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爲何多數人有名無字?有名有字的爲何是他?

近日翻閱有關宋詞書籍,讀到南宋詞人劉過,因其名字,想到金庸筆下人物。

劉過,字改之,江西人,與辛棄疾交好,其詞中,大家印象比較深的應是寫岳飛的《六州歌頭·題嶽鄂王廟》。全詞如下——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僞耶真?臣有罪,陛下聖,可鑑臨,一片心。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此詞最有特點的是用簡短几句話概括了岳飛一生功績: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

而“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一句,不光點明瞭岳飛的悲慘遭遇,也將作者態度表露無遺。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這些,而是由劉過的名和字想到的另一件事。

劉過,字改之。對此,你是否也覺得熟悉?反正,我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楊過,字改之”。

《射鵰英雄傳》關於楊過的名字是這樣說的——

郭靖見那孩兒面目英俊,想起與楊康結義之情,深爲嘆息。

穆念慈垂淚道:“郭大哥,請你給這孩兒取個名字。”

郭靖想了一會,道:“我與他父親義結金蘭,只可惜沒好下場,我未盡朋友之義,實爲生平恨事。但盼這孩子長大後有過必改,力行仁義。我給他取個名字叫作楊過,字改之,你說好不好?”

穆念慈謝道:“但願如郭大哥所說。”

可以想見,金庸給楊過起此名和字,應是借鑑了劉過的名和字。

金庸武俠小說中人物,絕大多數是江湖兒女,或是俠義英雄,或是草莽男女,極少文人士子階層。

所以,金庸筆下武林人士絕大多數都是有姓名有綽號,但沒有“字”。像郭靖,姓郭名靖,人稱郭大俠;像黃老邪,姓黃,名藥師,人稱東邪。

極個別人,既有姓名又有字,最著名的就是楊過,再就是謝遜。

上面說了,楊過,字改之,金庸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爲了表達對其“有過必改,力行仁義”的期許。《神鵰俠侶》中,楊過也確實從一個偷雞摸狗、言語輕薄的少年“混混”,成長爲神鵰大俠。

謝遜,不光有個金毛獅王的江湖稱呼,還有個字——退思。

金庸如此安排也與這個人的特殊有關:金毛獅王的人生經歷幾次轉折,特別是師父成昆作惡帶來的傷害,使其成爲恐怖的江湖殺手;冰火島上的經歷,特別是小無忌的誕生,又讓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重新閃現。

謝遜,字退思,“遜”與金毛獅王曾經的殘暴形成鮮明對比,金庸以此表達遭遇之惡對人性的摧殘;“退思”則是說謝遜終於“改邪歸正”,金庸以此表達人之善惡是會因際遇和修爲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的。

“退思”,不光是謝遜的字,還是《連城訣》中凌霜華父親的名——淩退思

淩退思爲了私利能害死自己的女兒,可謂惡中之惡,這樣一個人,金庸以“退思”名之,實在是一種諷刺。

金庸筆下,還有些人也有“字”,不過那主要是些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了。

像,《越女劍》中的范蠡,字少伯;《射鵰英雄傳》中的王重陽,字允卿、知明;丘處機,字通密;張三丰,字全一;吳三桂,字長伯……

這些,因爲與情節無關,金庸在書中並未點其“字”,只以姓名、綽號等稱之。

還有特殊例子是《射鵰英雄傳》中的楊鐵心、郭嘯天。書中,他二人向丘處機自我介紹,一個說“在下姓楊,草字鐵心”,一個說“在下姓郭,賤字嘯天”,說明“鐵心”“嘯天”是二人的字。

這一情節其實有些奇怪,怪在兩點:一、郭楊二人雖是名門之後,此時卻已是村夫身份,按說一般是有名無字;二、在古代,向別人介紹自己,一般稱名而不稱字,字多是別人對其人稱呼時所用,用以表示敬意。

金庸讓郭楊二人有了“字”,可能是對他倆是名門之後表敬意吧。

好了,從南宋詞人劉過,扯到楊過、謝遜,又扯到郭嘯天、楊鐵心,此文不成章法,權當個資料記錄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