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人心的死字旗

下面的故事裏沒想過要對誰歌功頌德,望讀者不要誤會。寫作此文只是因爲昨日下午回家後,對妻子講述了白天在抗戰將士紀念館的一些見聞。沒想到她說:“把地址發給我,我明天去看看。”於是,我想還是把這些故事整理一下發出來。一來,死字旗的故事直擊我心,很想寫下來;二來,既然能打動妻子,那說不定也可以打動更多人,還能傳播一些正能量。

部分內容來自眉山抗戰將士紀念館創辦人天歌(李天玉)的親身講述。

70年前,四川眉山有21萬老兵奔赴前線,參加抗戰。那時,最小的戰士才12歲,就隨軍出征了。現在,在眉山還健在的抗戰老兵有74人,年齡最大104歲,最小89歲。最小的戰士,今年89歲。故事和他們有關。

是押送!不是遣送!

上面這位老兵叫梅文偉,1938年參軍,1949年代表中國政府押送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返回日本。李天玉與他聊天時,誤將“押送”說成“遣送”,沒想到老人非常生氣。然後很生氣地說:“不是遣送!是押送!是押送,不是遣送!”

永生的“死字旗”

“死字旗”,現在應該很少人知道吧,我是第一次見到。我上網查了一下,這是代表川軍無比英勇的一面戰旗,非常出名。
這是一位四川農民父親給棄筆從戎,參加前線抗戰的兒子寄去的一面特殊的旗幟。此旗上寫着一個大大的“死”字。旗上小字寫道: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時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諭。
直擊人心的一面旗。
凝視此旗,旗中一位活生生的、身影偉岸的老人在執筆急書,精忠報圖,勿忘本分。什麼是老人心中的“本分”呢?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父親呢?孩子的棄筆從戎,沒想到父親更是“幸吾有子,自覺請纓”,更爲其扯上三尺白布,時刻準備赴義。此旗不僅寫給孩子,同時也是自己“匹夫有分”,卻無法上場殺敵的心願,那種殺氣以“戰時拭血,死後裹身”的誓言化爲一個大大的“死”字,透過旗布撲面而來!何其壯哉!何其勇哉!何其大義哉!

《支那事變報畫》和侵華日軍的書信

《支那事變報畫》是日本國內的紀實型內刊,是日本侵華事實的記載。在國內非常少有,這些都是從日本搜尋得到的。李天玉說在眉山抗戰將士紀念館內,差幾期就收集齊了。這在國內是非常罕見的侵華罪證之一。與此報有着同樣重量的是從侵華日軍後人的手裏收集來的家書。這些信中還有照片,一顆砍掉的人頭上爬滿了蟲子的照片,展示着戰爭中人性的罪惡。不知道殘忍拍下這些照片的人是不是這些書信的主人,他們是想對家人描述什麼?
妻子看到這裏,很憤怒。她說,拍照的人才該碎屍萬段。

一輛舊戰車,新舊兩段史

在遠征軍的歷史文物中有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衛立煌將軍指揮遠征軍時所乘坐的指揮戰車,這輛車是遠征軍歷史的見證。這是這輛戰車的舊歷史。現在這輛車在眉山抗戰將士紀念館有了新的歷史,這段歷史記載着,它是怎麼樣從靜靜地散落於民間收藏家之手的藏品,轉變成爲每天都在向參觀者講述那段遠征軍崢嶸歲月故事的講述者的歷史。故事中有兩個人,一位是善良的民間收藏家,一位是有着對抗戰老兵的大愛和抗戰老兵一樣的大義的人。

老兵和天歌

天歌(李天玉)在遇到老兵時,是一名志願者。在一次志願者的路上,幫扶了一位房屋破爛不堪的老人後,得知老人是一名抗戰老兵,他便記在心裏。後來,這位老人在他的幫助下住上了新房子。天歌說起這段,還故意說了連家裏的筷子都是新的。他是想告訴大家,老兵的之前的生活有多難。再後來,天歌自己出錢,親手設計,自己動手爲老兵們建了一個家。此後,眉山就有了抗戰將士紀念館。

眉山抗戰將士紀念館裏的抗戰老兵有很多,很多都不在世了,但他們還在哪裏。這位建館的好心人在他們走之前,留下了他們一生中最美的瞬間。照片上的老兵行着軍禮,凝視遠方,堅毅,無畏。他們的眼神裏,彷彿象是充滿着思念,思念戰友,又彷彿看到他們穿過歲月,回到了硝煙四起的抗日戰場。
眉山抗戰老兵故事有很多、很多、很多,他們都選擇了對天歌一個人講,所以,天歌的故事也很多,天歌講老兵的故事會把你的眼圈講紅。
如今,老兵們早已把紀念館當作他們的家。因爲,他們都知道,在這裏他會和他的戰友們重聚,在這裏,他會活着,活很久,一直活下去。

味在東坡餐飲文化協會祕書處 文/圖餘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