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分析04:经典博弈论问题及举例

1 锁定效应、路径依赖及大学改革的例子

如果博弈参与人很多,达成协议的成本很高,最初的非帕累托均衡可以被锁定,导致路径依赖;每个人多偏好于新产品(或标准),如果其他人都选择新产品的话:但由于每个人都预期其他人不会选择新产品,结果是整个社会被锁定在现有的产品(标准)(非帕累托最优);这常被用来作为市场失灵的理论证据;但是最新的研究似乎正在推翻这些广泛流行的结论。

        推翻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的例子:(键盘寓言、MAC与IBM、各种计算机语言、大学改革等等)

        大学改革的例子:

        2003年北京大学教师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废除“近亲繁殖”。所谓“近亲繁殖”,就是学校只从本校毕业生中招收教员的情况,即所谓的“留校”制度。北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彻底废除“近亲繁殖”现象,所有教师一律外聘,本校毕业生在校外工作几年后才能返聘。当时的一种反对意见是,如果只有北大实施改革,其他大学不做类似的改革,那么北大可能陷入改革的陷进中。

        如上图支付矩阵所示,假设只有北大实施改革,那么北大就只得0,反而不如不改革。但是我国目前有100多所重点大学,只要其中有两所大学实施改革,这两所大学的人才可以相互流动,则这两所大学获得的好处肯定大于2.即使没有任何一所其他大学改革,北大也有国际上优秀大学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只要北大开始改革,其他大学观察到改革的好处,一定会再有一些大学跟进。人才可以更加充分地流动,改革的好处就增加了,自然又会有更多的大学进行改革,逐渐地,所有大学都会进行改革,我们从一个坏的均衡走向一个好的均衡。自北大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实行不留本校毕业生的制度,说明“锁定效应”并不像反对者当初说的那么严重。

        总结:技术演进和社会发展中存在“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即使某种技术或制度安排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由于是纳什均衡,很难改变。“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经常被用来证明“市场的失灵”,但大量经验研究和观察表明,问题的严重性被夸大了。在短期内,锁定效应是存在的;但从长期来看,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更可能出现,如果有足够程度的竞争的话。计划经济制度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

2 集体理性的缺失 -- 囚徒困境

假定有两个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警察抓住他们以后,分开拘押,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坦白,或是不坦白;如果一个人坦白,而另一个人不坦白,则坦白的一方会被立即释放,而不坦白的一方被判10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则会每人各判8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因证据不足,则每人在关押1年后释放。那么,这两个犯罪嫌疑人该如何选择呢?

私人产品是志愿购买的,但公共产品可能需要强制购买;税收制度就是保证公共产品的生产,解决公共产品生产上的“囚徒困境”。

 

3. 智猪博弈 -- 搭便车

设想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头装有一个按钮,另一头装有食槽。在这头按下按钮,那头的食槽会有8单位的食物出现;于是出现如下博弈:

 重复剔除占优均衡:首先找出博弈参与人的劣战略(假定存在的话),把这个劣战略剔除后;然后再剔除剩下的新的博弈中的劣战略;继续这个过程,直到没有劣战略存在。如果剩下的战略组合是唯一的,这个唯一的战略组合就是“重复剔除占优均衡”。如果这样的解存在,我们说该博弈是“重复剔除占优可解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