鮎魚和害羣之馬

1、

西班牙人愛喫沙丁魚,但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當漁民們把剛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後,用不了多久沙丁魚就會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魚味道不好銷量也差,倘若抵港時沙丁魚還存活着,魚的賣價就要比死魚高出若干倍。爲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方設法讓魚活着到達港口。後來漁民想出一個法子,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鮎魚放在運輸容器裏。因爲鮎魚是食肉魚,放進魚槽後,鮎魚便會四處遊動尋找小魚喫。爲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會自然地加速遊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

  這種被對手激活的現象在經濟學上被稱作"鮎魚效應"。

  團隊管理也是這個樣子。無論是傳統型團隊還是自我管理型團隊,時間久了,其內部成員由於互相熟悉,就會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從而產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員工,工作時間長了就容易厭倦、懶惰、倚老賣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鮎魚"加入團隊,製造一些緊張氣氛。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僅僅是爲了物質,而更多的是爲了尊嚴,爲了自我實現的內心滿足。所以,當把"鮎魚"放到一個老團隊裏面的時候,那些已經變得有點懶散的老隊員迫於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和對尊嚴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被新來的隊員在業績上超過自己。否則,老隊員的顏面就無處存放了。

2、

原文
黃帝將(1)見(2)大隗(3)乎具茨(4)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塗(5)焉,曰:“若(6)知具茨之山乎?”曰:“然(7)。”“若知大隗之所存(8)乎?”曰:“然。”黃帝曰:“異哉(9)小童!非徒(10)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爲天下(11)。”小童辭(12)。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爲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13)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14)矣。”黃帝再拜稽首(15),稱天師而退。
譯文
黃帝到具茨山去拜見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馬的少年,便向牧馬少年問路,說:“你知道具茨山嗎?”少年回答:“知道。”又問:“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麼地方嗎?”少年回答:“知道。”黃帝說:“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請問怎樣治理天下。”少年推辭不說,黃帝又繼續追問。少年說:“治理天下的人,這與牧馬的人有什麼兩樣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馬罷了。”黃帝聽了叩頭至地行了大禮,口稱牧童“天師”而退去。
         是鮎魚還是害羣之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