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角度談談簡書互動(個人體驗,不喜勿噴)

一、關注與回關

經常看到有些簡友寫文,說自己關注別人,別人不回關,覺得被瞧不起。

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1.一個人只能決定自己的行爲,不能決定別人的行爲。

2.關注誰,主動權在我自己手裏。

3.這個人的文章持續有我喜歡的內容,我想追看,於是關注了。我已經得到了我想要的,不是嗎?

4.至於他人是否回關,取決於自己是否有吸引他人的東西。在簡書第一印象當然是文章,第二可能是持鑽量。第三是客氣回關。

拿我自己舉例,所有關注我的人,只是關注我,沒有在文中互動的;互動是那種格式化敷衍的;還有不在文章互動只發簡信的;我不會去回訪。因爲沒有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網絡社交上。

在我文下用心留評的,我都會去主頁看一下文章,連續看三篇文章,沒有感興趣的內容就不回關了。

回關的第一要素是:有沒有文章吸引我想看?

5.覺得關注別人不回關就受傷的人,取關是你的權利,也是你自己完全自主的。

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任。同時這樣的心態也值得覺察,爲什麼我們以爲別人一定要回應自己?別人不回關爲什麼讓我們受傷?現實生活中和人交往也要你情我願,爲什麼網絡你情別人不願就受傷?

網絡世界呈現的關係狀態,生活中也會重複模式。

當然,也有朋友說,今天的我你愛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在此,我真誠地祝福,每個朋友都發狠,活出讓愛理不理你的人高攀不起的狀態。


二、回訪互動

1.關於點贊回評。不是關注的每個人都能拜訪到,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2.我的互動路徑是,每天早上先看我熟悉也喜歡的幾個文友更新,然後順着在我文下評論互動(初次到訪留個圖標或者呵呵,哈哈的文友,我也不回訪)的文友回訪(回訪到水文,僞原創文我就悄悄走了。),如果發現是抄襲文我肯定取關。

3.這些互動結束了,有能量富餘,我會看看關注的其他好友中有沒有更新的好文。

4.簡書互動,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當自己沒有幾十篇好文章留人的時候,過多時間互動是沒有意義的。就像你請客人去你家,結果家徒四壁,還要客人點贊評論。是不是也有點強人所難呢?

5.有些朋友贊評我,我沒回。我贊評過陌生文友好的文章,也有人不回訪我。點出去的贊,是發自內心的欣賞;留下的評論,是讀文的感悟。贊評是讀文當下愉悅的反應,在贊評的一刻已經畫上句號,已經完形。

如果因爲別人沒有回訪贊評就生氣,不妨問問自己贊評的初心。

我們去書店看到自己喜歡的書,不還得花錢買書嗎?爲什麼讀到自己喜歡的文字,點個贊留個評論,對方不同等回我們,我們就受傷了呢?我們的關注點到底是在文字還是在哪裏?這個其實也值得問問自己。

6.沒寫什麼好文字也被熱捧有沒有?有。像簡叔,鑽貝資產幾百萬,他發張照片沒有字也有人點贊,那是因爲他之前有送別人高熱量讚的交情。才華不夠,財力來湊,現實生活中管用,網絡世界同樣管用。遊戲都有人民幣玩家(買裝備,找代練),級別高出來就是好組隊啊。——雖然簡叔也點讚我好幾篇文章,不過對於他發一張圖片的文,留評論調侃一下是可以的,點讚我是不點的。

李砍柴的碎碎念,有觸動我就留評,給好友和文下用心評論的文友回訪完,能量充足時會點贊,他只贊過我兩篇。我覺得很正常,是我自己要去讀文的,和他是否回訪沒有半毛錢關係。

與其憤憤不平,不如埋頭讀書寫字。在簡書,寫出好文字是硬道理。


三.關於取關,關於好友

因爲取關,我得罪過一些人。

我持續寫悲觀傷心陰鬱文字時,負能量的人喜歡我的文風。有些喜歡正能量的人取關了我。

我持續寫樂觀喜悅明亮的文字時,正能量的人喜歡我的文風。有些喜歡負能量的人取關了我。

每個人在閱讀的文字裏尋找自己生命的呼應,藉由文字感念自己。

我被人取關,也在階段性地取關人。如果因爲別人取關自己受傷,不如看看自己的心,是否在關係中習慣於控制,既控制別人,也控制自己。

李砍柴寫碎碎唸的時候,我關注他,跟讀他。
當李砍柴的號都是砍柴書院公號格式文的時候,我取關了他。
有一天李砍柴又回來碎碎唸了,我又關注了他,跟讀他。
我關注和取關,李砍柴根本不會留意到。那是因爲他的粉絲池子足夠大,他的時間和精力不會放在這個點上。

如果因爲被取關,懷恨交惡,對不起的其實是自己。

這個世界上別人傷害不了你,除非你自傷去呼應別人。

所有向外索求的關係,都是操控,也失去了關係的意義。

無論我寫負能量還是正能量,都願意讀我的人,是敞開自己接納我的人,我在心裏將他她們視爲:好友。

我被好友接納,我也接納好友的一切,這個時候的互動,不僅僅是文字的互動,還是生命與生命的互動。


四.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記得自己。

允許有人不喜歡你,就像你的存在一定會吸引同頻的人喜歡一樣。

人和人的吸引是有能量場的,你如何修煉自己的能量場呢?

最後我想說:每個人擁有的,無論好壞,都是自己吸引來的。每個人經歷的,體驗的和得到的,都是以自己創造的生命環境做生態的。

所以,誰和你在一起,你的狀態決定。

那麼,我們餵養自己什麼呢?

像一棵樹一樣,只管紮根生長。

讓喜歡文字回到純粹的喜歡。

讓追逐收入回到現實的工作。

在滔滔網絡洪流中,願你記得爲什麼來簡書!

在人來人往的喧鬧中,願你永遠記得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