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不健康,但不应该被欺骗

​开始写科普之后,我发现,这玩意真是吃力不讨好。

想想也难怪,人家抽烟喝酒吃烧烤,或者吃着点心喝甜饮料,开心着呢,结果一看你的文章里说,这些统统不健康。摔!还让不让人过几天快活日子了?!

或者周围许多和我一般社畜的朋友,忙到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只能在饭后的间隙里吞下一把又一把的保健品,聊以自慰,结果你说这些都没用?!给人留点心理安慰行不行?还能不能做朋友了?

所以科普作家菠萝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他有个珍藏的表情包叫“管住自己的贱手别科普”。我后来发现这个很实用,于是也做了一套两个,包括“管住自己的贱手别科普”和“管住自己的贱嘴别科普”。

其实在我开始写科普以前,就收到过同专业朋友的告诫。

那会儿我们各自家族群里都常常出现各种伪科学文章。对我们来讲,这些谣言比段子还扯,可偏偏就能怂恿那么多人——包括我们所尊敬的家中长辈——相信并转发,导致我们多年科研训练出的三观都碎成了渣渣。

“哎,真的是……所以我现在都不太看我家亲戚群了,眼不见心不烦。”好友ZZ哀叹。

“我家群里也有。我一看到忍不住上去辟谣,讲这篇文章哪儿哪儿说得不对,哪个是伪科学……然后群里气氛就很尬……你是怎么处理这种尴尬情形的?”我生无可恋地陷在沙发里,眼巴巴地看着ZZ。

“你辟啥谣呀,我从来不辟谣。辟谣了未必有人听,得罪人倒是一定的。”ZZ用看三岁小孩的眼神看着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可是我控制不住呀,就是觉得,看见了不说,特别对不起自己学这么多年的生物。”我纠结地挠挠脑袋,“你不觉得吗?虽然我其实不那么喜欢科研搬砖,但总觉得自己受了那么多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要是看见明显不对的都不指出来,就太违心了。”

“我不觉得呀,”ZZ耸耸肩,“转发这些的人其实未必关心对错,图的就是个心理安慰,那何必戳穿呢。他们开心就好。”

我必须承认,ZZ说得不无道理。但我依然没法像他说的那样去做。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在为自己做出决定之前,都有清楚知情的权力。

这,才是我心中健康类科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按某些“健康原则”来限制生活,而是让我们清楚地了解每个选择背后真实的可能后果,从而更为清醒地为自己做出选择

就像我在自己公众号标语里写的:“保持清醒。”

因此,我反对伪科学,反对那些不符合科学事实的健康谣言,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它们损害了我们所有人的知情权。

那些无视科学依据的说法,比如抽烟喝酒其实没事,偏方保健品可以救命,如果我们信了,或许确实能得到一定的心理安慰,觉得自己可以就这样健康地长命百岁,可是然后呢?如果许多年后,我们因此而最终失去了健康,那些缠绵病榻的痛苦,又能有谁来买单?

而同时,对当初错信谣言的后悔,可能将人拖入更为痛苦的深渊。

但谣言与伪科学不会告诉你这些。

它们也许会给你讲,那些保健品功效多么神奇,更重要的是,没有副作用,但却瞒下不提,保健品和中草药,已然是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一大原因。

它们没准会说,某位高寿老人每天一杯小酒,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但却决口不说,那些因为喝酒而中年就患上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人们,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病痛下彻夜难眠,悔不当初。

它们说不定还会信誓旦旦,说隔壁老烟枪王大爷健健康康地活到了九十多,但不会告诉你,有多少五六十岁,甚至四五十岁便不幸患上肺癌的烟民,憋喘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恨自己没有及早戒烟。

…………

可是世上从没有后悔药。

而我希望科普,能够做一颗“预防后悔药”。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我们可以选择吃保健品,选择吸烟,选择喝酒,但我们的选择应该是自主的、清醒的,而不是被虚假的信息裹挟着做出的

我们不应该被欺骗。

我们有权得知一切的真相,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

前几天,我和学医的龙哥一块儿吃饭,龙哥要了瓶啤酒。

我笑:“又喝一类致癌物。”

龙哥也笑:“是啊。那些所谓适量喝酒养生的文章,基本都是扯淡。酒精这玩意,对健康真没啥好处。”

他拿起酒瓶小啜一口:“所以其实我平时尽量少喝。”他举起酒瓶,“不过今儿开心,我愿意付出一点‘生命的代价’。”

我们碰杯,了然一笑。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科普不烧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