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幸福公式

但丁是意大利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也是世界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不朽之作《神曲》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爲意大利文學增添了絢麗的光彩。

《神曲》表面上敘述的是但丁小我的得救過程, 但卻實現了作爲創作主體的但丁要把人類引向幸福的境地的創作意圖,在書中,讀者隨着但丁遊歷了地獄、煉獄以及天堂,見識了靈魂離開現世後所面臨的世界。神曲中,但丁揭示“幸福的公式”——信仰與理性。

《神曲》中兩個主要的領導但丁的人物,維吉爾和貝亞德。維吉爾象徵着理性之光,他帶領着但丁穿越了地獄與煉獄,見識了曾今犯下罪行的“亡靈”在死後所接受的懲罰。這裏也體現了天主教思想中善行惡行皆歸於人的思考。維吉爾代表的理性思想和但丁的哲學思想中雖然閃爍着一些新的火花,但是,中世紀的神祕主義和禁慾主義仍佔有主導地位。他認爲罪惡在於對物質和肉體快活的追求,善的極點是上帝。在他看來,支配事物發展的仍然是天命,而不是有着各種情感和理性的人。

有人說,但丁對羅馬教廷和教皇具有大無畏的批判精神,因爲在“地獄篇”中,但丁直述了當時的羅馬教皇的罪行,甚至點明瞭地獄已經爲其留好位置。的確但丁十分勇敢地批判羅馬教皇,但是卻沒有將矛頭指向教會的教義以及教會對於人們的思想道德的規範。這體現了但丁幸福公式的另一個重要組成成分——信仰。

首先在維吉爾象徵的理性引導下認識罪惡,悔過自新,然後在貝亞德象徵的自由意志的引導下最終到達至善。在《神曲》中,貝亞德象徵着神學和信仰,她不僅僅是但丁在天堂的引路人,也體現了在幸福公式中信仰大於理性。在新時代到臨之前,神學在中世紀具有絕對的地位,包括在地獄一層的存在——智者和哲人,即使有大智慧,有着理性,卻依舊無法進入天堂,只能等待着最終判定。他認爲“信仰就是所希望的事物之本質,也是未見事物之證據”,“希望是一種對於未 來光榮的預期”,“由於哲學的證據和自天而降的威權,這樣愛就深深印在我的心裏。”信仰是幸福的基礎,沒有信仰也就無法得到上帝的救贖。這體現了在中世紀轉折時期的作家對“人”的認識的深化。

在我的觀點裏,人不僅要有“服從”,也要有“理性”的思考。作爲公式,即得到幸福的方法,自然是二者缺一不可的。一個人沒用信仰的指引,沒有對信仰的愛,也不能夠認識到最高的真理,即信仰的地位高於理性。人只有“服從”是不夠的,但丁通過對情節安排強調,點明瞭精神領域的“服從”要跟隨“理性”,而“理性”也要服從於“信仰”。對於人的認識,但丁比中世紀的神學家有着更深刻的見解,看待人的精神構造有着巨大進步。

                                    2018.1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