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为何多数人有名无字?有名有字的为何是他?

近日翻阅有关宋词书籍,读到南宋词人刘过,因其名字,想到金庸笔下人物。

刘过,字改之,江西人,与辛弃疾交好,其词中,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应是写岳飞的《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全词如下——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此词最有特点的是用简短几句话概括了岳飞一生功绩: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而“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一句,不光点明了岳飞的悲惨遭遇,也将作者态度表露无遗。

不过,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这些,而是由刘过的名和字想到的另一件事。

刘过,字改之。对此,你是否也觉得熟悉?反正,我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杨过,字改之”。

《射雕英雄传》关于杨过的名字是这样说的——

郭靖见那孩儿面目英俊,想起与杨康结义之情,深为叹息。

穆念慈垂泪道:“郭大哥,请你给这孩儿取个名字。”

郭靖想了一会,道:“我与他父亲义结金兰,只可惜没好下场,我未尽朋友之义,实为生平恨事。但盼这孩子长大后有过必改,力行仁义。我给他取个名字叫作杨过,字改之,你说好不好?”

穆念慈谢道:“但愿如郭大哥所说。”

可以想见,金庸给杨过起此名和字,应是借鉴了刘过的名和字。

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绝大多数是江湖儿女,或是侠义英雄,或是草莽男女,极少文人士子阶层。

所以,金庸笔下武林人士绝大多数都是有姓名有绰号,但没有“字”。像郭靖,姓郭名靖,人称郭大侠;像黄老邪,姓黄,名药师,人称东邪。

极个别人,既有姓名又有字,最著名的就是杨过,再就是谢逊。

上面说了,杨过,字改之,金庸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为了表达对其“有过必改,力行仁义”的期许。《神雕侠侣》中,杨过也确实从一个偷鸡摸狗、言语轻薄的少年“混混”,成长为神雕大侠。

谢逊,不光有个金毛狮王的江湖称呼,还有个字——退思。

金庸如此安排也与这个人的特殊有关:金毛狮王的人生经历几次转折,特别是师父成昆作恶带来的伤害,使其成为恐怖的江湖杀手;冰火岛上的经历,特别是小无忌的诞生,又让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重新闪现。

谢逊,字退思,“逊”与金毛狮王曾经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金庸以此表达遭遇之恶对人性的摧残;“退思”则是说谢逊终于“改邪归正”,金庸以此表达人之善恶是会因际遇和修为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

“退思”,不光是谢逊的字,还是《连城诀》中凌霜华父亲的名——凌退思

凌退思为了私利能害死自己的女儿,可谓恶中之恶,这样一个人,金庸以“退思”名之,实在是一种讽刺。

金庸笔下,还有些人也有“字”,不过那主要是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了。

像,《越女剑》中的范蠡,字少伯;《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字允卿、知明;丘处机,字通密;张三丰,字全一;吴三桂,字长伯……

这些,因为与情节无关,金庸在书中并未点其“字”,只以姓名、绰号等称之。

还有特殊例子是《射雕英雄传》中的杨铁心、郭啸天。书中,他二人向丘处机自我介绍,一个说“在下姓杨,草字铁心”,一个说“在下姓郭,贱字啸天”,说明“铁心”“啸天”是二人的字。

这一情节其实有些奇怪,怪在两点:一、郭杨二人虽是名门之后,此时却已是村夫身份,按说一般是有名无字;二、在古代,向别人介绍自己,一般称名而不称字,字多是别人对其人称呼时所用,用以表示敬意。

金庸让郭杨二人有了“字”,可能是对他俩是名门之后表敬意吧。

好了,从南宋词人刘过,扯到杨过、谢逊,又扯到郭啸天、杨铁心,此文不成章法,权当个资料记录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