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入門指南:風險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

目錄

3. 風險模型

3.1 風險規模的度量

3.2 風險模型的種類

4. 交易成本模型

4.1 定義交易成本

4.2 交易成本模型的種類


3. 風險模型

風險管理是通過對敞口實施有目的的選擇和規模控制來提高收益的質量和穩定性。一般來說,風險管理會降低量化策略的盈利,但是同時也可以降低策略收益的波動性,以及重大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各種量化模型控制風險規模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度量風險的方式、控制規模的方式,以及怎樣纔算控制住了規模。

 

3.1 風險規模的度量

對風險的度量有兩種廣爲認可的方式。第一種是通過縱向比較,計算不同時期各個產品收益的標準差。這個概念通常被稱爲波動率。波動率越高,目前的市場風險越大。第二種方式是在給定產品範圍內對各種金融產品表現的相似水平進行測量,通常是計算在給定時間所有相關產品的橫截面標準差。標準差越大,說明所包含在內的產品的表現種類越多樣化,意味着市場風險較低。這個標準差也被稱爲離散(dispersion)。離散也可以用給定範圍內產品的相關係數或協方差來度量。

控制風險規模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類,即硬性約束懲罰。硬性約束常見的做法是設定限制值。比如限制單隻股票的頭寸規模、管理投資組合的槓桿率。對於不能明確預測的風險,可以採用懲罰函數的方法。只有在阿爾法模型帶來的收益顯著增大的情況下才允許倉位超過臨界水平,並且倉位超出臨界水平越多,增加倉位越困難。

 

3.2 風險模型的種類

風險模型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清除不希望出現的風險敞口,即理論途徑和經驗途徑,分別對應理論驅動型風險模型經驗型風險模型

理論驅動型風險模型專注於已知的或者系統性的風險。系統性風險是指不能通過分散而加以消除的風險。比如整個市場表現帶來的風險、市值風險、板塊風險,以及債券市場的利率風險。

經驗型風險模型根據歷史數據來判斷風險是什麼以及投資組合如何暴露其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之類的統計方法,寬客可以從歷史數據中識別出系統風險。

 

4. 交易成本模型

交易成本模型的基本理念是,“交易是有成本的,除非有足夠的理由,否則便不應該進行交易”。但是,實際應用中,設計交易成本模型並不是爲了最小化交易成本,而是告知構建投資組合過程中進行交易的成本。

 

4.1 定義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佣金和費用(commissions and fees)、滑點(slippage)和市場衝擊成本(market impact)。

佣金和費用是支付給經紀商、交易所和監管者的費用。通常每筆交易的佣金是很低的。對於絕大多數寬客而言,這部分支出並不是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而且基本上固定不變,比較容易計算。

滑點是指從交易者決定開始交易到訂單進入交易所繫統實際被執行這段時間內發生的價格變動。滑點會給趨勢跟隨策略帶來很大的損失。而滑點給均值回覆策略帶來的損失就比較少,有時候甚至能帶來正收益。

市場衝擊成本則是由市場供需關係變化導致的價格變動造成。對大規模交易者而言,短時間內大量買進會擡高價格,使得建倉成本高於預期;同理,如果短時間內大量拋售,最後實現的賣出價也會低於預期。出於對大單交易產生的市場衝擊的擔憂,暗池(dark pools)交易允許交易者以匿名方式直接進行交易。

從定義可以看出,滑點和市場衝擊成本可能會有些重合。另外,一些交易所和交易平臺,比如電子通信網絡(ECN),可能會向流動性的需求方(或者反過來,流動性的供給方)收取一定的費用。以上種種因素,都會使得交易成本的度量更加複雜。

 

4.2 交易成本模型的種類

交易成本模型基本可以分爲四類:常值型、線性、分段線性以及二次型

常值型交易成本模型認爲,無論訂單規模如何,交易成本保持不變。該模型計算極其簡單,但通常是不對的,因而不常用。

線性模型認爲交易成本以一個固定比例隨着交易規模的增大而增大。此類模型會在交易規模較小的情況下高估交易成本,在交易規模較大的情況下低估交易成本。但總體準確度比常值型要好。

在很大的交易規模範圍內,分段線性交易模型的準確度都遠遠高於前兩種模型,作爲簡潔性和準確性的折衷方案,在寬客中非常流行。

二次型模型的計算複雜度最高,建模的過程也比較複雜,但通常也是這四種模型中準確度最高的。

 

Reference:

《打開量化投資的黑箱》,Rishi K. Nara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