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們不完美,爲何不能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呢?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

既然無法期望完美,不如欣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時常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自我反省,並且接受別人有幫助的,具有建設性的批評。

以下是我的翻譯:

Chapter 22  既然我們不完美,爲何不能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呢?

我有一個私人的文件夾,上面貼了“FTD”的標籤(Fool things I have done 的縮寫)我把過去做過的蠢事都記錄下來。有時我會口述給祕書記錄,但有時我覺得一些事涉及隱私,說出來略顯尷尬,所以我只能自己記錄。

還記得十五年前我把一些自我批評記錄在“FTD”裏。事實上,如果我當時足夠誠實,文件夾裏一定會塞滿了記錄。我可以清楚地回憶掃羅國王在兩千多年前說過的話:“我很愚蠢,犯過很多錯誤。”我打開“FTD”文件夾,重新閱讀當年寫下的自我批評,可以幫助我處理即將面對的最嚴峻的問題:戴爾·卡耐基的自我管理。

過去,我一直把自己的麻煩歸咎於他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成熟理智,因爲我知道,歸根到底,人要爲自己所有的不幸負責。很多人隨着年歲增長也逐漸意識到這點。“我的失敗應該完全由我自己負責,我纔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這就是釀成悲慘命運的原因。”

我想介紹一個人,他是自我評價及管理的藝術大師,他就是H·P·豪威爾。1944年7月31日,他在紐約酒店猝然去世的消息傳遍了全美,華爾街也爲之震驚,因爲他是位於華爾街56號的國家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的董事長,還是許多大公司的董事。

他沒有接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從一個小商店裏當職員開始他的職業生涯,後來成爲美國鋼鐵公司的信貸經理,並逐漸獲得職位與權力。當我問及他的成功祕訣時,他說:“我有一本保存多年的記事簿,記錄了每天要做的事。我家人從不在週六晚上給我安排任何事情,因爲家裏清楚,每週六晚上是我自我反省的時間,對過去一週的表現作一個自我評價。晚餐後,我獨自回屋,打開記事本,回顧從週一早晨開始的所有面談、討論和會議的內容。我問自己:‘我犯過錯嗎? 我的所作所爲都正確嗎?如何才能提高我的業績?我又從中吸取了哪些教訓?’有時發現每週的自我反省讓我很不爽,我爲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震驚。當然,隨着歲月流逝,錯誤越來越少了。這種自我分析和自我反省的習慣我保持了很多年,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我嘗試做的其他任何事情。”

也許,豪威爾是參考了本·富蘭克林的做法,不過富蘭克林不僅在週六晚上,他一週幾乎每天都要做自我反省。他發現自己犯有13個嚴重的錯誤。其中三個是:浪費時間、爲瑣事煩惱、與人爭論。聰明的富蘭克林意識到這一點,除非他改正這些缺點,否則他永遠不會成功,因此在一週的時間裏,他每天都和一個缺點作鬥爭,並記錄每天的比賽誰是贏家。第二天,再選出另一個壞習慣,“戴上他的拳擊手套,鈴聲一響,他便從角落裏跑出來戰鬥”。富蘭克林每週都在和缺點作鬥爭,這個習慣保持了兩年多,難怪他會成爲美國受人愛戴的,極有影響力的人物。

美國作家艾爾伯特·哈伯德曾說過:“每個人每天至少要當五分鐘的傻瓜,但智者絕不會超過這個時間。”面對別人的批評,弱者易怒,而智者則迫切地想從中吸取教訓,取得進步。

詩人沃爾特·惠特曼這樣詮釋:“你僅僅從那些崇拜你,溫柔待你,或支持你的人那裏學習嗎?而那些拋棄你、阻擋你、與你爭辯的人,難道你沒有想過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嗎?”讓我們成爲自己最嚴格的批評者吧!在“敵人”有機會說話前,讓我們先找出並且改正自己的缺點吧。

查爾斯·達爾文正是這樣做的。當完成不朽作品《物種起源》的手稿時,他意識到,一旦出版,他革命性的學說將會震驚整個學術界和宗教界,因此他首先成爲自己的批評者,花了整整15年的時間,檢查數據,挑戰推理,進一步完善結論。

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說過:“通常敵人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更接近現實。”這個觀點多次被證明是正確的;然而每當有人批評我的時候,如果不提醒自己,我會立刻跳起來反擊----甚至我還沒有聽清他們說什麼。每次這樣做,我都會覺得自己很噁心。我們總是討厭批評,喜歡讚揚,無視批評或讚揚是否公正;我們不是理性的動物,而是非常情緒化的,有時我們身上的理性脆弱得就像是深邃、幽暗、狂暴的情緒海洋中顛簸的一葉孤舟。大多數人對自己現在的樣子很滿意,但從現在開始往後的40年,我們很可能會輕視現在的自己。

在之前的章節中,我談論瞭如何迴應惡意批評,現在還有另一個方法:你感到被別人惡意批評而升起怒火時,對自己說:“等一下,我本來就是不完美的。連愛因斯坦都承認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都是錯的,也許我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時候會犯錯。這個批評是我應得的,如果這樣,我真該感激它,並從中吸取教訓。”

我認識的一個前香皂銷售員總是主動要求批評。他剛開始爲高露潔推銷香皂時,很久才能拿到一個訂單,他很擔心丟掉這份工作。他知道,香皂質量和價格都沒有問題,問題可能出在他自己身上。每次洽談失敗,他都會出去散步,思考失敗的原因,是表達不夠清晰?還是對待客戶缺乏熱情?他回訪客戶時說:“我回來不是再次推銷香皂的,我來只是想得到一些建議和批評。你們能否告訴我,之前我推銷香皂時,哪些地方做得不妥?你們遠比我有經驗,也比我成功多了。請給我一些建議,坦率些,別客氣。”這樣的態度爲他贏得了很多朋友,還有無價的忠告。你能想象後來發生了什麼嗎?他後來成爲全球最大的肥皂生產廠商—高露潔公司的總裁,他就是裏特爾先生。

遠離有關批評的焦慮,規則三 可以幫助你:

記錄我們做過的蠢事,進行自我分析和批評。既然我們不完美,爲何不能接受公正的、建設性的批評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