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夜读】家训的力量之14——张英谈“让”

清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有“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之“六尺巷”故事传为千古美谈,其在家训《聪训斋语﹒卷二》中对“让”字又做出进一步阐释,以启后人。

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老氏以“让”为宝。左氏曰:“‘让’,得之本也。”

自古只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未闻“忍”与“让”,翻以酿后来之祸患也。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余曾署刑部事五十日,见天下大讼大狱,多从极小事起。君子敬小慎微,凡事只从小处了。余行年五十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张英首先引用了先圣贤哲对“让”的看法。古人讲:一辈子给人让路,自己也不会有一丁点的损失。老子以“谦让”为宝。左丘明也说:谦让是德行的根本啊。

他接着阐述,自古以来,都是听说忍让能消除灾祸,怎么会有忍让酿出祸患一说呢?特别是在小事上就要学会忍让。我曾经在刑部暂时代管了50多天,看到很多大案要案,多是起因于很小的事情。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必须从小处着眼着手,在事情刚刚萌发就妥善处理好,这样才能敬慎不败。

我是50多岁的人了,一辈子做人做事,很少受到小人的欺侮,一个好办法就是尽早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每每想到很多事情,都是受得小委屈,才不至于受大的委屈;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这是我的经验总结,从中受益多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为人处事别想着占便宜。孔子早就讲过,“为人处事,一门心思只想着自身利益,一定会招致更多的怨恨。”天下人都想着去占便宜,如果我占了便宜,就犯了众怒、惹了众怨;我不想去占这个便宜,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辩证地看,一辈子不占便宜,就是一辈子占了便宜。

一语中的。张英说到了根子上。

近来,新闻端每每报道杀人、灭门重大刑事案件,悬赏举报捉拿,结果多是行凶者或自杀或被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杀人偿命,两败俱伤。究其原因,正如张英所说,多是小事儿起因,诸如谁家在田界种树挡光影响了邻家菜地、谁家屋檐比邻家高出一截压人一头、谁家鸡鸭看管不善祸害了邻家庄稼……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处置不当,酿成惊天血案。客观来看,这就是双方从事情之初,都少了一点点谦让,如果有一方能让一小步,即使不会出现新时代的“六尺巷”,总还是能妥善处理,平息事情,就不会有后来的下不来台、收不了场,悔之晚矣。

我家小孩在读东北育才学校少儿班时,因为年龄小,班里常有一个淘气、讨厌的熊孩子,半开玩笑、半欺负人地搞些“恶作剧”,今个儿上课时偷偷把你鞋带解开绑到椅子腿上,下课时令你摔一跤;明个儿趁你午间吃饭后去打热水时,偷偷把你饭盒藏起来或扔垃圾桶里,诸如此类。我们告诉孩子,不跟他一般见识,更不能跟他打架,若实在过分,就告诉老师。结果,还没到两个学期,众多孩子不堪其扰,家长们纷纷找老师、找学校反映情况提抗议,这个淘气包终于在扔石头打伤某同学的头后,无奈转学了。

我住的园区,每一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小院子、小园子,闲暇时晒晒太阳、聊聊家常、养养花草、种种蔬果,美事一桩。可偏偏有人闲不住、爱折腾。即使你在自家院里再怎么折腾,总还说得过去,但是你总想占点便宜,硬是为了扩充自家院子而占些公共绿地,甚至不惜毁损公共设施、草木、道路,这就不对了,不美了。你一家院子可能大了、美了,却把公共园区毁了,好比一张脸,五官本来协调耐看,你非得把眼睛或鼻子整的跟某明星似的,但总体上还好看吗?这么做的结果,如业主群里的发声,群起而攻之,换句大白话,就是大家骂。这点便宜占的,值吗?

所以,今人读古人的经验之谈,一定要好好琢磨,慢慢领悟,付诸践行。张英告诉我们,一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二是吃小亏则不吃大亏,三是不占便宜是占了便宜。您认同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