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有些事,堅持時間足夠長就有意義了

昨晚書生告訴我,長沙五一路夜市地攤,據說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想去探地攤盛況。

想到每個星期二都有實用心理學實操課,我也趕一回時髦,開課同時啓動課堂上的跳蚤市場,學員閒置物品內部流轉。

即興定了幾個規則:

1.流轉物品一律10元一份。

2.物品成色須八成新以上,清潔清爽。

3.暫定範圍:包包,衣服,飾品,小家電,護膚品。

發到共修羣裏,一上午大家討論得熱鬧非凡。

有個運動鍛鍊堅持得很好的男博士說,他要去初高中學校門口擺攤,接的生意是:專業教訓家長。

大家都覺得這個擺攤生意有得做。有些家長將孩子當圓夢工具,當學習機器,唯獨看不見孩子做爲活生生一個人的需求。

在我所接的孩子諮詢個案裏,99%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父母不面對自己的問題,拼命地用各種方式整孩子,直到孩子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做心理工作久了,看看孩子的眼睛,大概就知道孩子是什麼狀態,活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

許多孩子的目光,躲閃遊離,甚至很空洞。可想而知孩子的生命力有多弱小。

人的容貌,30歲之前遺傳因素影響大,30歲之後的容貌,由心決定。所以看看家長的容貌,大概就知道家長是什麼性格模式。

有些家長,面容麻木,不知道情緒和感受是什麼,永遠都在講着道理,證明我是對的,我是爲孩子好。

有時候真心覺得,父母這個重要的身份,是最需要專業學習培訓的,大多數人卻憑着本能養孩子。

《都挺好》電視劇中的蘇明玉,從初中就開始對抗母親,逃離家庭,卻不知不覺活成了她恨着的母親樣子。面對愛情,她敏感疏離又居高臨下;面對生活,她對自己狠,對世界也狠。

沒有覺察,人更容易在家族模式裏輪迴。

想起一個笑話,有個孩子對父母說:“有些鳥兒,自己從來就不飛,它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飛,卻拼命打着自己生的小鳥,要小鳥飛。”

笑話其實不好笑,倒是很貼切地隱喻了有些家庭模式。

父母一口污言穢語,言行舉止多有不端,教育孩子五講四美。

家裏麻將聲震天,吼罵着孩子好好學習。

見便宜就佔,遇困難就躲,苦口婆心教育孩子做人要有責任心。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殊不知孩子的世界早已撕裂多少回。

博士這一年來癡迷於心理學,在自己教的大學生中,一直在做公益性質的心理科普。有感於孩子的心理苦,絕大多數來自於父母的模式,纔有今天“專業教訓家長”的擺攤幽默。

堅持帶了近兩年的實用心理學實操課堂,培育了許多專業有愛心的種子,他們自助助人,在自己的領域影響更多的人。爲他們鼓掌的同時,我也特別開心。

每次我都會將這句話送給開啓心理學助人旅程的夥伴:一件正確的事情,仍然需要自己默默堅持一段時間,纔會有人相信,有人跟隨。

有時候,有些事,堅持時間足夠長就有意義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