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童年,過不去的原生家庭 父母覺得孩子不懂得感恩,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 癥結在哪? 如何改變? 最後送給父母的話

原生家庭,

就像你的影子

你越想逃離,

它越緊隨其後,

深深的刻在你的骨子裏。


“早點讓你走,你就是拖拖拉拉,你看現在每個電梯人都滿了,都已經等了2趟了!”昨晚在圖書館,等電梯準備下樓,一個父親對女兒教育到。

“我只是去上個廁所,能耽誤多長時間。”女兒在一旁蹦蹦跳跳,狡辯到,還一邊拿出手機給父親拍照。如果沒有這樣的對話,我很想拿出相機,把這一幕拍下來:一個可愛的女兒,在認真的拍父親的背影。多麼好的題材啊,說不定能得個什麼獎呢。

可惜,這樣的對話,很讓人掃興,很難讓我有這種雅興。

“你哪有那麼多廁所要上。明明就是玩手機······不要老拿着手機,要好好學習。如果你學習成績好,將來有的是時間玩······”父親開始了長篇大論的教育。

女兒不再應答,原本舉着手機給父親拍照的手,放了下去,也停止了圍在父親身邊繼續蹦蹦跳跳,而是默默的走到拐角處,似乎,這樣就聽不到父親的“教育”了。

父親依然面對着電梯,喋喋不休的教育着,絲毫沒有察覺,或許有所察覺?但他不在意,還是繼續喋喋不休。

一會兒電梯又開了,人還是有點多,父親硬是擠了進去,然後說道:“小橙!人呢!快點,我們可以坐。”父親終於發現女兒不在身後。

“太多人了,我再等下吧!”女兒快步走來,到了門口又急剎車停住了,不知道是真的人太多,還是不想和父親在一起,哪怕只是幾分鐘······

“快點!可以進來!”父親又大聲命令道,女兒只好很不情願的硬擠了進去。


類似這樣的父女對話,經常聽到,不同的是,有的是發生在父子身上,有的是發生在母子或者母女身上。

父親和母親們喋喋不休的教育着,把自以爲是無比正確的人生哲理“教”給孩子,卻不去觀察孩子是否聽進去了,孩子是否願意聽,孩子是否聽了能受用、能有所改變······

他們不管這些,他們只顧着在腦中搜索着更多這樣的大道理,似乎自己講出來了,就達到了做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就對子女的未來有交代了。

“聽不聽是你的事,我反正教你了,聽不進去,將來沒考上大學、生活過得不如意,你不要再來怪爸爸媽媽。”

曾經聽到有位父親, 這樣直白的對兒子吼道!然後生氣的轉身走開,看着他的背影,緊繃的肩膀漸漸鬆弛,似乎講出這句話後就解脫了;接着他拿起手摘下眼鏡,抹了把臉,透出一股深深的無奈和無助。


這是多少家庭都曾經發生過的對話,我不知道,但我總是時不時的就能看到。

父母們對孩子們是充滿了愛的,是充滿了高期待的,於是總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們,包括自己的人生經驗。

可孩子們卻無動於衷,甚至非常排斥。

父母覺得孩子不懂得感恩,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

就這樣,矛盾越來越激烈,到了青春期,開始了各種家庭戰爭。

父母批判,孩子頂嘴;父母吼罵,孩子逃離;父母苦苦相勸,孩子越加反感······


這是我們70後、80後、90後的原生家庭給我們的教育,可依然發生在很多00後、10後身上。

經常聽到婚前的80後、90後這樣講:“我結婚生子後,絕對不會用我父母教育我的方式,教育我的孩子!那太痛苦了!”

可有一天,結婚後的他們忽然發現,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好像似曾相識:以前父母就是這麼教育他的。

知乎上,有一個短短數語的高贊回答,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癥結在哪?

1、把自我看得太重

你的私慾氾濫了。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生氣,是自傲的表現,自傲又和自卑緊緊相關。

認真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爲什麼你會生氣?因爲孩子不聽你的話,因爲孩子成績沒考好,因爲孩子又把房子弄得亂七八糟······

這些只是事實,而真正讓你生氣的,是你對這些事實的看法。

你認爲孩子不聽話,就是不尊重你,所以,你才那麼生氣,是不是?

你認爲孩子成績好,就是不聽你的話不好好學習、天天就知道玩,所以纔沒考好,所以你纔會那麼生氣,是不是?

你認爲孩子總是把你的話當成耳邊風,不愛乾淨,所以又把房子弄得很髒亂,所以你才那麼生氣,對不對?

改變對事實的看法,放下私慾,從爲孩子考慮的角度出發,你就不會生氣了。

孩子不聽話,是不是因爲我說話的方式不對,不如我換個方式試試看?

孩子成績沒考好,是不是因爲學習方法不對,或者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是不是我對孩子的關心不夠?

孩子又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是不是因爲要找東西,是不是因爲急着出去沒空收拾,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忘了收拾?

2、不相信孩子

如果自己不管,孩子就會沉迷於手機遊戲;如果自己不管,孩子就不會好好學習;如果自己不管,孩子就會喫虧、被人欺負。

你有沒有想過,正是你這些的過度的“管”,導致了孩子的“差勁”?

你越管,孩子越覺得手機遊戲很好玩,因爲他在現實中得不到家長的認可,於是到遊戲裏去獲得別人的認可。

你越管,孩子越覺得我讀書都是爲了你們父母,也就喪失了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

你越管,孩子越缺乏獨立思考和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也就越來越弱,越來越喫虧。

放手吧。孩子的潛力無窮,因爲大自然賦予了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有一顆追求優越感的心。只要好好呵護這顆心,孩子就能不斷向上、向善,過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3、把自己的經驗和強加給孩子

你的人生經歷,是特屬於你那個年代的,現在時代在飛速變化,有沒有想過,你所謂正確的人生經驗,不適合現在這個年代,不適合孩子這個年齡?

還有的家長,會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你問過孩子,這是他真正想要的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種人生。你的夢想只屬於你自己,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使命。

如何改變?

1、剋制,適可而止

剋制想要教育孩子的衝動,管住想要去嘮叨的衝動。當想要提醒孩子做錯事,需要改進的時候,給孩子建議的時候,適可而止,點到爲止,

剋制,可以讓孩子想聽你的建議;

適可而止,可以讓孩子聽進你的話。

2、改變你的口頭禪

把指責改爲指導:

“你不要老玩手機啦”改爲:“今天有什麼收穫?  ”——聚焦在孩子成長上,也幫助孩子聚焦自己的成長。

把監督改爲關愛:

“作業做完了嗎?”改爲:“今天在學校有什麼開心的事?”——聚焦關愛,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最後送給父母的話

原生家庭不是用來逃離的,而是用來感恩和反思的;

好孩子不是批評出來的,而是引導和肯定出來的。

你認同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