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腳”的知乎

文/常書遠


  雖然早就知道“知乎”,但直到去年纔在這個著名的知識問答網站註冊。有人說現在的知乎已經不比當年,我不管它以前如何,只說下我這幾個月對知乎的感受。

  對這個平臺,我的一個總感覺就是:“知識刁民”之淵藪。

  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看起來內行、專業的回答,而是許多人回答問題那種陰陽怪氣的語調。有人說現在活躍在知乎的,大多是受教育水平高,但發展得不怎麼樣的年輕人。從我觀察到的大量語氣腔調來看,可能符合這種情況。因爲自視較高,卻處在社會下層,心理自然不平衡,所以說話就非常浮躁、陰陽怪氣。即使是一些質量不錯的回答,也偏要用陰陽怪氣的口吻,彷彿許多答主不願平和地與世界相處。

  此一“刁”也。

  另外,有些人擅長製造一些假的輿論傾向,或者假的好像被公認的觀念。有的手法還比較狡猾,比如在回答某問題時,拋出自己釀製的“私貨”當做一個已知條件進行論證,然後下面一大幫人附和,好像這已是公認事實,將重心引入到自己“控構”出來的話題上。也可能是商業資本的驅動,一些人借這個平臺向閱歷淺薄的年輕人塑造一種好像被公認的、“正確 ”的生活觀念,讓年輕人惶惶不敢落後。如果你沒有一定閱歷和辨識能力,就會被帶進去。以知識製造混亂,矇蔽誤導他人,此二“刁”也。

  但我不認爲知乎用戶真的以“知識刁民”爲主,這只是給我的表面印象,導致這種印象的原因是這個平臺的篩選機制。

  知乎言論審查機制相當嚴。我已經算一個說話謹慎的人了,但剛來知乎就多次被刪帖和禁言,尺度之嚴苛常出乎我的意料。誰讓它叫“知乎”呢?王爾德說,如果一種思想不具有危險性,就不能稱之爲優秀的思想。所以知識本質上有它的“危險性”,知識人這個羣體也有其“危險性”,處在社會下層的知識人就更是危險羣體,有史爲證!所以知乎這樣的平臺自然是被重點照顧的對象。其結果就是變成一個小家子氣的知識問答平臺,越是社會大問題,你越不要指望在那上面得到有價值的、“危險”的信息。

  比如這次新冠疫情。就好像知道會爆發一樣,去年十一月知乎就有人問:如果中國再來一次非典,是否會付出更大代價?而幾乎所有的回答都極其樂觀。



  等到了肺炎肆虐後,知乎上關於疫情的文章卻又是馬屁橫飛。



  以上這些文章是我截取在抗疫最艱苦,湖北、武漢人民最哀痛的時期。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處在絕望之中待救。就在這樣的時刻,這些“知識刁民”就已經按捺不住地以欣快的行文、大好的心情開始展望美好未來,歌功頌德,比誰更能高瞻遠矚了。當濃濃的“知乎風”與對疫情的歌功頌德聯姻在一起,實在令人難忘!

  雖然並非清一色的歌頌文章,但歌功頌德的密集程度,感覺跟其他平臺比也算佼佼者。

  一個堂堂的知識平臺,對重大災難起不到知識預警的作用,只會麻痹大衆,災難發生後,又成了歌功頌德的先鋒陣地。從疫情發生前到發生後,知乎的表現可用醜陋二字形容。

  但我並不認爲這個平臺上都是些碌碌之輩,而是那些真知灼見,那些讓人覺得“危險不安”的回答早被平臺屏蔽了。

  知乎對言論的鉗制有多嚴?我是有着真切體會的。有一次,我委婉地表達從政者也會出現遺忘初心的情況。按說從九十年代起,這就不是什麼禁忌話題了,但鑑於當前的言論環境,我還是說得很小心。結果可能正是因爲我說得雋永了,反而造成了開放的理解空間,不到20個字,硬是讓草木皆兵的知乎網管解讀出了更“豐富”的險惡信息,對我禁言處理,實在令人啼笑皆非。看來以後只能批評落馬的貪官,否則只是抽象地提及貪官污吏這個概念,都得小心,這不是你一個小老百姓有資格說三道四的。

  所以,知乎的言論鉗制如此嚴酷,就不難理解你在那上面看到的都是些什麼玩意了!疫情或其他國計民生大事,肯定是有真知灼見的回答的,只是由於那是“不安全”的知識,被知乎刪掉了。這不是用戶的問題,是平臺篩選的問題,但反過來肯定也會對用戶形成汰選作用。

  當然,以上只是就那些大事、大話題領域而言。在許多非熱點、小衆的、離意識形態遙遠而且也不是什麼無聊扯淡的話題中,你在知乎還是會得到比其他地方更專業而有價值的知識分享,這一點,不能抹殺知乎。所以知乎也許因爲某些無奈的原因“跛了腳”,但即使是柺子,大部分身體也是正常的,甚至可以是強壯的。


2020年3月26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