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下半場,守住金融之本,爲風險控制護航

11月,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對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指出,我國需要把握全球金融科技發展大勢,加快完善現有監管框架、創新監管模式和手段。在尊重市場原則、鼓勵創新的同時,積極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趨利避害,促進我國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1、金融科技佈局:傳統企業大舉革新,互聯網巨頭加速入局

近年來,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浪潮,推動了我國金融產業迅猛發展革新,催生出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衆籌融資、智能投顧等多種新型業態。

一方面,傳統的金融機構利用科技手段大舉創新。一是調整優化經營戰略和架構,摒棄依靠傳統網點的“人海戰術”,在鞏固傳統渠道的同時,探索微信公衆號、網絡直銷等多元化渠道,拓展線上金融服務。二是提升服務效率,通過互聯網渠道不斷創新產品服務,利用大數據、智能生物識別等技術實現支付、風控等業務流程優化。例如,中國銀聯、太平洋保險藉助快商通“聲紋識別反欺詐解決方案”,實現遠程身份審覈,極大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率。三是提高經營效率,開發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展智能投顧業務,在支付清算、信用管理、資產託管等方面引入區塊鏈技術,藉助智能合約,簡化風險管理,增加透明度。

另一方面,大型互聯網科技企業入局,加速科技創新。一是牌照獲取方面,2015年阿里巴巴和騰訊各自作爲主發起人成立了浙江網商銀行和前海微衆銀行,將“服務場所”設 置在線上,打破傳統金融服務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二是優化金融服務方面,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手機支付業務,在零售支付領域佔據重要地位,螞蟻金服還通過芝麻信用、螞蟻金融雲、網金社等業務,提供徵信、雲計算、資產交易平臺 等金融服務。三是業務合作方面,主要體現爲科技企業爲傳統金融機構打造線上運營平臺,向金融機構開放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併爲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線上渠道。

從各入局玩家的公開動作可以看出,新戰場已經開啓,融合和賦能成爲新的關鍵,而降本增效與風險控制,仍舊是長期課題。

2、金融科技賦能,“風控”重於“效率”

縱使科技已經成爲經濟生活中的基礎設施,經濟結構的變化、商業規則的重塑、產品的顛覆式創新都離不開科技的推動。但金融科技依舊要抓住金融的本質,再解決降本增效問題之前,要先解決金融風險問題。

科技賦能金融的核心在於強風控,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論是從數據積累還是技術創新,都將顛覆傳統的風控方式,通過在審批、實時預警、欺詐識別、監管合規檢測與報告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藉助新技術識別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將成爲科技賦能金融的重要應用。

目前,人工智能風控主要體現在大數據和智能生物識別這兩個技術上。

大數據風控:大數據風控能夠能夠在用戶畫像,反欺詐,信用評級等方面大大提高金融機構的效率和風控能力,是金融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結合的一項科技手段。大數據風控,主要覆蓋獲客、身份驗證和授信、貸中後等環節。

綜觀國內市場,以螞蟻金服、度小滿金融等平臺爲代表的一批規模較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已經藉助其自身優勢建立了先進的大數據金融風控系統,並將其深入應用到支撐普惠金融發展的行業大趨勢中。

大數據風控代表1:度小滿金融

“百度”旗下的度小滿金融,致力打造“響應模型+授信預估模型+looklike+用戶畫像”的智能獲客技術,並基於模型給出差異化的信貸額度和利率,提升客戶盈利性。

通過個體風險和關聯風險的多維分析,度小滿實現了“精準識別客戶羣體的不同風險特徵”的目標,並在信用評估的基礎上形成信用分級管理,在准入環節中將不合規、高風險的攔截在外,保證資產風險可預期。同時,啓動風險掃描規則引擎,提升貸中、貸後的管理能力,做到了全生命週期的立體金融風控。

大數據風控代表2:同盾科技

定位爲“智能風控管理引領者”的同盾科技,其風控體系也是基於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深度利用。

目前,同盾科技基於AaaS風控理念,風控及數據分析應用領域擁有包括反欺詐、信貸風險管理、逾期管理、客戶價值挖掘、保險科技、移動安全等六大類產品系列,爲非銀行信貸、銀行、保險、基金理財、三方支付、航旅、電商、O2O、遊戲、社交平臺等多個行業客戶提供了便捷智能的風險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智能生物識別風控:在金融領域,生物識別技術因其具有不易遺忘、防僞性能好、不易僞造或被盜、隨身“攜帶”和隨時使用的特點,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爲風控新的風口。

智能生物識別風控代表1:商湯科技

在2015年,曠視科技針對遠程實名場景推出了FaceID在線身份驗證服務,能夠爲用戶提供從端到雲的豐富身份驗證服務。可通過金融級的人臉識別及證件識別技術,幫助用戶便捷安全地實現1:1在線身份驗證、證件驗證,從而達到在線核身的效果,解決現有在線驗證方式交叉驗證複雜的難題。

在體驗上,曠視科技FaceID人臉識別技術可迅速檢測獲取用戶人臉圖像數據,通過與證件識別採集到的身份證人臉照片相匹配,可準確判斷認證者身份,整個過程僅需幾秒鐘時間。

智能生物識別風控代表2:快商通

快商通以聲紋識別技術爲切入點入局。其聲紋識別反欺詐解決方案以基於深度學習的聲紋識別算法爲核心,可實現對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呼叫中心等語音通道中說話人的實時身份確認與身份辨認,爲銀行、信託、保險、互聯網金融等金融公司和服務機構提供精準高效的身份認證和反欺詐服務,極大限度地降低身份盜用風險,提高身份驗證業務效率。

其他方式相比,聲紋的主要優勢體現爲採集設備便宜、非接觸式、不易仿冒、可併發識別。特別是其“非接觸式”、“遠程識別”的特點,使聲紋在電話端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此外,聲紋識別的“動態”特徵,使得該技術在風險控制上更優於人臉識別與指紋識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