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型機與X86服務器的性能和成本對比:答網友

本文是原創,首發於微信公衆號『 Moehoo猛虎 』



【導讀】《將大型機融入雲計算環境:大型機的虛擬化技術​》一文發佈後,有網友提出了很專業的問題。簡要答覆後,在研讀一些資料和數據後,隨之產生了一點新的想法,進而形成了這樣一篇應答的文字。


【說明】本文是爲回答網友所提特定問題而作,沒有遵照一般文章的“起承轉合”佈局,而是直抵問題核心展開討論。


        《將大型機融入雲計算環境:大型機的虛擬化技術》一文發佈後,有網友提出了非常專業的問題,如下圖所示:



        對以上問題,當時在留言裏作出了簡要回復,但感覺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不夠具體和細緻,因此,搜尋並研讀了一些資料和數據,並隨之產生了一點新的想法。現在,將留言中的回覆加以整理,將新的資料、數據和分析揉入其中,形成了這樣一篇應答的文字。

        首先,對大型機在IT技術設施架構中的地位,歸根結底還就是那一句話:有“去小機化”,但沒有“去大機化”。

        爲什麼這麼說?

        原因很簡單:有“去小機化”,因爲可以用X86的服務器去替代小型機,能實現大致相當的性能;沒有“去大機化”,那是因爲沒有可以替代大型機的X86服務器技術。

        以下,回答網友提出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與什麼樣的X86環境對比?

        用於對比的X86環境與大型機環境是相似的,文中有一張圖,是在X86和大型機上分別運行PostgreSQL 9.4數據庫時的性能對比圖,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座標軸的橫軸是“CPU的核數量/IFLs的數量”。其中,“CPU的核數量”就是指在X86環境中的CPU Core的數量,而IFLs是Integrated Facility for Linux的縮寫,是指爲在大型機上運行Linux on z Systems而專門訂製的處理器,這種處理器具有針對性和專用性,可以充分發揮其性能,與X86服務器上運行的普適性的CPU相比,在成本上也具有優勢。

        我認爲,上圖所揭示的結論是可信的。


第二個問題:二者成本對比情況如何?

        當時在留言裏的回覆是:用x86上的集羣等技術去實現在大型機上能達到的同等性能,尚未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但可以肯定的是,成本極其高昂。而且,即便投入資源去搭建這樣的環境,那也是沒有任何技術支持和保障的,以銀行爲代表的金融行業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風險。

        對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核心大型關鍵應用,國家和相關企業會不惜成本地去保障穩定性和高效率,這是一條永遠成立的金規則。

        儘管我現在仍持以上的看法,但是,“尚未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這一斷語卻是下得過早了,因爲我隨後就找到了RFG(Robert Frances Group)的相關研究報告。

        雖然IBM贊助了這個研究報告(其實,IBM經常找RFG做研究報告),可能會偏向IBM,但也還是可以作爲一類參考資料進行研讀。採取“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的態度也許是一個較爲明智的選擇。

        RFG 認爲,從TCO(總體擁有成本)來看,如果企業部署了很多的Linux應用,那麼,選用LinuxONE,可以將TCO降低50%以上,這是企業中全方位的成本節約,包括了:硬件設備保養和維護、相關的軟件許可協議費用、人力資源、供電費用和各項硬件設施的成本。

        RFG對含有30項工作負載的環境進行分析和預測,相關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RFG認爲,在成本上,基於X86環境的解決方案要比基於LinuxONE環境的解決方案高70%以上。同樣在含有30項工作負載的環境中,X86環境的成本比 LinuxONE環境的成本高1.7倍,高出約300多萬美金。

        具體地,如下圖所示:



        在我看來,即便這個研究報告的事實和依據都是成立的,那麼,也有一個重要的基本前提條件:企業大量地部署了基於Linux服務器的應用。如果不是“大量地”,那麼,企業不需要那麼多計算資源,那就沒有必要購買大型機;在大型機上是無法運行Windows等操作系統的,所以,如果不是“基於Linux服務器的應用”,那麼,企業購買大型機同樣是不合算的。

        相反,如果企業大量地部署了基於Linux服務器的應用,那麼就應該對選用大型機進行謹慎而全面的立項研究和分析,然後,基於客觀真實的結論作出最有利自身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