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跟天台相遇一次

                                何其有幸

                          與你一路同行



不知道是不是每所高中都會有學霸專屬天台。

至少在“振華三部曲”裏,天台作爲承載祕密和釋放壓力的存在,見證了三對男女主角青春時光裏某些隱祕而值得珍藏的瞬間。

林楊對餘週週說:“如果說真的是命運讓我把厄運帶給你,那我更要一直跟着你,直到我把命運從你那兒奪走的幸福全都還給你爲止。”

餘淮對耿耿說:“放心吧,我明天肯定能考好,畢竟啊,我可是你崇拜的人。”

穿越時空之門的鑰匙——日記本丟失,洛枳崩潰地在天台牆上寫下“洛枳愛盛淮南,誰也不知道”。

天台是“祕密基地”,取代兒時哭泣躲起來的角落,始於某個人對你說“我帶你去個地方”。

他自豪地把發現的“風水寶地”展示給你,看着你把內心的壓抑大喊出來,或者痛痛快快地哭一場。

燈光模糊成背景,眼淚婆娑裏某個人的身影漸漸明晰。

慶幸他在情緒即將決堤的時候,拉你一把。尊嚴留有餘地,堅強暫時棲息。

很遺憾,大學之前,未曾領略世界上此小小一隅的風景。

看了一些青春片,開始幻想天台的樣子:風吹過來吹得人臉帶醉意,抽離人羣享受着屬於自己的天地,可以肆無忌憚地流淚、歡笑,表情不再是取悅誰的工具,所有壞心情隨着眼前之景一點一點平息。

梳理壞情緒,我再不能從校園裏找到比天台更合適的地方了。


爲什麼想起了天台呢?

翻空間的時候,看到室友的一條留言“無論何時,我們都在,不會讓你一個人,你別一個人偷偷地哭、偷偷地難受,我們很心疼。”

思緒被拉回大一。剛進入大學每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時間,追劇、社團、活動、學習、睡覺。

當時間以“自由”之名統治我們的生活,也必然產生不協調運動的後果,更何況讓所有人的習慣趨於一致,本就是在不自由的擠壓下尋找最後一點空間。

“每個人皆是孤島”,落到同一個時區純屬緣分與幸運。

一邊是“窸窸窣窣”的瑣碎聲音,一邊是對自己早睡早起的告誡。夾於其中的我,糾結又矛盾。

慢熱如我,總在擔心關係不熟不淡的情況下,有些話犯了“越界”的禁忌,小心翼翼與世界周旋到底。

失眠影響情緒,情緒影響睡眠。惡循環導致潛意識裏,睡覺這件極其自然的事情反而變成了強迫。

在說與不說之間,選擇了逃避問題,與不相干的人待在一起,嬉笑打鬧,自習鍛鍊,參加社團,彰顯微不足道的“存在感”,也爲喜歡的事情不計較地付出。

說到底,即使對高中的兩段友誼“冷處理”後後悔不已,也沒有讓我意識到人與人的關係需要用心的“磨合”。

畢竟,曾經口出“道不同,則不相爲謀”的狂言,瀟灑轉身離去,把等待的朋友晾在背後。

如果時間倒流,希望曾經的女孩兒少一點非黑即白的執着,“灰色”有時候是一種保護色,對你,對朋友,皆如此。



某天,“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是假的,“念無與爲樂者”是真的。

躲在被窩裏偷偷一個人哭時,起了爬上天台的心思。

很多人都喜歡界定成年人的特徵,形象地說:成年人得學會把哭調成靜音。

的確。

教室裏哭起來,害怕情緒打擾到學習認真的同學。

宿舍裏哭起來,室友會圍過來,聽你發泄一番。

邊走邊哭嗎,碰到熟人更是三言兩語解釋不清楚。

蒙着被子偷偷哭雖然最壓抑,但卻是一個人與情緒的正面對抗。

而天台確實可以讓你酣暢漓淋地哭一次,把不痛快一點點梳理。

深夜的校園靜謐,治癒,只有幾盞路燈孤寂地照着。

選修課下課我走過這幾盞路燈,冠其“孤單”之名,爲它注視行人來來往往卻一副高高在上的小孤傲。

冷靜地剖析明明是簡單的小事兒卻處理不好,但問題的關鍵最終指向自己。

不願意說出來,有什麼想法喜歡憋在心裏,全靠別人的猜測。

“心有靈犀是個傳說”,卻把它用在了所有人身上,煞有介事地說“你們欠我一份默契”。

早睡有錯嗎,沒錯。晚睡呢,也沒錯。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皆不同。有人看來睡覺乃頭等大事,有人認爲熬夜所做的事情更重要。

不抱怨、不賣慘、不訴苦,也不必說無奈,不拿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對方,沒有權利,更沒有資格。

從自身找問題,所以試着踏出自我的區域,用三年的時間換來了交心的朋友。

開始對身邊的人敞開心扉,學着傾訴,但知道所有的坎兒總要自己面對,旁人再感同身受,都不如自救。

願意聽你傾訴是顧念情分,但適可而止是作爲朋友應有的自覺。



現在有些話還是不會說,比起愁眉苦臉,更願意春風拂面。

任何一段關係的扮演,有善解人意的看似“低位”,有示弱求助的索取“高位”,角色一旦固定,便再難改變。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價值需要互相成就,高低之分自己說了不算,旁人看了更不算,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人說了纔算。(不談規矩,只說能駕馭內心的人,我輩看來,境界爲高)

又說壞情緒,適當的傾訴外加獨處(抽絲剝繭地與情緒坦誠相見),取半半之聲最妙。

與其說是天台是壞情緒的“垃圾所”,不如說它是收拾情緒、整裝待發的地點。成長過程中的情緒皆來自壓力、焦慮、失望,一次次體會過崩潰後,將“初識世界”的玻璃心打碎,再輕輕撿起,拼湊打造出人前“我沒事,一切都還OK”的姿態。

小時候傷心哭泣偷偷躲進櫃子、牀下,默默觀望後出來。長大了,很多時候更是不想讓人發現你在哭,下意識的找個地方,卻發現沒有。

如果初三那年有這麼一個地方,不會一邊排隊買飯,一邊試圖憋回快要掉下的眼淚。

因爲別人看來的小事兒,掉眼淚太丟臉了,於是驚慌失措,盯着一個地方,說話時側着頭,淚水在眼底泛出几絲漣漪。排在我前面的朋友見我這副樣子,不知問還是不問,我強裝鎮靜,壓住哭腔,眼睛卻不敢有所交鋒。

實際上,發現天台寶地的不只我一個人。

跟一個朋友在上面聊到忘乎所以,發現人生代代無窮矣,煩惱大家都相似。

也在期末早起爬上天台背書,此起彼伏的讀書聲裏是對分數的執着。

練口語的同學在夏夜常常需要逃避天台上蚊子的偏愛。

你看,天台又見證了友誼、成績、上進

每個人都會跟天台相遇一次,一個人偷偷哭,一遍一遍把自己打碎了,去明白一些經歷過才明白的道理。

每個人都會跟天台相遇一次,人人皆知山谷寒,成長是件自我的事兒,一聲不響地去慢慢活成一道光,摔倒了接着爬起來,失意卻不失志。

那麼,再見了,短暫相逢的天台,江湖路遠,有緣再見。




文:小花捲

圖: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