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肖申克的救赎》:打破迷墙,让人性绽放光芒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大特色:从瑞德口中道出的画外音饱含沧桑,不疾不徐,仿佛叙说着一个与他无关的故事,声音听着蛮舒服,而且他说的像那么回事,这优雅的声调确实让影片增色不少。


瑞德这个角色贯穿全篇,虽然本文的主旨不是讨论他的声调,而是尝试探讨一点故事背后的人性,但就从他开始讲起想来也无妨吧。


在我看来,瑞德的存在,就是生活中多数人的缩影。他安分守己,不招谁不惹谁,表现算得上良好,他还用自己的小聪明在牢里混得一席之地。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强,这话用在瑞德身上,挺贴切。


然而,我们都知道,能适应环境是一回事,喜欢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多数人都能适应如今的活法,但自己喜欢吗?这是个问题。


当一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的时候,年少的好奇心与那股仿佛无穷尽的热情也慢慢地被现实消磨殆尽。有的人偶尔还象征性的反抗一下,但用不了多久,便会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的想法就是一堵思维的迷墙,而且有个好处:即使你撞过去了也不必担心会头破血流。只不过,时间长了,自己会觉得心里有点发慌,有一种说不清的压抑感。



这种感觉,瑞德就非常熟悉,他旁边的狱友也差不太多,他们很少会问自己一句,向来如此,就是只能如此吗?


多数人都这样,随着生活的波涛起起伏伏,太多的事情身不由己,年轻时曾想要做出些改变的那腔热血,已被“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之类的感叹挤到心底最角落的位置。


倘若只是这样,那倒也还不赖,路是自己走的,真要抱怨,就大骂自己几句,最可怕的是,人在适应了墙内的日子后,变得离不开这种生活方式,甚至误以为人就该这样活着,还想要将它传给下一代……


有人会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人是监狱长诺顿和他的跟班,他应该负上首要责任。此话有点道理,监狱的职能是叫人改过自新,诺顿却把肖申克变成了一所黑狱,这个客观事实仿佛无从反驳。


我也不想去反驳,知法犯法的人非但不值得别人同情,还该被人唾弃。我想说的是,诺顿也是受害者,只不过,害他的人就是他自己。



监狱的高墙围住犯人,诺顿也被一堵墙围着,那是人的私欲。放眼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就被困在这堵欲望之墙内,上不了天堂,哪怕他手里拿着《圣经》。


同样该遭到唾弃的还有“三姐妹”之流,此类人虽然数量极少,却是人性中阴暗面的典型,唯恐天下不乱指的就是这种人。即便将他们收进牢房中也难以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把他们困住的是动物本能中的兽性,用野性难驯来形容比较合适,矛盾的地方是他们活在趋于文明的社会中,所以此类人士需要的只是一根鞭子,而无需讲什么大道理。


恶的反面是善,老布就非常善良,从他养的那只鸟儿就能知道。在得知自己获释的消息后,老布却不喜反悲。


他的担忧不难想象出来:一个人在狱中待了几十年,假如日子过得还算惬意,难免会对监狱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家的感情,此时离开,重新投入陌生环境,他断然不肯,所以才不惜以身试法,希望继续留在这个家里。


在现实中,有些人心里的忧虑就同老布相仿,他们一生虽然从未进过监狱,却对周围的新生事物有种莫名的排斥心理,甚至有点恐惧感,只好牢牢抓住手里的东西,两者之间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担心自己会被时代所抛弃,又不太愿意尝试新事物,于是,就在心里筑起一面防御性的高墙,好让自己继续活在原来的世界中,这种两不相扰的状态可以让自己好受一点。


有形的墙可以看到,但由成见、自欺欺人和故步自封所打造而成的思维迷墙,不容易看得清楚,很多人就迷失在自己建造起来的高墙之内。老布就是个绝佳的例子。


只有少数人才会无视一切高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比如安迪。他含冤入狱,被判了无期徒刑,身份、地位和家庭都没了,照常理推测,一个人在蒙受了这样的不白之冤且还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多半会就此消沉下去,得过且过,一众狱友就是这种想法。



可安迪却不依常理出牌,一进去就害了瑞德输掉两包干粮。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地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的内心坚定,骨头也够硬,即便是受了莫大的委屈,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


不管是有形的墙还是无形的墙,都阻挡不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那光芒甚至能照耀旁人。


安迪没有就此消沉,也没有抱怨,只是沉默,这表明了他的态度:沉默是无声的反抗。他怎么都不肯融入到别人已安排好的环境中。


根据我的观察,我发现生活中的强者总有个特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会付诸行动,关键的是他们对自己够狠,也肯动脑筋,所以他们通常干得很漂亮。



安迪运用自己的所学帮助狱官避税,让瑞德等人近乎奢侈的坐在天台上喝起啤酒,那个夏日的午后,因而有了一丝久违的温情。


这样的温情片段在剧中还有不少,比如安迪收到了一张唱片,欣喜之余他做了个令人费解的举动:私自播放这张唱片。


莫扎特的音乐不是人人都能听得懂的,他也不在乎会被关进小黑屋,他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出一个想法:高墙可以禁锢住人肉体上的行动,却无法阻止人内心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听不懂高雅音乐也不要紧,正如瑞德所说的那样,有些事只可会意,无需言传,这一点也不妨碍大家从乐曲中展开联想——想象自由和希望!



此外,图书馆的建立,使得不少人从中受益,或学到了技术或拿到了新的文凭,这都归功于安迪的坚持,这两个字说来容易,只需嘴巴一张一合,可安迪花了六年的光阴。


说到坚持,我认为这是一个人身上非常珍贵的品质,它是人能干成一件事情的基础。不信你用安迪手里那般大小的锤子试着去挖一挖,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要多久才能到达500码开外的地方,规格是起码能容下你身躯的横截面,最关键的是还不能让人发现。


我觉得,说坚持这回事,不是要证明什么,这没有必要,而是可以给自己的生命一个交代,让自己的心有个安处。



顺带说一下,时至今日,有人仍在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我不想再搬出那些煽情的话语去说服谁。真想知道,只消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安迪的经历就能明白。倘若还不清楚,我也无话可说。


坚持心中的信念,敢于反抗的精神,乐于助人的胸襟,满怀对生活的热爱等等,这些都是从安迪身上绽放出的人性光辉,也是打破思维迷墙的锤子。


以人性的角度看,不仅仅是肖申克监狱里面的人,这尘世上的人都需要救赎,与其被动等待外界的帮助,不如主动自我救赎,难就难在,人会不会拿起心中的那把锤子了。


感谢阅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