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丨親子溝通密碼


今年的疫情讓正上幼兒園的女兒一直在家,原來每天呆在幼兒園,晚上纔回家,感覺親子關係還是挺和睦的,可是,經過這個疫情假期,似乎好好的溝通更少了,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了,總是忍不住會大聲吼孩子。看着孩子委屈的小眼神,自己也很後悔。可是,如何才能讓孩子聽話,乖乖做好自己的事情呢?這還真是個難題。

偶然間看到了這本《親子溝通密碼》,一看題目就很喜歡,自己正好面對着親子溝通問題,於是迫不及待地翻來這本書,還讓沒讓我失望。作者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還是一個全球來回奔跑的高管。她總結的七個關鍵密碼,讓我重新反思自己和孩子直接的溝通。現在談談對自己有啓發的幾個觀點。

01 清零刻板印象,孩子纔有無限可能

每一個人,包括成年人,都不喜歡被別人誤解。但是,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爲家長的誤會爲受到極大的傷害,內心有無比多的委屈沒有人可以訴說。

這個原因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刻板印象。

我記得自己的孩子也有過這樣的時候。小橙子平時不喜歡喫飯,總是拖拖拉拉,就是不喫飯。喫一點點就說喫飽了。有一次,她跟我說,喫飽了,不想吃了,有點想吐。我自己憑藉着以往對孩子的刻板印象,以爲她又在爲自己不喫飯而找藉口,於是跟她說,必須喫完碗裏面的。

孩子很委屈,眼睛裏都是淚水,忍着喫,也喫不下去。沒一會,就吐了。

看到這裏,自己才知道自己誤會她了,雖然以前她總是找理由不好好喫飯,但是今天,她確實是不舒服,所以不想喫。可是自己卻想當然地認爲她在說假話。我非常後悔,覺得自己用了這麼一種手段讓孩子對食物有了更深的牴觸。

書裏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作者在英國寄宿家庭中,一次看到哥哥和妹妹同時哭了,就理所應當地認爲是哥哥欺負了妹妹,她上去指責哥哥,哥哥很委屈,可是,當孩子的媽媽上來了解了情況之後,她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哥哥。

事後,她反省自己,她覺得自己對孩子無意中貼上了標籤,這並不是真實的孩子,而是自己把他們某個瞬間的行爲,定義成了長期的特性。

作爲家長,我們期待孩子靈動鮮活,但是我們卻把他們固定爲腦中的刻板印象,然後再用這個刻板印象 ,去假定他們的未來。

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家長在“刻舟求劍”,我們卻以爲孩子待在原地。

美國傳播學奠基人沃爾特·李普曼曾經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是先理解,後定義,還是先定義,後理解?

如果定義先於理解,就有可能會給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生活造成不可逆轉的傷痛。

02 犯錯,是人生送給孩子的禮物

前幾天,幼兒園的老師在問是否要讓孩子報她的暑假班。作爲家長,我很矛盾。中班的時候,她曾經上過一年的拼音班,可是收穫甚微,而且還讓孩子特別累。

本來都已經打算再也不讓孩子上這種輔導班了,可是今年情況特殊,幼兒園一直不開學,網課效果也不好。唯恐耽誤了孩子。感覺非常焦慮。

今天中午,跟一個學生家長交流,她說她不想讓孩子上這種輔導班了,她覺得提前學太多會讓孩子上小學之後,放鬆學習。還是應該留點未知的東西或者不太熟悉的東西給孩子,讓孩子上小學之後再探索。

今天看到這本書裏寫到,“犯錯,是人生送給孩子的禮物”。深有感觸。

家長無法爲孩子代勞所有的事,他們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

《德伯家的苔絲》作者哈代說過,

人生意義的大小,不在於外界的變遷,而在乎內心的經驗。

家長能夠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在困難中看到機會,把遇到困難時的消極情緒轉變爲積極情緒。

作者給出了一個“遊戲”的方法:

第一步,讓孩子寫下事情經過。

第二步,讓孩子喫點水果或者少量糖果,保持好心情。

第三部,用“這樣的經歷對你有什麼好處呢?”開啓孩子對困難的積極探索。

03 運用“觀察”而不是“評判”

有時候困擾我們的並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判斷。

我家孩子喜歡跟別人介紹自己,害羞。

其實,這是姥姥對她的評價。聽得多了孩子就當真了。她開始變得真的害羞了。當孩子小的時候,大人的話就是權威。所以,他們會這樣評價自己,“媽媽說/姥姥說,我如何如何”,把家長對自己的評價,當成真實的自己。

如果這個“標籤”是負面的,那麼孩子很難摘得下來,其實,這也無意中影響到了孩子的自信以及對自己的認可。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學會說話而不給孩子貼標籤呢?

作者的建議是“我看到/我聽到”開頭。

比如說,用“我看見樂高積木塊裏,你放了一塊奧利奧餅乾”。

替代“你怎麼又亂丟東西,不愛乾淨,搞得家裏一塌糊塗。”

仔細對比這兩句話就可以發現,上面一句話在“陳述事實”,而下面一句話是“評價”。

陳述事實只是在陳述事實,而評價就可能變成批評。如果非常評價,作者也有兩個建議:

在評判前面,加上“我認爲”、“我覺得”,表明自己所說的只是自己個人的看法。

當孩子邀請你評價的時候,加上觀察的語言,作爲事實的支撐。

陪伴孩子本是一件很溫情的事情,可是不懂溝通會讓親子關係陷入僵局,學會溝通,從學會觀察,想要理解 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