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的書齋

林語堂的書齋在臺北陽明山的故居,是一箇中西合璧的庭院。它坐落在陽明山的山腰,故居的門口就是仰德大道二段。它是林語堂人生最後十年生活的地方,而且這個故居的建築完全體現了他本人的審美趣味和美學追求。

院裏有幾棵古樹和白色的粉牆,鑲嵌其中的深紫色的窗櫺,上邊的兩隻窗角是圓的。尤其是藍色的琉璃瓦,非常醒目,很少能在別的地方看到,顯示出房子主人獨有的審美趣味。

從西式的拱門走進,穿過短短的迴廊,就可以看到透天的中庭,廊柱是白色的,上部分被設計成螺旋狀。最有特點的是中庭的其中一角,有一個小小的水池,一座小巧的假山上種着翠竹、楓香、蒼蕨、藤蘿等植物,有幾條花色鯉魚在其中游弋。據說先生在時,常常喜歡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子上,仰觀空中雲捲雲舒,俯察池中游魚嬉戲,自有“持杆觀魚”之樂也!

水池的邊上,就是林語堂的書齋。對於理想中的書房,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一書中是有具體的描寫:許多文人的書齋,面前總有一個清雅的小院子,它充滿着幽靜的氣氛。在這個小院子的中央,矗立着一兩塊嶙峋有致的假山石,滿布着波浪形的紋理,或則幾塊古怪的木根,形如山石,叫做木假山,旁邊擠生着一簇細竹……

林語堂書齋不大,透過書桌前面的兩扇窗戶,不但能看到嶙峋有致的石頭,最驚喜的卻是一棵高大的梔子花樹,根鬚盤根錯節,裸露在地面上。

書桌上擺放着一臺打字機,這是在1947年時,林語堂以他發明的“上下形檢字法”設計鍵盤字碼,花費12萬美元請工程師製造出來。就是這間書齋,讓林語堂活躍在文字世界中怡然自得。他說,讀書的目的有二,“面目可愛”和“語言有味”而已。“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就時間、空間而言,簡直就是被監禁於周遭的環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只看到他生活環境中發生的事情,他無法逃脫這個監獄。但當他拿起了一本書,他立刻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