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帶大3個娃,打5份工!特斯拉馬斯克之母:限制是你的加速器 01 02 03

今早,看一位牛人的文章,講述如何安排每日計劃。


一眼望去,清單與個人事業相關,沒有老公、孩子字眼。


單身的女子,純粹的生活。


有位讀者在文末留言:


“生活裏沒有孩子,自己的空間如此之大,個人能力可以最大化的發揮”。


那一瞬間,使勁點頭,恨不得10086下。


但,回頭一琢磨,這麼點頭,對嗎?


平日裏,朋友們嘆氣:”要是我沒小孩,要是我單身,我也可以!”


言語間,聞到一股埋怨的味道。


沮喪,失落,追悔莫及?


不!


我們不須嘆氣。


因爲,限制往往是機會的土壤。


01


埃隆.馬斯克,是全世界最好的電動汽車特斯拉創始人。


開了全世界第一家發射火箭的私人公司SpaceX。




不僅如此,這個“鋼鐵俠”的原型還搞起了星鏈計劃。


打算髮射42000顆衛星,讓信號覆蓋全球每個角落。


我們以爲,這樣的天才篤定從小成長在溫馨的、完整的家庭裏。


實際上並不是。他的母親Maye在31歲青春年華之時,選擇離婚。





那時候,母親不僅帶着他,還有他的弟弟、妹妹。


一個女人獨自帶着三個娃,要解決溫飽問題,柔弱的肩膀挑起大梁。


在加拿大,40歲的Maye甚至同時打5份工——



多倫多大學做調查員、

去模特公司做廉價的臨時工、

教模特訓練課和營養培訓課、

開辦營養師工作室,

每週還要參加註冊營養師的學習。


成爲單親媽媽後,日子變得又苦又累。


這種受限讓Maye拼命,變得厲害——因爲她別無選擇。


最終,她收穫了3個優秀的孩子。



她也成爲了唯一一個在全球三個國家都通過了註冊考試的營養師,並於2006年獲得美國營養協會頒發的“年度傑出營養企業家”大獎。


現在,70多歲的她,仍然經常活躍在模特圈裏。



與嫩模同框,毫不遜色。



受限,意味着選擇不多,只有那麼一兩條路能走。


如破釜沉舟,要麼沉默,要麼在沉默中爆發。


別人都往舒適的地方跑,而你不得不咬咬牙,踏上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恰恰是目標專一,所有的能量得以聚集。


而選擇太多的人,還在岔路口分析利弊。


有一本書,名字叫《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很多人瞟一眼,都覺得自己懂。 




但真正到日常的生活中,多少人能做到?


想要的太多,可選的太多,反而沒辦法當下決定。


選擇多的人,花大量的時間琢磨怎麼樣更好,受限的人早已一路狂奔。


眼前的限制,反而助你一臂之力。

02

聽過《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暢銷書嗎?




這是一本新人的處女作,卻在從出版的第一週,就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榜。


連續80周高居榜首,全美總銷量超過100萬冊。


在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年度書單中,這本書竟然排名第一。



書的作者是一位是1986年出生的劍橋女博士 ,她被《時代週刊》評爲“年度影響力人物”,名叫塔拉·韋斯特弗。


其歷史學論文,曾被斯坦伯格教授評價:“我在劍橋教了三十年書,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論文之一。”


每一個雞娃的父母看到這,都會覺得,這是舉全家之力而成的“別人家的孩子”。


錯。


她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山村,家在巴克峯山腳。


最難以置信的是,17歲之前,她都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


父母不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父親更是禁止她接受教育,還總是說,正派女人永遠都不能露出腳踝以上任何部位。




病態的原生家庭,是她最大的束縛。


女孩的一生,好像要一眼看到頭了。


沒料到,環境的限制卻使她更堅信,唯有學習與知識能改變命運。


她偏不認命,下決心擺脫父母施加的“暴力”。


用打工賺來的零錢買了書籍,準備開始認真備考。


但是每天大部分時間,要穿上工作服開起重機,幫家裏拆解廢料,怎麼辦?



她選擇6點早起,在精力最好的狀態下擠時間學習。


同時,省喫儉用地攢錢,以備學費之需。不料被父親注意到了。


父親開始想盡辦法讓女兒花掉錢,比如要錢用於登記車輛,讓她像租客一樣向家裏交房租。


幸運的是,最終她突破家庭的層層限制,逃離山村,考上大學,飛上枝頭變鳳凰。


父母越覺得她不行,她越要爭一口氣,證明“我可以”。


如果少了家裏的阻撓和限制,她沒有那麼強烈的求學意願,哪裏還讀得上劍橋博士? 

半年前,一位好朋友鼓起勇氣,從我們三線小城躍遷先行示範區、一線城市——深圳。


那裏寸土寸金。以前住慣一兩百平房子,去那邊住個七八十平。


搭上大半輩子五六百萬的積蓄,還可能是老破舊。難免心裏會有落差。


周圍人納悶,放着舒服的環境不享受,去大城市喫苦。



但回頭一想,住房條件的受限,何妨不是好事?


當他的孩子看到房子擁擠,篤定更加努力、上進。


發憤圖強的勁頭,千金買不到。


受限的時候,我們心裏會憋着一股勁,不願向命運低頭。


這股勁正是一個人拼搏、上進的源泉和動力。


它能逼着你絞盡腦汁,把所有的辦法都翻個底朝天,最終突破自己。

03


丹尼爾·阿爾軒(Daniel Arsham)是美國藝術家,在國際當代藝術領域有着一席之地。


下面這兩幅是他的藝術作品。



乍一看,不會覺得有什麼稀奇。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他是一位色覺辨認障礙患者呢?


色覺辨認障礙患者,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色盲。



一次體檢中,他被查出這個結果。


和正常人不同,色盲看到的世界是灰濛濛的,少了五彩斑斕。


在傳統的認知裏,色彩的敏感度是成爲藝術家的必備條件。


也難怪,那時候即使他非常熱愛畫畫,周圍的所有人乃至老師,都認爲——


他“先天缺陷”,絕不可能繼續走藝術這條路。 


有趣的是,這種限制沒有造成影響,反而讓他的作品更受矚目。


想想看,下次你再聽到“患有色盲症的藝術家”,是不是很快想起他?


所謂的“限制”,成就了他的傳奇。


這讓我想起,一出生就沒有四肢的尼克·胡哲(Nick Vujicic)。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想着不能工作、不能結婚、人生還有什麼好盼頭?


而尼克想的不一樣。


憑藉特殊的身體條件,加上積極樂觀的態度,登臺做勵志演講,不就能謀生,又很有意義嗎?


一念之間,限制變成了優勢。


現在,他已經在60多個國家發表過1600多次演講。


出版了《永不止步》、《人生不設限》等書籍。


還“抱”得美人歸。


他們有了可愛的孩子,每一個都四肢健全。


尼克胡哲常常調侃:「上天在我生命中有個計劃,通過我的故事給予他人希望」


 當你受限的時候,哪怕拿到一點成果,別人都刮目相看;


當你受限的時候,逆向而行,只要一點成績就備受關注。


——因爲你不一樣。


作爲職場的媽媽,我們常常感到自己受限。


每當在家乾點活時,剛坐下就聽到無數句“媽媽,快來呀”,思路斷線。


每當要全力辦公時,眼前總會浮現家裏期待的眼光、嗷嗷待哺的畫面。


每當要升職加薪時,領導總說你野心不夠大,下次有機會再爭取一把。



孩子是永遠的軟肋,擊中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帶。


有孩子的女人,多了一分限制,少了一分自由。


想要放飛自我,總感慨回不到少女時代。


讓我們感覺,好像做不到像同齡男性那樣,全身心撲在事業上。


但,這真的是限制嗎?


雞飛狗跳,讓我們漸漸學會雲淡風輕,無意間養成對事對人的耐心。


時間窘迫,讓我們苦心鑽研怎樣高效生活,不得不學會時間管理。


角色疊加,讓我們在同樣長的時間裏,經歷更多酸甜苦辣的生命故事。


肩負重任,讓我們努力成爲孩子的一道光,收穫多於以往10年的成長。



倘若和男性同時做出優異的成績,更多的掌聲獻給你。因爲在大衆的意識中,媽媽角色要兼顧家裏。


從這個角度講,受限何妨不是好事?


能矇住雙眼、攔在路前,那一定是資源的受限變成了思想的侷限!


當你受限時,不要困頓在角落,掉入“我啥也不行”的困惑。


只是呆坐着一味走神發呆,是給又懶又慫的自己找藉口!

親愛的,讓我們笑對限制——


限制不是眼前堵塞的路,是爲了快馬揮鞭推動我們加速!


限制不是沉重的腳鐐,是轉換思路的妙藥!


限制不是束縛,是成長的庇護!

- End -

作者:發憤的草莓,乾貨新書《現在就幹》作者,專注時間管理與媽媽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瑣碎的生活變成像遊戲一樣好玩。家有2寶,上班之餘耕耘公衆號“發憤的草莓”,每天5點晨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