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度掉隊談起:給百度開藥,其實只有一條

   最近朋友圈有人秀了一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的排名,百度已經調到第九名左右,不但低於網易,京東,拼多多,還低於好未來教育。

  想當年,BAT 裏,百度曾經也是帶頭大哥,李彥宏曾經也是大陸首富,對標的 Google 至今仍是全球互聯網最成功的巨頭,當年百度的數據,也曾經是巨大的金礦。真的是一把好牌,打成這樣。

  很多人覺得,百度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爲 Google 被趕出了中國,但我一直不這麼看,其實我認爲恰恰相反,因爲中國市場沒有 Google,百度纔會一路掉隊。

  先講個歷史故事吧。

  曾經有個梟雄,在亂世中崛起,天下爭雄,怎奈天不假時,大業未成而身死,臨死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三隻箭,說有三個世仇未滅,死不瞑目,讓自己後代務必要完成遺願,雄霸天下。

  他兒子即位後,果然勵精圖治,任賢用能,上下用命,南征北戰,十數年戰功赫赫,殄滅強敵,竟將其父遺願一一完成。三隻箭先後還入祖廟,祭告先父。如果你是在讀爽文,大概會覺得,開掛的人生也不過如此了,後面是不是該一統天下,開創太平之盛世了。

  很可惜,並沒有,當強敵盡滅之後,這位爺開始放飛自我,享受人生,從此日日與優伶爲樂,惰於政事,又誅殺功臣,各地叛亂不止,逼反大將,最後竟被自己提拔的伶人帶兵作亂殺死。

  有興趣的可以查查,這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故事。

  想說什麼呢?

  人總是有惰性的,強敵環伺,競爭激烈的時候,人往往還能保持清醒,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努力維持競爭力,而當強敵不再的時候,則往往會讓人產生自以爲無所不能的錯覺,這種錯覺,對企業發展帶來的傷害,遠遠大於競爭者的傷害。

  很多知名品牌,都是與偉大的競爭者相互較量前進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肯德基與麥當勞,我以前對奢侈品牌沒概念,結果這幾年全世界各處去浪,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各地名品街,豪華商場,但凡能看到 LV 專賣店的地方,對面一定是 Prada,幾乎很少有例外,反之亦然。

  強大的對手,才能更好的磨練自身的強大。

  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的時候,也被罵過賣國協議,被說中國民族資本缺乏競爭力會全面潰敗,但結果恰恰相反,中國民營企業藉機殺入世界,中國成爲世界工廠。中國人不缺乏競爭力,缺乏的恰恰是競爭的環境。某些巨型的壟斷機構,雖然擁有足夠高的利潤規模,但並沒有全球競爭力。

  我以前講過一個例子,有個國營的通訊集團,名字我不說了,靠政策喫飯,當時外資手機廠商入華必須接受合資,人家攤上了諾基亞,當年每部諾基亞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他們都能坐收幾百塊,什麼都不用做,當然,這種國字號還是有追求的,比如要做自主品牌,怎麼做呢,從韓國買來半成品,貼上自己的標,裝上自己的殼,然後就算完成國有品牌了,爲了能賣掉,每賣一臺呢,還要自己補貼幾百塊。錢都被韓國人賺走了。

  今天這樣的企業還在麼?當然還在,但市場上你能看到他們手機麼?早看不到了,而我們能看到的國產手機品牌,都是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裏自己殺出來的。政策保護只會養成巨嬰,真正的戰士都是戰場上殺出來的。

  google 走後,百度的錢賺的太舒服了,商業模式太成功了,李彥宏有沒有膨脹,我不敢亂說,但你看那幾年他很多場合公開的發言,今天回看,說真的,有點不忍卒讀。而百度內部,敢說話的,敢批評的老人越來越少,逢迎和吹捧成爲主流生存法門,當然,你可以認爲這是一家之言。

  最近看到有對百度高管的專訪,我看了一下,真的完全就命中了我的文章,講的很正確,爲什麼總是做不對。人家高管講的很好啊,產業邏輯,企業戰略,公司方向,聽上去很有道理是不是,可就有一點,那些新產品爲啥做的那麼爛,爲啥沒有競爭力,早期的王牌產品團隊爲啥現在變得如此不入流,沒法解釋。

  講的很正確,做起來全不對,當然 kpi 總是好的,畢竟湊數據這事對有經驗的人來說,不復雜,買通第三方數據公司也不難。可是資本市場不傻,你掉隊就是掉隊了,你說你現金流 1000 多億,對比你的市值,非但不是你的榮耀,而是巨大的諷刺。

  無論你是不是創業者,無論你是不是參與創業的歷程,我希望讀者能明白,當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時候,往往是你戰鬥力最強,判斷最準確的時候;當你認爲自己無所不能,一切盡在掌控的時候,往往是你最危險的時候。

  對於很多成功人士來說,在功成名就的時候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讓我給百度開藥,其實只有一條,批評與自我批評,從李彥宏開始,認真反思,把散發惡臭的馬屁文化徹底清理出去,從頭學習如何尊重用戶,如何尊重人才,或許還有機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