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是不是梁山最嫉恶如仇的人?

文/常书远


李逵是不是梁山最嫉恶如仇的人?

知乎上有一个讨论李逵的话题。其中有位答主说李逵最大的特点是嫉恶如仇,引起许多争议。

说李逵最嫉恶如仇,乍一听让人不敢接受。此人滥杀无辜,劫法场时,除了杀官兵,连旁边的老百姓也一排排砍过去;打下祝家庄,李逵还杀了扈太公一家老幼;最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赚朱仝上梁山,李逵残忍地把四岁的小衙内的脑袋砍成了两半。

可以说,李逵是梁山最无人性之人。

于是有人问,这个嫉恶如仇的“恶”,恐怕是个人好恶的恶吧。

该答主坚定地说,就是善恶的恶。因为善恶,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这话虽听起来不敢恭维,但若仔细推敲,对李逵的定义可能还真是准确的。李逵大概真是一个有着强烈善恶标准的人。对他来说,梁山的事业就是善,谁阻碍梁山的事业就是恶。所以扈太公一家老幼,四岁的幼童,刑场上碍事的市民,因为他们碍了梁山的事业,所以就是恶,就该杀,李逵杀他们毫无愧意。

一个人,自己重新定义一套善恶的标准,只要真的形成了标准体系,也算他厉害。问题是,李逵的善恶标准是什么,却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

你说梁山的事业就是善,阻碍梁山的就是恶,那么梁山的事业是什么?李逵却未必十分清楚。也许在李逵心中,与朝廷对抗就是善,接受招安就是恶。如果梁山有哪个小喽啰敢对李逵说招安好,估计立马被他用板斧砍了;如果是哪个头领说招安好,李逵也会和他急;可如果这话是宋江说的,李逵会嘟哝两句,会短时间有些抗拒,比如扯诏骂钦差,坏宋江的事。但只要感到招安是不可逆转的风向了,李逵是不会坚持唱反调的,这时候他就会把善的定义改为招安,把恶的定义改为与朝廷对抗了。

请注意,梁山上那些反对招安的头领大多是真反对。而李逵最初虽然嗓门最高,但他其实并没有自己真正独立的想法,他只是不够机灵,受惯性影响一下子转不过弯。所以宋江根本不担心他,只担心那些嗓门不高,但内心真正反对招安的人。

但如果你说李逵是见风使舵的奴才,却未必准确。奴才大多要有一定智力,能第一时间揣摩到上意,迅速转变话风,切换自如,不像李逵存在一个迟钝的过渡时间。而且真正的奴才,他们心里知道自己是奴才,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说的、做的并不是自己真心的,只是墙头草迎合上级。

可李逵并不是这样。无论反对招安还是支持招安,李逵都是真诚的。

这种愚昧的真诚,在关键时候的破坏力,比那些奴才还大。

所以说李逵的善恶标准是没有标准的标准,这只是以我们常人的认知功能而言,在李逵那里是不存在这种矛盾的。

对于李逵来说,梁山的事业就是善,梁山事业的对立面就是恶。至于这个梁山的事业是什么,却并不是一个最值得探究的东西,他也没有那个能力探究。他甚至默认自己没有资格去定义。

可如果谁要是诋毁梁山的事业,李逵的板斧就会砍过来。这就是李逵的嫉恶如仇。

一个人,残暴地捍卫自己都不清楚,都没有认真探究过的某种东西,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人格。他们有多“嫉恶如仇”,他们对社会的破坏力就有多大。


2020年6月7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