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篇 同理心:愉悦与不爽 生物性情绪 “满足”和“愉悦”的关系 “不爽”与不“满足” 满足时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如果把人想像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的版本号还都不太一样。

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

用户是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所以我们日常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情绪化的用户,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学会读懂用户情绪。

生物性情绪

所谓生物性情绪,就是所有的动物一出生就有的情绪。

四种最基础的生物性情绪,他们是: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满足。

满足是衡量很多东西的刻度

一个产品好不好

你和一个人的关系好不好

你对你自己的认识

“满足”和“愉悦”的关系

简单来说,愉悦就是被满足。

我们知道,生物的本能就是生存。所以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动物的生存条件被满足,比如适宜的环境、充足的食物,它们就会愉悦。

而我们人类,不单纯作为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社会性的存在。我们不仅要生存条件被满足,还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被确认。

比如住的舒适、吃好吃的,你会愉悦。

读喜欢的书,精神上被满足,你会愉悦。

感受到别人的善意,自己被理解,自己被接纳,自己被尊重,自己被重视。这些都是存在感被满足,都会愉悦。

需求被满足,这种感觉叫愉悦。

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拉动你玩游戏的,就是微小的愉悦感,和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满足的爽感。加在一起,这种确定性的满足就会成瘾。

2015年的春晚,微信摇一摇得红包,参与的人数达到了1.04亿人,送出的红包数是1.2亿个,基本上人人有奖。看到别人得了红包,自己也跟着摇,摇了几十次,突然间得了个红包,这种需求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满足的感觉就是爽。

2016年,阿里集五福得红包活动,一堆人都集齐了四福,差最后一个敬业福。支付宝发出了82万张敬业福,集齐五福得人有79万。我们假设参与活动的人数有2000万,那么爽的人不到4%,不爽的人大于96%。支付宝花了5个亿(广告竞拍+红包活动花费的成本),让96%的人不爽。

“不爽”与不“满足”

满足就愉悦,相反的,不满足就不爽。

如果我没有满足预期,或者我本来在一个满足状态,突然被剥夺了,这也是不爽。

我们用了一堆词来形容不爽的感觉。比如: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烦恼、茫然等等。本质上这些不爽的感觉,都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做产品,是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通过产品来服务人,本质就是用户是否通过你的服务得到了满足。

满足时度量产品、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满足”、“愉悦”、“不爽”这三个词,就可以度量一个产品到位不到位。

当你做一个产品,或者用一个产品,自己有没有被满足的感觉?你基本可以凭此判断,这是个非常好的产品,还是一个勉强的产品。

你也可以度量,你和一个人的关系。

对方是不是懂得你的满足与不爽,你是不是懂得对方的满足与不爽。如果彼此都不懂,这就是一段勉强的关系。

你还可以用这三个词来深入探索并认识你自己。

为什么每个人不一样?为什么你照着PPT练习3次,就会痛不欲生,而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对着PPT练习100次,依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你打扫卫生很痛苦,而有的人却不厌其烦?

这就是你的操作系统,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发现你天分的密码

我们一般认为的天分是显性天分,比如长得漂亮、身体协调、唱歌好听、智商高。

其实还有一种隐性天分,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

时间久了,其实你就会与众不同。

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撑一个人持续投入一万小时。

我们看到优秀的人才会有几个特性:敏感、不能忍、有动手优化的能力。

吸收谁的营养,就会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