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史上最難忘的15款英特爾X86 CPU

發表於 2008-08-07 20:31:11

 

Intel公司是IT史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尤其是在處理器領域,甚至可以說Intel公司三十多年的發展史就是PC處理器的進化過程.從最早的存 儲器(Intel創業發家靠的就是存儲器)到最新的“Tera-scale” 萬億次芯片技術,Intel推出了無數處理器,它們中的有些在市場上大放光芒,有的卻又黯然離場.梳理Intel公司的處理器產品線,我們從中擷取了15 款可說最經典的X86處理器(嵌入式等領域的處理器暫不考慮),回顧這些處理器的歷史不僅是爲了溫故更爲了知新,我們看到電驢 處理器性能越來越強大,功耗卻在漸漸降低,未來的處理器有望繼續延續這一道路,可以說是會“更好更強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15款處理器的QQ空間 光輝時刻吧!

 

1、8086:第一款PC處理器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8086是第一款面世的X86 CPU-在此之前,英特爾公司已經發布了4004,8008,8080,8085等CPU。8086可以使用外部20位地址總線管理1MB的內存。不過 IBM選定的4.77MHz速度實在是有些低了,在最終退市前它的速度可以達到10MHz。

世界上第一臺PC使用的處理器就是8086的衍生品-僅有8位(外部)數據總線的8088。有趣的是,美國航天飛機上的控制系統用的就是8086處理,2002年的時候NASA(美國宇航局)還在eBay上購買了幾塊8086,因爲英特爾早已不再供貨了。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2、80286:支持16MB內存,依然是16位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發佈於1982年的80286在同頻率下性能要三倍於8086處理器。它可以支持16MB內存,不過依然是16位處理 器。它是第一款帶有MMU(內存管理單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模塊的處理器,使得它可以管理虛擬內存。和8086一樣,它也沒有浮點運算單元(FPU),不過它可以使用X87協處理器。它的最大頻率爲 12.5MHz,相比之下,競爭對手的速度已經能夠達到25MHz了。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

3、80386:32位,高速緩存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英特爾公司的80386是第一款32位的X86處理器,有好幾個版本存在,其中最知名的是16位數據總線的386 SX(Single-word eXternal)和32位數據總線的386 DX(Double-word eXternal),其餘的兩個版本就不值一提了:386 SL首次提供了(外部)緩存管理功能,386 EX用在了太空計劃中(哈勃望遠鏡使用的就是它)。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4、486:首次擁有APU(浮點運算單元)和Multipliers(乘法器)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486的出現則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很長時間內486 DX2/66都是遊戲玩家的最低配置。這款發佈於1989年的CPU帶來了幾項有趣的新功能:板載APU,數據緩存和第一個時鐘乘法器。板載APU和 x87協處理器的搭配組成了486 DX(不是SX)系列。處理器內部擁有一塊8KB L1緩存(寫回速度比寫入速度稍快些),同時也使主板上具備集成L2緩存的可能(運行在總線頻率下)。

第二代486開始擁有一個CPU乘法器,隨着DX2(2組乘法器)和DX4(3組乘法器)系列的發佈,處理器的頻率開始高於FSB(前端總線)的頻率。還有一個小故事,作爲486SX的APU出售的487SX實際上就是屏蔽掉部分核心的486DX。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5、Pentium:帶來麻煩的BUG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1993年面世的Pentium引人注意的原因很多:放棄傳統數字命名方式,因爲Intel被禁止使用數字作爲商標,最 出名的就是它的一個BUG,第一代Pentium的某些除法操作會產生不正確的結果,儘管英特爾很快更換了這些處理器,但是不良影響已經造成,這個罕見的 BUG一度讓IT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

Pentium總共有三個不同版本出售,最初的沒有CPU乘法器,第二個版本帶有一個乘法器(其包括著名的Pentium 166),最後的則開始支持X86架構的SIMD指令集-MMX,Pentium MMX還增加了L1緩存的大小,並做了小幅改進。這是英特爾公司第一款能同時執行兩條指令的X86 CPU,它的L2緩存集成於主板上,運行頻率等同FSB頻率。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

這裏我們解釋一下Pentium 的這個BUG:使用FPU進行的某些計算會導致不正確的結果。出現這個錯誤的機率非常罕見,況且Inel也迅速免費更換了問題產品。下面是Pentium出錯的一個實列:

4195835.0/3145727.0 = 1.333 820 449 136 241 002 (正確結果) 4195835.0/3145727.0 = 1.333 739 068 902 037 589( 問題Pentium上的錯誤結果) 

6、Pentium Pro:首次支持超過4GB的內存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發佈於1995年的Pentium Pro是首款支持超過4GB內存的處理器,它利用36位物理地址擴展(PAE)技術最大可支持64GB內存。這款CPU也是第一款P6架構(酷睿2核心也 源自於此)處理器,也是首次在CPU內部集成L2緩存。實際上256KB到1MB的緩存置於CPU核心旁邊,而且與CPU同速,不再是板載方式。

這款CPU也有一個性能問題,運行32位程序性能很不錯,但是運行16位程序(例如Windows 95系統)就就慢得多了,因爲16位的寄存器管理32位的寄存器可能有些問題,這抵消了Pentium Pro的亂序執行架構的優勢。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7、Pentium II and III: 同門兄弟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發佈於1997年的Pentium II是Pentium Pro開始走向普通公衆的產物(Pentium Pro叫好不叫座),整體上與Pentium Pro很相似,只是緩存方面有些不同,L2緩存不再與CPU核心保持同速(這麼做的代價高昂),P II的512KB 緩存工作於CPU半速,另外Intel拋棄了傳統的封裝方式,開始把L2緩存也封裝在外殼內部,不再像之前那樣集成在主板上或者處理器內。

相比Pentium Pro,Pentium II原生支持MMX(SIMD)指令,擁有雙倍的L2緩存。1999年發佈的Pentium III(Katmai核心)除了支持SSE(SIMD)指令外其他方面與Pentium II是一樣的。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Pentium II and III都有512KB L2緩存,但使用180nm工藝製造的Pentium II 移動版Dixon只有256KB L2緩存,不過這款處理器的運行速度比桌面版快多了。

8、Celeron and Xeon:瞄準低端/高端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90年代後期,Intel推出了兩個熟知的品牌:Celeron(賽揚)and Xeon(至強)。前者瞄準入門級市場,後者意圖染指服務器和工作站領域。第一代賽揚其實就是閹割掉L2緩存的Pentium II,當時其性能可以說非常爛,相比之下那時至強擁有更大的L2緩存。直到現在這兩個品牌依然存在:面向入門級的賽揚(通常是減少L2緩存,降低FSB速 度),以及面向服務器領域的至強(高頻率,高FSB速度和大容量緩存)。

Intel後來還是給賽揚增加了L2緩存(只有128KB),其中賽揚300A憑藉着50%的超頻幅度長時間內都是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明星產品。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與PⅡ一樣,至強外殼內也有外置L2緩存,容量介於512KB到2MB之間,晶體管數量在31M到124M之間。

9、衝擊1GHz的Pentium Ⅲ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Coppermine核心的Pentium Ⅲ是Intel歷史上首款達到1Ghz的X86處理器,之後甚至推出了1.13GHz的型號,不過由於不穩定它很快退出了市場。新版Pentium Ⅲ提高了核心內的L2緩存容量,要比早期外置512KB L2緩存的型號運行的更快,Intel宣稱它還可以加速網絡衝浪。共有三個版本的P Ⅲ發佈:服務器級(Xeon),入門級(Celeron),移動版(第一次引入SpeedStep技能技術)。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2002年又發佈了一個改進版:Tualatin(圖拉丁)奔三,其擁有512KB L2緩存,使用更先進的130nm工藝製造。原本它是Intel準備用於服務器和移動市場的,因而它在消費級市場也只是曇花一現,並不爲人熟知。
10、Pentium 4:高噪音低性能的代名詞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2000年Intel宣佈了新一代的處理器-Pentium 4。儘管有着更高的時鐘頻率(最低速度都達到了1.4GHz),但是同頻率的性能表現比競爭對手的要差遠了,AMD的Athlon(甚至是自家的 Pentium Ⅲ)在相同的頻率下都比它運行的快。最要命的是,Intel決定棄主流的內存規格不顧,只支持RAMBUS的RDRAM內存(當時唯一能滿足 Pentium 4帶寬需求的內存),但是最後失敗了。儘管價格昂貴,發熱量也大,Pentium 4依靠多項技術改進(如加入L3緩存,支持超線程技術)還是在市場上生存了幾年。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市場上一共有Mobile(新增了一組變量乘法器),Clerlon(精簡了L2緩存),Xeon(加入L3緩存)三種P4處理器有售。超線程技術和L3首先出現在服務器市場上,之後引入到了普通處理器上(L3緩存也只是出現在EE至尊級型號上)。

這裏提一下FSB,藉着名爲QDR(四倍速數據傳輸)技術的支持它的速度要四倍快於額定時鐘頻率。400MHz的總線速度實際上只有100MHz,533MHz也只有133MHz的真實速度。2005年Intel還發布了64位P4處理器,後文我們將談到它。 

11、Pentium M:在膝上型電腦市場上開始發力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2003年Portable PC(便攜型電腦)市場開始爆發式地增長。此時Intel只有兩款CPU可供選擇:落後的圖拉丁P3和P4,但P4巨大的發熱量決定了它不可能適於便攜型 電腦處理。就在此時,從以色列實驗室來了一個救星:Banias(又名Pentium M)。這款基於P6架構(與Pentium Pro一樣)的處理器擁有超越P4的高性能,而且功耗超低。它成了英特爾迅馳(Centrino)平臺的處理器,在2004年又被更快的Dothan核心 取代。Pentium M在移動平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Stealey(A100)至今還在使用Dothan架構(只不過頻率低些功耗低些罷了)。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與桌面版P4一樣,其FSB也是四倍速於額定頻率(QDR),插槽使用了Socket 479,實際上只有478個針腳,不過每個針腳的定義與桌面P4的Socket 478不一樣。

12、Pentium 4:開始支持64位,變身雙核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2005年Intel兩次改進了P4處理器:先是帶來Prescott-2M,接着又發佈了Smithfiel核心產 品。前者是基於Proscott的64位處理器,後者是一款雙核處理器。他們和P4很相似,面臨的問題是也是一樣的:低IPC(每週期指令)運算量,難於 提高頻率。這兩款處理器已經不是Intel重點關注的了,(他們的重心在未來的酷睿2),何況Pentium D說是雙核心處理器,實際不過是在一個外殼裏封裝了兩個Proscott核心罷了。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有趣的是,雖然面向消費級市場的P4並不支持PAE技術(使用36位而非32位管理內存),因此最大支持內存被限制在4GB,但它可以突破這個限制。實際上地址總線依然限於36位(Xeon上是40位),但PAE技術已經成了歷史―64位程序可以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內存。

某些特定型號上可以支持超線程技術(Xeon和EE至尊版),Intel稍後又發佈了65nm的9x0系列P4,不過並沒有什麼重要改進。
13、第一款移動版雙核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2006年Intel宣佈了酷睿雙核處理器。這是第一款面向便攜式電腦設計的雙核處理器,擁有極佳的性能,至少比P4快 多了。這也是第一款真雙核X86處理器,共享緩存設計,之前的Pentium D雙核更像是一個外殼內封裝兩個處理器。酷睿處理器是Intel迅馳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唯一的缺點就是還是32位處理器,不 像P 4那樣支持64位技術。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單核的Core Solo也出現在了市場上,這款追求低功耗的產品FSB速度由667 MHz降到了533MHz,它被應用在了服務器上(代號Sossaman)。這也是專爲移動設計的CPU首次用在服務器領域。實際上酷睿處理器沒有使用酷 睿2處理器的架構,在便攜PC市場上它很快被Merom核心的酷睿2取代了。另外,Yonah核心的Socket 479插槽和Pentium M的Socket 479插槽是不一樣的(儘管名字一樣)。

14、今天的中流砥柱:酷睿2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2006年Intel發佈了酷睿2處理器,接着它就變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這款源自Pentium M的處理器擁有全新的Core架構。此前Intel有兩個產品線:專注桌面市場的P4和主攻移動市場的Pentium M,二者還共同構築了服務器產品線。而現在,Intel只需要一個微架構就可以滿足各個產品線,一個64位的酷睿2就可以打遍從低端到高端,從桌面,到便 攜再到服務器的所有領域。

酷睿2架構在市場上擁有衆多型號,主要根據配置的不同來劃分等級,包括核心數量的不同(從1到4,單核到四核),緩存大小(從512KB到12MB),FSB快慢(從400MHz到1600MHz)。

下表所示的是最初的酷睿2數據,不過最新的45nm版也同樣適用。

史上最難忘的15款X86英特爾CPU

移動版Merom規格大體相同,只是FSB略微降低了些,而EE至尊版速度更快些。酷睿2也有四核的,實際上只是兩個Core核心封裝在一起。45nm酷睿2(Penryn)緩存更大,發熱量更低,但是基本架構根跟上面的差不多。

15、未來:Nehalem,Atom等等

當然這些只是本文的一部分,有關AMD處理器(也包括AMD-ATI顯卡在內)的第二部馬上就要來到。Intel X86處理器的故事不會隨着Core 2 Duo結束,有關Intel未來處理器的部分已經在計劃中,因爲Nehalem,Atom也是X86處理器。而且據透露,Intel進入顯卡市場的 Larrabee也是基於X86處理器核心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