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遊戲“玩”着帶出省心娃(2) 01 手機 02 壓力 03 傳統 04 慣性 05 耐心 06 認知 07 時間

上一篇《如何用遊戲“玩”着帶出省心娃(1) 》分享了“遊戲思維”這把育兒的萬能鑰匙,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建立親密的親子聯結,促進你和孩子共同成長。


不過,說到養育,“80後”、“90後”家長常常想到“溫情溝通”、“接納情緒”、“和善而堅定”,“講道理”這些字眼,卻很少想到用“遊戲思維”來破解教育難題。


要麼也曾看書知道過這種育兒思路,但真遇到孩子鬧騰了,還是回到老傳統。


既然“遊戲思維”陪娃事半功倍,爲什麼現實中卻如此尷尬,它的“攔路虎”到底有哪些?


01 手機


“遊戲思維”強調的是真人互動,要父母親自參與。


但是,手機已經成爲許多人身上的“器官”。除了睡覺,手機不離身,一刻不見則心裏癢癢。


要放下那麼引人入勝的“抖音”“快手”,放下那麼難以自拔的“王者榮耀”,全身心投入親子游戲,談何容易?


又或者,一家三口相顧無言,大人玩手機,小孩弄平板,各有各的“精彩”。


比起真人互動陪娃,不用說,一定是讓手機作爲“保姆”陪娃輕鬆。


無形中,它們和我們的親子陪伴時光進行着“拔河賽”。


 02 壓力


有時候,你也想溫柔一點,和孩子在一起的笑聲多一點。


可是社會競爭愈發激烈,工作任務繁重。晚上終於盼來下班,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就想在沙發上“葛優躺”。


陪孩子寫完作業,還得騰出大腦空間想今天和他玩啥,真沒那精力。


特別是孩子鬧脾氣,直接一聲命令喝去,立刻被鎮住。不用費腦琢磨玩點啥,短平快,多方便?


工作壓力山大的時候,身體被透支,感覺能正常活着就挺不容易,還談什麼發現生活樂趣,玩親子游戲?難呀!



03 傳統


記得以前初中同桌說過,她非常怕爸爸,在家都很嚴肅,黑着臉。


從歷史溯源上講,中國儒家強調“父爲子綱”的家庭倫理和孝道文化,傳統的父親處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而在遊戲中,雙方是平等的,沒有誰聽誰的話,只有按遊戲規則進行下去。一旦要和孩子玩互動遊戲,身份就變了。


不少家長特別是爸爸心裏,還是認爲在孩子面前要樹立權威——我是老子,要一本正經的,孩子纔會怕我,纔好管教。


他們擔心,用“玩”着陪娃,在孩子面前少了威嚴的樣子。



04 慣性


用“遊戲的思維”陪伴,需要父母主動降低智商,進入孩子的世界和宇宙。


我們有思維慣性,總覺得“這都是小孩子玩的,太幼稚”。


而且,每天在工作地點長達8-10小時,要在工作與家庭的氛圍中輕鬆過渡,沒那麼簡單。


單位的文化較爲嚴肅,缺少輕鬆活潑的因素,回到家後篤定難以在短時間內切換成“遊戲”的狀態。


若是父母還當了領導,更會習慣將在公司的那套對下屬的做法帶到家裏,板着臉對孩子。


05 耐心


陪孩子講過繪本的家長都會發現,有段時間,孩子就只對那一本書感興趣,其他一律入不了法眼。


他就纏着你,講了一遍又一遍,父母都膩了,孩子依然high,反覆聽不厭煩。那是因爲我們成人和孩子的關注點不同。


帶孩子去博物館,孩子可能只對某個展品感興趣而已,甚至可能是博物館裏非主角的電梯。


而家長想最大限度讓孩子在這裏吸收知識。老跟他說“你應該怎麼樣,這個要怎麼做,那個怎麼做”,就會打亂了氛圍。


“遊戲的思維”陪娃也是這樣,因爲父母和孩子的關注點不同,更需要家長的耐心才能陪好。


成人的世界,關注價值,有沒有什麼用,達到什麼效果,讓孩子學會什麼技能,但是孩子關注這件事本身好不好玩。


和孩子拋個球,我們能不能不管接住幾次,讓孩子盡情享受扔的過程。同一個遊戲玩久了,我們能不能堅持住,陪他多玩幾次。


如果我們總是用量化的眼光,審視“遊戲的思維”能讓孩子學到什麼知識技能,恐怕對這種陪伴方式提不起多麼興趣,孩子也不想和你玩。


06 認知


在傳統的思維裏,一想到“遊戲”的字眼,父母就覺得“老是玩,老不正經,不務正業,沒學到東西啊!”


還有的家長會困惑:老是把生活中的難題、困境變成遊戲,等到孩子面對真實的世界,怎麼辦?


孩子會發現社會很殘酷,沒有那麼有趣,老闆上司領導直接批評你,不給你好臉色看,學習也是苦哈哈,那不是落差很大,承受不了?


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會覺得還是要提前給孩子挫折教育,不能讓他們這麼“舒服”。


正因爲如此,才更要“遊戲思維”的陪伴。


把這套思維慣性植入他們內心,每當他們沒有被真實世界溫柔以待時,還會用“遊戲”的心態來看待。


那些不過是人生遊戲中的“小怪獸”。有這種心底打底,不怕人生難題。



07 時間


時間寶貴,不僅對於成長,小孩也是如此。


在教育軍備競賽之下,許多家長都把小孩往興趣班送,日子填得滿滿的。


有時間一起親子共讀繪本就很不錯了,有時間保證每天戶外2小時的運動就很棒了,根本拿不出時間和精力玩親子游戲。


時間是最大的難題。唯有把遊戲的思維無聲無息地融入生活,見縫插針,潤物細無聲。


當你想要用“遊戲思維”這把萬能鑰匙,才發現,原來在父母面前有這麼多迷霧,遮住了雙眼。


手機、壓力、傳統、慣性、耐心、認知、時間。


那就讓我們想辦法踢掉這些攔路虎吧!


用遊戲的底色爲陪伴打好底色,爲親子之間的情感銀行賬戶注入越來越豐厚的額度。


(未完待續)

- End -

作者:發憤的草莓,乾貨新書《現在就幹》作者,專注時間管理與媽媽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瑣碎的生活變成像遊戲一樣好玩。家有2寶,上班之餘耕耘公衆號“發憤的草莓”,每天5點晨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