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買面膜想到的……

       有些商品的價格在流通過程中與其說圍着商品價值轉,不如說更傾向於圍繞着商品的使用價值走了。例如奢侈品,因爲人的精神需要爲其賦予了更富貴的使用價值。再如歐美手機殼兒的顏色不同而存在差價,而與手機本身的使用價值一點關係都沒有。再如面膜,功效的差別在成本上幾無體現,卻因宣傳營造的氛圍帶來的人的需求造成了高下之別,甚至反過來影響人對商品本身使用價值的判斷!例如很多有影響的地方賣貴一些,一地買得便宜,就會使人懷疑是否假貨,也即懷疑商品本身使用價值是否打折扣。其實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可能遠遠低於標價,而人們最終關心的還是其原本的使用價值。人們在面對商品的判斷時不自覺地採用了雙重標準。價格的差別往往和原本的使用價值關係不大,而更多差在因人的精神需要而賦予的剩餘價值上,而人們往往卻從原本的使用價值上找原因。所謂物以稀爲貴,講的就是使用價值。

       在商品流動中人的精神需要創造出來的額外的使用價值必須要貨幣支撐,因此必然造成貨幣超發,所以說奢侈品產業對於成熟經濟體很必要,是收攏貨幣重要蓄水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