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捲入的一場IT界紛爭:誰是權威?

本文是原創,首發於微信公衆號『 Moehoo猛虎



【導讀】2013年4月,美國白宮在社交網站Tumblr上發出一幅手繪畫,上面幾個短短的詞彙,竟引得許多知情人士對此議論紛紛,這是怎麼回事呢?


        2013年4月,美國白宮在社交網站Tumblr(中文名爲:湯博樂)上貼出一張手繪圖,在上面預告了一些人們希望能在Tumblr網站上看到的內容,有幕後照片,也有要上臺的新政策,還有“白宮第一狗BO”,但是,這些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白宮也並不是第一次這樣表現親民和“接地氣”。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下圖位於中間偏左位置的一個短語:ANIMATED GIFs(HARD "G"),意爲:動畫GIFs(硬“G”)。就是那麼幾個短短的詞彙,竟引得許多知情人士對此議論紛紛,這是怎麼回事?





GIF的源起

        其實,GIF,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種圖像文件格式,是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圖形交換格式)的首字母縮寫。

        1987年,CompuServe公司的Steve Wilhite發明了GIF技術,此後,在CompuServe公司將其正式推出以後,受到了大衆的歡迎。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技術。

        GIF格式是一種具有較高壓縮比的彩色圖像格式,是爲了適應當時的網絡情況而應運而生的。當時,網絡傳輸帶寬嚴重不足,圖片在網絡上傳輸一直是個難題。


        Steve Wilhite當時在ComputeServe公司(美國的一家大型網絡服務商)任職,得知公司正在想法展現彩色的天氣預報地圖後,決定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他在無損數據壓縮方法中反覆篩選,最終選擇了壓縮率較高的LZW算法。

        主體構思一旦定型,他就立即開始寫代碼,很快就完成了。Wilhite親手製作的第1張GIF圖像是飛機圖片。

        ”我還記得他們第一次看到GIF時的樣子。”他後來自豪地回憶道。


上圖爲正當年的Steve Wilhite


GIF的優勢

        與其他格式的圖像文件相比,GIF格式要小得多,這就非常適應於當時的網絡情況,可以便捷地傳輸圖像文件。而且,GIF格式圖像還採取了靈活的顯示方式:除了通常的逐行顯示方式(即:圖像從上往下地逐步展現),還有與普遍心理相契合的漸顯方式(即:先顯示圖像的大致輪廓,然後,再逐漸展示各個細節部分),這些都促進了GIF格式的推廣和應用。

        最初,只有展示單幅靜態圖像的GIF87a格式,後來,GIF技術演變成爲GIF89a格式,可以將一系列的靜止圖像同時存儲且構成連續播放的動畫,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GIF動畫。


        GIF動畫,儘管在過去的十幾年裏幾乎佔據了整個網絡,儘管Steve Wilhite自己未曾親自完成過一個,然而,在1996年風靡一時的“跳舞寶貝”(The Dancing Baby,見下圖)一直都是他最喜愛的GIF動畫。



平地裏起風波

       自GIF技術於1987年發佈以來,大多數人都將GIF這個縮寫詞讀作/ɡif/(當然,很多中國人都是念三個字母:G--I--F),就這麼一直沿襲下來,並沒有什麼大的爭議。

        平地裏起風波,在2013年的威比獎頒獎儀式上,發生了異常有趣的一幕。

        威比獎,是公認的數字行業權威大獎,被譽爲“互聯網界的奧斯卡獎”。除了其權威性外,此獎項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獲獎感言不能超過5個詞。

        2013年,GIF的發明人Steve Wilhite榮獲威比獎(Webby Awards)的“終生成就獎”,這是衆望所歸的一次獲獎。


上圖爲2013年獲獎時的Steve Wilhite



圖爲TumblrCEO大衛·卡普(David Karp)爲其頒獎

        Steve Wilhite的獲獎感言是以一幅GIF動畫展示的,這幅動畫用滿了5個詞的感言限額,宣佈了GIF的權威讀音:

It's pronounced JIF, not GIF.

(讀作JIF,別讀成了GIF)


       大多數人都把GIF唸作讀作/ˈgif/,在這裏,G是“硬”G(Hard G);而發明人卻說正確讀音應該是/ˈjif/,這時候,G是“軟G”(Soft G)。


關於GIF讀音的紛爭

        兩種大相徑庭的讀音,在IT業界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在各類媒體上不停地爭論着。後來,爲了澄清正確的讀音,ComputeServe公司專門在Twitter(推特)上表態:“It's pronounced Jif® .(這個詞的發音和jif一樣)”。


        然而,這仍然無濟於事,態勢竟然愈演愈烈,最後,連白宮也不由自主地捲入了這場IT界的紛爭,它在那張手繪圖上寫上:ANIMATED GIFs(HARD "G")。原來,白宮也是一個硬G讀音的支持者。

        《牛津英文詞典》表態說:這兩種讀音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實際上,這就是在鼓勵人們還是按原先的習慣讀成/gif/


        Steve Wilhite對此感覺很不爽,他不滿地說:“這個詞的發音,《牛津英文詞典》收錄了兩種。他們錯了!GIF,在此處要發輕音[jif],這纔對。”

       有一位網友表態說:“He invented it, he gets final say...”(人家發明的,得人家說了算)。應該說,這是合乎情理的一種說法。確實,在這個詞的讀音問題上,一錘定音的權威不是《牛津英漢詞典》,而是GIF技術的發明人Steve Wilhite。


【附件:“GIF”讀音辨析之終結版】

        以下視頻(點擊可打開)中的主持人是“軟G”讀音的支持者,他將“GIF”的讀音問題談得很深入,探討得很全面,如有興趣,可以全部看完,也可以只看前面一段,聽聽老美是如何發這兩種讀音的。

關於GIF讀音的終極分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