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auto_ptr智能指針

C++中的auto_ptr(俗稱智能指針)所做的事情,使用起來就像普通指針,但當其動態分配內存時,不再需要考慮清理問題。當它的生存期結束時,系統會自動清理它指向的內存。

 

其實auto_ptr是一個模版類(注意實質上還是一個類)。主要解決內存泄漏問題。

 

原理:其實就是RAII,在構造的時候獲取資源,在析構的時候釋放資源,並進行相關指針操作的重載,使用起來就像普通的指針(!!!其實實質上還是一個類)。

 

0. 先看看如何使用:

int * a=new int(5);
auto_ptr<int> ap(a);//獲取某個對象的所有權
cout<<(*ap)<<endl;//之後ap就可以像指針一樣使用了。

注意頭文件是#include<memory>

注意是auto<int>而不是auto<int *>。觀察源代碼發現類auto_ptr的私有成員是T* ap;所以這裏是<int>而不是<int*>。

 

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源碼:

template<class T>
class auto_ptr
{
private:
T*ap;
public:
//constructor&destructor-----------------------------------(1)
explicit auto_ptr(T*ptr=0)throw():ap(ptr){}//首先它的構造函數是不支持隱式轉換的
~auto_ptr()throw()//雖然構造函數中沒有new空間,但是這裏使用了delete。是因爲智能指針是用來獲取指針所有權的,而這個指針是指向new出來的空間的。所以析構需要delete
{
delete ap;
}
//Copy--------------------------------------------(2)
//它的copy有兩個函數,注意兩個copy函數內部實現,源智能指針將失去對指針的所有權。
auto_ptr(auto_ptr &rhs)throw():ap(rhs.release())//同類型的copy,例如:auto_ptr<int> a(p); auto_ptr<int> b(a);-->就是調用了這個copy
{}                                              
template<class Y>
auto_ptr(auto_ptr<Y>& rhs)throw():ap(rhs.release())//模版中的類型不同的copy。例如:auto_ptr<Derived> a(p); auto_ptr<Base> b(a);用於多態中
{}
//assignment
//和copy類似,源智能指針將失去對指針的所有權。
auto_ptr& operator=(auto_ptr& rhs)throw()
{
reset(rhs.release());
return*this;
}
template<class Y>
auto_ptr& operator=(auto_ptr<Y>& rhs)throw()//參照上面的copy,用於多態中。
{
reset(rhs.release());
return*this;
}
//Dereference----------------------------------------------------(3)
//類auto_ptr重載了這兩個操作符,使得它用起來像指針一樣。
T&operator*()const throw()
{
return*ap;
}
T*operator->()const throw()
{
return ap;
}
//Helperfunctions------------------------------------------------(4)
//類auto_ptr實現了幾個公共函數,提供用戶使用
//valueaccess
T* get()const throw()//獲取該智能指針擁有的指針
{
return ap;
}
//release ownership
T* release()throw()//釋放該智能指針擁有的指針
{
T*tmp(ap);
ap=0;
return tmp;
}
//reset value
void reset(T*ptr=0)throw()//給該智能指針重新獲取另一個指針的所有權
{
if(ap!=ptr)
{
delete ap;
ap=ptr;
}
}
//Special conversions-----------------------------------------------(5)
//存在的作用是可以使得下列的式子成立。
//auto_ptr<int> ap=auto_ptr<int>(new int(1));
//auto_ptr<int> ap;
//ap=auto_ptr<int> (new int(1));
template<class Y>
struct auto_ptr_ref
{
Y* yp;
auto_ptr_ref(Y*rhs):yp(rhs){}
};

auto_ptr(auto_ptr_ref<T> rhs)throw():ap(rhs.yp)
{}
auto_ptr& operator=(auto_ptr_ref<T> rhs)throw()
{
reset(rhs.yp);
return*this;
}
template<class Y>
operator auto_ptr_ref<Y>()throw()
{
return auto_ptr_ref<Y>(release());
}
template<class Y>
operator auto_ptr<Y>()throw()
{
return auto_ptr<Y>(release());
}
};


注意的方面:

1. 看看構造函數與析構函數

1> auto的構造時獲得對某個對象的所有權。

class A
{
public: A(int i):m_a(i)
              {}
        int m_a;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int * a=new int(5);
       A*a=new A(3);
       auto_ptr<int> ap(a);
       //auto_ptr<int> ap=a;   -----(1) error
       auto_ptr<A>apA=auto_ptr<A>(new A(2));
       //auto_ptr<A> apA=new A(2);  ------(2)         error
       //auto_ptr<A> apA=(auto_ptr<A>)a; ------(3)    error
       system("pause");
       return 0;
}

注意:

        前兩個錯誤在於調用了類auto_ptr的copy構造,而很顯然沒有匹配的copy構造。其實就相當於兩個不相干的類的對象進行copy構造,這樣顯然是不對的。

         3錯誤在於調用了類的賦值重載,其實就相當於兩個不相干的類的對象進行賦值操作,這樣顯然很荒謬。

2>  因爲auto_ptr析構會刪除內存。所以不要兩個auto_ptr擁有同一對象:

       int * a=new int(5);
       auto_ptr<int> ap1(a);
       auto_ptr<int> ap2(a);

這樣是很危險。

3> 因爲auto_ptr的析構中刪除指針用的是delete,而不是delete[].所以我們不能用auto_ptr來管理一個類對象數組。

 

2. 拷貝和賦值函數

1> 由源碼可知,auto_ptr的拷貝和賦值後,源智能指針將失去對指針的所有權。

       int * p=new int(2);
       auto_ptr<int> a(p);
       auto_ptr<int> b(a);
       //cout<<*a<<endl;    error

2> 由於拷貝和賦值的特殊性,當智能指針作爲參數對函數進行傳參時,就會出現問題,傳參的過程中,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臨時智能指針,實參對其copy構造,則實參就失去了所有權,而函數結束後,系統會銷燬這個臨時智能指針,所以連同綁定的指針指向的內存都已經被釋放,顯然不合理。

所以不要把智能指針當作參數。

3> 有源碼中可以看到copy和賦值都有兩個函數,而第二個函數就是用於多態的。用子類指針對父類指針進行copy構造和賦值。

4> auto_ptr不能作爲STL中的容器對象。因爲STL容器中的元素要經常copy和賦值,而auto_ptr會傳遞所有權,不是值語義的。所以不行。

附:值語義就相當於值傳遞;對象語義就相當於引用傳遞。

 3. auto_ptr提供了一些函數可供使用

get();  release();reset();

 4. 說一下特殊轉換

//auto_ptr<int> ap=auto_ptr<int>(new int(1));

//auto_ptr<int> ap;

//ap=auto_ptr<int> (new int(1));

如果想使得這兩個式子成立,必須要有auto_ptr_ref。

首先:

//auto_ptr<int> ap=auto_ptr<int>(new int(1));

因爲auto_ptr<int>(newint(1))是一個臨時對象,而臨時對象是不能作爲copy構造裏的引用參數的,所以我們必須重寫一個copy構造,使得copy構造的參數不是引用類型。

而我們不能寫出這樣的copy:auto_ptr(auto_ptr p){};這樣顯然是不行的,因爲傳參就會調用copy,則它就會循環調用。所以我們寫成:

auto_ptr(auto_ptr_ref<T> rhs)throw():ap(rhs.yp)
{}

之後,我們就要把auto_ptr可以轉換成auto_ptr_ref,所以我們寫了一個類型轉換函數:

template<class Y>
operatorauto_ptr_ref<Y>()throw()
{
returnauto_ptr_ref<Y>(release());
}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那個臨時對象轉換成auto_ptr_ref,然後再調用我們重寫的這個copy構造,我們就實現了這個copy過程。

 

 

//auto_ptr<int> ap;

//ap=auto_ptr<int> (new int(1));

而賦值過程和上面的過程是類似的。我們重寫賦值函數就可以了。

至此我們用掉用了3個函數。

而auto_ptr_ref裏面有4個函數。還有一個:

template<class Y>
operatorauto_ptr<Y>()throw()
{
returnauto_ptr<Y>(release());
}
};

而這個類型轉換函數的作用:就是不同模版類型可以相互轉換。比如: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Base
{
public:
       template<typenameY>
       operator Base<Y>(){
              return Base<Y>();
       }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Base<int> a;
       Base<short> b;
       a=b;//OK
       system("pause");
       return 0;
}

使得a=b;可行。但是具體在auto_ptr中,這個函數具體怎麼用,還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心得:

其實這個auto_ptr就是一個類,只是重載了*和->符號,所以它的對象可以像指針一樣:*p來返回引用對象。p->來調用對象的成員。需要注意的是類auto_ptr的實現(重點),比如copy和賦值都跟常理不同。而因爲本質上是一個類,所以銷燬它是就自動調用了析構函數,使得不會因爲異常而內存泄漏。就是RAII技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