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篇 同理心:认清人的本性,角色化、个体与集体人格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集体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教育是反人性的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 集体人格

当我们初步去接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时,一开始看到的其实只是他们的角色。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我们从小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角色化教育的目的是,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比如好学生是个角色,好孩子是个角色,好儿子是个角色,好女儿是个角色。

为什么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人,因为他给我们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

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很多地方的心理预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自我的感受、对关系的预期。为什么?因为角色说明书不一样。

在角色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壳是什么样子的,角色要求你成为什么样子。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个,确定目标

你要知道这一次教育或者培训的目标是什么,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观念。

第二个,建立恐惧的边界

如果没有做被希望做的事,就会被呵斥,甚至惩罚。

第三个,放入清晰的标的

衡量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清晰的。

第四个,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做了正确的事情就会被奖励

第五个,不断重复

重复是动作的关键,重复还可以树立榜样。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工作之后所受的培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便于被管理。

教育是反人性的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所有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

很多初级的产品经理,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应该”,他们认为用户应该这么做。比如一个母亲就应该如何,她就应该具备某种能力、某些认知,因此她选择时的权重次序就应该是这样。但你凭什么这么认为。

母亲其实只是一个角色,只有在很大的压力下,人才会按照角色行事。

一个人忙了一天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掏出手机想休息一会的时候,凭什么你认为她“应该”继续完成角色,并且按照角色的设定点点戳戳你的产品呢?

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

自然和角色化是相反的两个词。

3岁的小孩用iPhone就很容易上手,因为触摸是人的天性。小孩是看不懂文字的,但是他们知道触摸、滑动,通过iPhone上的箭头一划就解锁了。这就叫自然。

当我们习惯了上班,就是习惯了角色化思考,人带着角色,就会按照你的预期去行动,但是一旦脱离了角色化,作为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就不会按照你的预期去行动。

产品经理需要做的是对这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进行观察和了解。

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如果你是想做一个能让用户放松是 young的产品,或者你想和一个人拥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那你为什么要给对方那么大的压力,让对方来扮演你所期望的角色呢?

集体人格

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但是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