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上品—茯苓

      茯苓爲仙方服食要藥。認爲其能通神而致靈,和魂而煉魄,利竅而益肌,厚腸而開心,調營而理衛,爲上品仙藥也。

      茯苓的服食之法甚多,《圖經本草》記載:取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揭箭,以熟盛,於二鬥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暴幹又蒸,如此三遍。乃取牛乳二斗和合,着銅器中,微火煮如,收之每食竹刀割,隨性飽食,辟穀不飢也。如欲食谷,先煮葵汁飲之。

        又若製作苓酥服用,取白茯苓三十斤(山之甘美,山之陰者味苦),去皮薄切,暴幹蒸之。以湯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當甜乃暴幹篩末,用酒三石、蜜三升相和,置大中,攪之百匝密封勿泄氣。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取,其味極甘美。作掌大塊,空室中陰乾,色赤如棗。飢時食一枚,酒送之,終日不食,名神仙度世之法。

        或以茯苓合白菊花(或合桂心,或合術)爲散、丸自任。皆可常服,補益殊勝。

        儒門事親方用茯苓四兩,頭白麪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三兩煎熟飽食一頓,便絕食辟穀。至三日覺難受,以後氣力漸生也。

          經驗後方:服法:用華山挺子苓,削如棗大方塊,安新甕內,好酒浸之,紙封一重,百日乃開,其色當如餳糖。可日食一塊,至百日肌體潤澤,一年可夜視物,久久腸化爲筋,延年耐老,面若童顏。

        嵩高記:用茯苓、松脂各二斤,酒浸寒冷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之,久久通靈大。 又法:白茯苓去皮,酒浸十五日,爲度。出爲散。每服三錢,水調下,日三服。

     

孫真人枕中記雲: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晝夜不眠,二年役使鬼神,四年後玉女來侍。

        葛洪抱朴子雲: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女從之,能隱能彰,不食谷,灸瘢滅,面體玉澤。又黃初起服獲苓五萬日,能坐在立亡,日中無影。

        蘇東坡就常服用一種明爲茯苓餅的糕點,他曾指出,故茯苓餅“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爲並食之,日久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決”。蘇東坡年已六旬還有驚人的記憶力和強健向身體,這可能和他常喫自制的茯苓餅有很大關係。

        茯苓在《神農本草經》被列爲上品。《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能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結,水腫淋結,調髒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氣。可見當時就注意到了其利水,安神,補益的作用。後世醫家對其功效記載大同小異,核心沒有離開本經。例如《名醫別錄》記載其:善安心神,女人熱淋。甄權講其能補五勞七傷,開心益智,止健忘,暖腰膝,安胎。大明認爲其能利小便,和中益氣。李杲認爲其能瀉膀胱,益脾胃,治腎積奔豚。

      值得注意的事,古人對茯苓不同部位的運用有所側重,茯苓皮長於利水滲溼。主治水腫膚脹,開水道,開腠理。茯神長於安神,失眠多用。

      因茯苓的安神作用,許多方劑用其治療早泄。因爲中醫理論認爲心動則神搖,神搖則精瀉。故早瀉患者有心神不安的可以安神。《本草綱目》記載了兩個偏方: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米湯調下,日二服。虛滑遺精白茯苓二兩縮砂仁一兩,爲末,入鹽二錢。精羊肉批片,摻藥炙食,以酒送下。

         

另外《姚僧坦集驗方》記載:面䵟雀斑,白茯苓末,蜜和,夜夜傅之,二十七日愈。此方記載甚詳細,連大概幾天能痊癒都有描述。料想定是有療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