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篇 同理心:產品要順應用戶潛意識 用戶是口是心非的 好銷售和好產品的區別 產品是被動的藝術 潛意識時如何形成的

潛意識、防禦與說服。

用戶是口是心非的

人會基於自身所處的角色、所在的場景和個人的認知判斷,選擇性地說一些他覺得正確的話。(儘量製造私密放鬆沒有壓力的環境)

不要被言辭迷惑,而要想辦法看到用戶的真實選擇。

好銷售和好產品的區別

好銷售擅長的就是打破防禦,而一個好產品,則是根本不讓用戶啓動防禦。

體會各種人的情緒與潛意識;

不被一個人基於角色化交流而說出的言辭所迷惑;

看到人基於潛意識流露的真實選擇。

這是一個好產品經理的開端。

銷售人員要充分調度自己可以呈現的所有資源:自己的外貌、儀態,產品包裝,價格折扣。

從用戶意識層面,讓用戶認爲自己獲得了專業服務,而且賺了便宜。

從用戶潛意識層面,再抓住用戶心理上小小的滿足或不安,打破用戶的防禦,說服用戶,促成用戶的選擇。

這是一個好銷售乾的事。

一個產品沒有表情,沒有聲音,無法拉住用戶的衣服苦苦哀求,甚至不能讓用戶多注視一會兒。

一個產品如果引發用戶啓動意識,讓用戶思考,某種意義上,就是在推開用戶。因爲意識即防禦。

所有的思考,其實都會讓你產生顧慮。你讓用戶思考,就是讓用戶戒備。一個不會說話的產品,根本沒有消解戒備的機會。

對用戶防禦的態度和敏感度,也是一個好銷售和一個好產品經理的區別。

好的銷售人員都是有攻擊性的。他的工作就是要突破別人的防禦,他們對突破別人的防禦是有成就感的。好的銷售非常懂得在與人直接溝通中,如何適當地給對方壓力,抓住對方意識與潛意識的抓手,說服對方。在這個過程裏他自己也會獲得足夠的快感和紅利。

產品是被動的藝術

優秀的產品經理退到網絡背後,根據數據看到了人們在獨處時,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潛意識流露而做出的自然選擇。他們對用戶的行爲不評判、不教育,最多就是柔性地引導,多半的時候只是默默響應和持續地服務。

快手的宿華:“讓產品自然生長,不要去碰用戶,不要去打擾他們,讓他們自然地形成一種互動關係。”

所有讓用戶思考、琢磨一下的產品,其實都是給自己擡高門檻,降低轉化率。

一個產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戶潛意識下的選擇。

熟悉的感覺就是潛意識裏覺得安全的感覺,這樣就不會觸發防禦。

潛意識時如何形成的

潛意識是心理學裏非常重要的詞。(這裏需要展開學習)

我們潛意識裏已經存在的東西,是什麼時候被放進我們的潛意識裏去的呢?簡單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童年的時候。

那個時候什麼都不知道,還沒有建立意識和防禦去辨別。這時的觀念就會直接進入你的潛意識,成爲你最內在的感知、你本能情緒的一部分。

所以說要了解一個人,需要了解他的童年。

你想了解一個人的關係模式,最好是瞭解他童年時與親近的人之間的互動模式,這幾乎是一個人一生的模式。

另一種是一個聽上去很玄的東西——催眠。

這個詞的本意是“繞過防禦”。

微笑是一種催眠,因爲它會讓你放下防禦。

重複,是非常重要的催眠,這是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最重要的方法。

雷軍是個催眠大師。我們經常聽說他勸人,能一勸8個小時。從心理學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催眠策略。這麼高強度的疲勞戰術,對方總是有意識鬆懈的時候,只要一鬆懈,重複的想法瞬間就被植入他的潛意識中了。

腦白金這種持續重複的廣告也是催眠。一些社會觀念無孔不入的傳播也是催眠。

如果我們有共同的童年,曾經在同一個單位裏,在同一個文化場景中,被反覆灌輸一些觀念,其實我們就被共同催眠了。

我們會有相似的觀念,被類似的觀念束縛,有了共同的樣子,這就是集體人格。比如湖南人有湖南人的樣子,東北人有東北人的樣子。

從公司來講,聯想有聯想人的樣子,阿里人有阿里人的樣子。

所以如果你爲一個集體做產品,需要研究集體人格。

人做一個動作,也許是意識判斷,但是70%是潛意識的選擇。

基於意識與人交流,其實是高防禦模式。基於意識清醒的交流,達成交易的唯一方式,就是讓對方清晰地感覺到一點——“我佔了便宜”。

但更多時候,在意識沒有啓動之前,人已經基於潛意識建立了判斷,並做出了行動準備。

所以,如果你不能用持續高壓灌輸、高頻重複的方法,改變對方的潛意識,那麼就要放下自己的主觀願望和判斷,放下顯示自己高明、教育用戶、說服用戶的念頭。

作爲一個產品經理,要做的事就是不讓用戶啓動防禦。主觀願望過強的產品經理,非常容易犯想當然的錯誤。

如果要做一個擁有大用戶量的產品經理,你會看到的是“人慾即天理”,要尊重人慾。

所謂的用戶調研,就是清空自己,接納別人的世界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