心。如此看來,這劇情甚是符合現實。

        外人比較感興趣的解剖小動物,確實練膽,我在下一部分實驗室的時光裏簡要介紹。

        苦中作樂的學習生活中,一旦不舒服了,我們常結合所學知識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病,結果沒病也能嚇出個病。每上一次內科課發現自己又一次符合病情,懷疑體內有潛在的隱患,這麼多年的體檢沒檢查出來。真生病了去醫院如果恰好碰上帶過課老師,接下來將是更加慘兮兮的一幕。

        學生:“我肚子疼。”

        醫生:“我上課是教你這樣描述病情的?           

        這時,真想誇誇今天的天氣。今天真是個寒風刺顱骨、額骨、頂骨、枕骨、顳骨、蝶骨、篩骨、顏面骨、犁骨、上頜骨、下頜骨、下鼻骨、鼻骨……的日子呢。

        更有膽大的人直接拿自己“開涮”。我一個學護理的同學,有次發說說:今天和同班練習互相扎針。求教:輸一瓶水的我不會掛掉吧?下面配上她貼上膠帶的手着實讓我吃了一驚。看到她的說說,我想起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爲了證實幽門螺桿菌是引起的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主要原因時以身試菌的故事。內心不禁肅然起敬。

                  03.實驗室裏的時光

      依稀記得初入實驗室,面前擺放一堆骨頭,我們的任務是觀察每一塊骨頭的特徵並分清左右。我抱着顱骨對照圖譜時,被班長調侃:“你一個女孩子抱着顱骨,這畫面很有違和感啊。”經歷多次刺到流淚的近距離觀察人體的每一部分構造後,我才知道福爾馬林有致癌的風險,後悔當時湊的太近。

        醫學專業有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厚厚的幾本基礎醫學教材,各專業基本都要學,我們的成績中實驗成績往往佔了一大部分。

        微生物實驗的第一節實驗課老師特別強調了生物安全的知識,因爲指甲長度超過2mm,多名同學被扣了實驗分數。在學校裏跟着老師做實驗時,生物安全問題處理不好,老師最輕是批評一頓,最嚴重的是直接走人。後來細想如果老師都不謹慎,我們可能真的會留下被微生物感染的隱患。

        實驗室課上的時光往往是過得最快的。我們在微生物課上關上燈,一個個用手機的光圍着雞蛋找準位置,鋸雞蛋,給雞胚注射代替病毒的顏料。爲了培養真菌,硬生生地在饅頭上灑水等待它長出“毛髮”。我們在組胚、病理實驗課上觀察組織鏡下結構,完成實驗報告時還要變身“畫家”,畫出觀察到的結構。之前有位在網上因徒手畫解剖圖走紅的老師就曾在我們學校任職,而畫圖是在無PPT授課時解剖老師必備的技能。生理實驗課上,則要克服內心的恐懼,學會抓老鼠、兔子、牛蛙等。實驗考試抽到動脈插管的題,我擔心插不進,因爲之前課上練習,動脈壁厚,管腔狹窄,管子每次插進都不成功。然而考場上我卻冷靜沉着,在第二次插進成功,打結,固定,推注肝素,步驟流暢,實驗考試助手看我一改上課時笨手笨腳的樣子,聲稱以後再也不擔心我的考試了。

        實驗課小班上課,動手操作是大家感興趣的項目,但也有人在學習中始終沒有克服對動物的恐懼,遲遲不敢動手。而在輔助老師實驗項目時看文獻,做實驗中經常都是一個週末都要在實驗室重複一個動作,可能還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枯燥無聊到讓人懷疑人生。爲了培養動手實驗能力,這個階段我們不得不耐壓扛過。

        提到實驗室,每個醫學生最應該感謝的就是“無言老師”——大體老師了。他們敢於面對外界的不理解,爲醫學教育事業貢獻軀體。有一些學校的師生在清明節會到遺體捐獻者的墓前祭拜。“懂得感恩”是醫學生學習生涯中,成爲一名臨牀工作者前必須學會的道理。

                04.因爲熱愛,所以堅守

        大一時很多同學喫驚學醫竟然還要學語文。在我們五年的課程中除專業課外,醫學人文教育也佔了一大部分比例,有時是學習“大醫精誠”的內涵,有時是去學習具有崇高醫德的醫生的精神品質,有時是觀看《人間世》等紀錄片。這份人文教育讓我懂得“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讓我在唸及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時內心的擔當意識更加強烈。也讓我更加去熱愛這個專業。

        學醫的道路很漫長,出來還要規培。”“學醫需要五年,實習還交學費。”“醫患關係緊張,醫生容易被打。”“高考狀元都不學醫的。”“累死累活,還就3000多的工資。”“又有一個醫生猝死了。”每當聽到這樣的言論,我知道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但我也知道我們勸不走內心真正想學醫的人,能勸走的都是內心意志不堅定、對醫學並不熱愛的人。

        想起課堂上老師的話語“人體每一種結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那我們這羣人看似做出了不合理的選擇,背後也必然有合理的因素在支撐吧。

        堅守,未必出於情懷,而是因爲熱愛。建議在別人嘴裏終究是別人眼中的風景,選擇還是在你自己手裏。

                                                    文字:小花捲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小花捲,心裏住着大俠,筆下種植鮮花。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簡書/微博:大俠小花捲

              個人公衆號:醫大俠小花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