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APP使用體驗 | 我們真的需要重建一個朋友圈嗎? 產品目標:重塑一個朋友圈 隨時隨地記錄日常 只和關心你的人分享 緩解社交壓力 總結

看公衆號時,偶然看到了微信推送的“有記”APP內測廣告,這款APP幾個月前便已開始內測,但當時並未找到邀請碼,作爲一個社區類APP的體驗型用戶,既已得到這個機會,自然要下載體驗的。

作爲一名前十八線產品助理,以本人的產品知識難以對此APP進行太過專業的分析,加上本人雖對體驗社區社交類APP感興趣,但個人在生活中並不喜歡社交,因此並非此類APP的目標用戶,所以本文會更偏向個人比較擅長的交互體驗及個人向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速來不喜歡照搬產品體驗報告的格式,固定的模板實在是影響寫作興趣,所以本文就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來寫作了。

先下結論:依個人之見,有記雖然是有豐富社交基因的騰訊產品,但正如此前“挑戰微信”的一系列社交APP一樣,並無明朗的發展前景。

產品目標:重塑一個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曾是一個用戶分享生活的空間,但是隨着各類社交關係的湧入,朋友圈成爲了一個複雜的地方,發一條朋友圈成了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用戶不得不反覆糾結措辭,檢查分組。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越來越多的用戶越來越少地在朋友圈分享生活。

可是人類分享生活的需求依舊存在。有記APP正是基於這一需求而推出。

隨時隨地記錄日常

在微信發一條朋友圈你需要打開微信-點擊最上方的朋友圈-點擊最上方的拍照圖標-點擊拍照或從相冊中選擇-選擇圖片-編輯內容-點擊頁面頂部發送,這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

而在有記,你只需要打開APP-點擊頁面底部的“+”-選擇照片或點擊頁面底部的按鈕進入拍照-編輯內容-點擊鍵盤上方的發表。從交互上看,這確實比微信方便太多。你不需要太多的步驟,主要的操作按鈕均位於頁面底部,在單手操作可觸及的範圍內,確實更有利於隨時隨地分享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點擊“+”發佈動態時必須選擇圖片,如不想發送圖片需要像微信那樣長按“+”添加圖片。不過,從話題中進入發送動態不需要選擇照片步驟,可能是因爲某些話題不太適合發圖片才進行這樣的差異化設計吧。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APP可以根據你的圖片和文字爲你匹配話題,既能通過話題給予動態一定的曝光度,又不像手動選擇那樣浪費時間。

發佈動態的功能可以說是過關了,除了沒有使用頻率低低優先級的編輯圖像功能其餘功能都很完善。

只和關心你的人分享

可是對於一款社交社區類APP而言,決定用戶留存與否的當屬關係鏈和內容。從首頁以展示已關心的用戶的動態爲核心的頁面結構來看,APP將關係鏈擺在了首位。

從關係鏈的構建的方式來看,又可分爲基於微信構建的熟人關係鏈和基於內容構建的陌生人關係鏈。

新用戶首次使用APP首先要進行登陸。作爲騰訊自家產品,其優勢是使用微信登登錄後不再需要綁定手機號的繁瑣步驟就可以進行社交互動,這無疑是舒適的。

有記目前支持從通過搜索已註冊的用戶、掃描二維碼名片及邀請微信好友三種方式添加好友。而目前內測階段每位用戶僅可邀請3位微信好友,“關心你的人固然在精不在多,但從構建熟人關係鏈的角度來看,這數量就有點不夠了。不過這個編輯描述還是蠻有趣的。

在內容方面對新人而言不那麼友好,在你未添加任何好友也未“關心”任何陌生人的時候,你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空白的首頁,這會成爲用戶留存的第一道障礙。

話題模塊是新用戶獲取內容的唯一方式,而有記並不想把話題做成基於特定問題臨時的討論平臺,而更類似微博的超級話題,希望可以打造一個有一定用戶粘性的圈子。

一個細節是,在用戶未關心任何話題時所展示的建議話題爲兩行六條,而當用戶有關心的話題時,展示的建議話題爲一行三條,這保證了在一屏內可以把關心的話題和建議的話題都展示出來,又使頁面不會太空曠,同時也凸顯了已關心話題的重要性。

與微博類似,用戶在發送動態時,手動輸入不存在的話題,即可完成新話題的創建。

由於產品目前仍在內測階段,話題活躍度很低,隨便翻幾條動態下去便是很久以前的內容。同時,有記也面臨着圈子類產品有其共有的問題,即內容分散,用戶需要點擊進入每一個話題才能查看具體的內容,這影響了優質內容的傳播,導致有記APP內容的曝光度不是很高,用戶發佈內容後難以獲得有效反饋,進而降低用戶的積極性,這是用戶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生活牆模塊就是基於這一問題而設計,我想這一設計的目的就是給予優質內容一個匯聚空間。每日十條,每天更新。不過就目前來看,內容質量有趣差強人意。

爲了使內容有更多可讀性,部分話題內設有日報模塊。資訊內容多來自一些頭部公衆號,比各類營銷號震驚體看起來舒服很多,但還是有一種降低格調的感覺。

比之微信,有記顯然是重多對多的社區功能而輕一對一的社交功能的。消息功能隱藏在首頁右上角,三條橫線的圖標含義有些不明不白,聊天功能也很簡單,僅支持發送文字、表情、圖片、視頻。相比微信實在是相差很遠。

緩解社交壓力

曾幾何時,微信也是一個暢所欲言的空間,可是隨着複雜社交關係的引入,如今卻成爲一個令人壓抑,充滿焦慮的地方。而在使用有記APP的過程中,可以很明顯感覺到的一點便是它在儘可能地減輕用戶的社交壓力,讓用戶儘可能放下社交負擔,暢所欲言。

作爲“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騰訊系社交產品,有記沒有選擇如當年微信那樣直接導入QQ好友關係鏈的道路,讓用戶直接添加已註冊有記的微信好友。對比強行將用戶的閱讀動態展示給微信好友的微信讀書,有記的做法使關係鏈的塑造不那麼方便,但卻更體現了對用戶隱私的尊重,好友添加是一個主動的行爲,照應了其產品理念“只和關心你的人分享”,確保用戶添加的好友都是真正能共同分享生活的朋友。

你看不到其他用戶的關心數及粉絲數,甚至動態的點贊及回覆也和微信一樣,僅有共同好友可見,這使你不必因爲自己粉絲數量少而覺得找不到認同感,也不必在乎自己發佈的內容會不會因爲點贊太少而被嫌棄, 不必擔心自己的評論因爲被不想關的人看見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微信朋友圈想要讓用戶發佈自己的原創內容,而不是各類轉發的信息,因而沒有設計轉發功能,粘貼的文本發佈後會被摺疊,但是仍抵擋不住轉發的各類營銷信息的刷屏。而在有記中,專門設計了分享模塊,用戶轉載的動態全部匯聚於此,倒是解決同質化轉載信息氾濫的一種新方案。

有記是一款熟人社交與陌生人社交功能兼具的產品,可是個人生活終究會涉及不少隱私的成分,面向陌生人的公開分享難免會使一部分人無法接受。而私密賬號功能正解決了這部分用戶的痛點。設置後,發佈的動態僅有已關心自己的人可見,陌生人需要你的同意才能關心你,這就帶有很強的熟人社交性質了。

總結

無論是有記產品的功能邏輯還是視覺設計,都隱隱有些微信的影子。很多功能脫胎於微信而設計,除了或許會節省一定的開發成本,更體現了其重塑微信朋友圈的產品目標。

可是用戶真的能重塑一個朋友圈嗎?這很難。熟人社交關係鏈的遷移實在是一個大工程,這正是近年來花樣繁多的社交APP層出不窮卻無一能動搖微信地位分毫的原因。平心而論,微信的社交體驗並不美好,可是沒有了社交關係網體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微信的發展是基於其特定的時代背景,這是無法復刻的。打敗微信的產品不是不會存在,而是要等到如當年那個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普及的時代一樣,一個有新技術出現,帶來新的社交形態的時代纔有可能。或許5G時代的到來會帶來這樣的機遇,但現在還爲時過早。

再看有記,縱然在產品細節上有些新奇之處,可是功能並沒有脫離智能手機時代的傳統,仍基於傳統的圖文、視頻分享而存在。或許它有些體驗上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並沒有帶來用戶體驗質的飛躍,用戶不會爲了這一點點優勢,付出高昂的遷移成本。

但此類產品也並非一無是處,作爲一款小衆產品,如能有較好的內容運營,對那些有所表達慾望,又不喜歡在熟人社區發言的用戶來說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少大學類話題的出現或許是產品對目標用戶的一個探索,向我推送這個APP的廣告也正來自一個關注大學生相關話題的微信公衆號。有時間、有精力、有好奇心的大學生羣體也正是此類產品可以探索的優質目標用戶羣體。

平心而論,產品確實有些亮點,但是這些亮點並不足以使我留下來。主要的原因在於內容不多,反饋太少(我還是更傾向於把它作爲陌生人社區產品)。但是看看發佈動態送騰訊視頻網站季卡的活動,我決定還是暫且留下觀望一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